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共享單車為何犧牲體驗,換上電子鎖?

2024-05-05科技

最開始的共享單車,還都是機械鎖;後來慢慢換成了智慧鎖,看起來是更高級更科技了,但對體驗來說,實際上是打了折扣的。原因為何,我們來看看作者的分析。

也不記得是從什麽時候開始,搭載電子智慧鎖的共享單車悄然上線,之前感覺還是小量的試點投放,直接沖擊的感受就是透過App鎖車變得不是那麽方便了,但很快就麻木了。

直到今天,我突然發覺路上的單車,藍色黃色青色的車後輪上大比例都沒有了機械鎖。才讓我開始思考這件事情,也默默在心裏罵了自己遲鈍。

一、使用者體驗的倒退

從使用者的視角來看,電子智慧鎖取代機械鎖,除了感官上有更先進的科技感,實際上體驗是被犧牲的。

在原本的工具類App(模組)裏,使用者的操作路徑 「開啟-掃碼-點選開鎖-熄屏」,整個過程持續時間非常短,當使用者達到目的地後無需開啟App直接物理關鎖,完成單次位移。可以說這個體驗是很極致的。對於工具定位來說,產品設計非常成功,因為越好的工具就是應該讓使用者越高效的完成自己的目標,停留時長的指標越短越好。這也是從以摩拜為代表的單車商業誕生的第一天,由EICO為摩拜設計出的行業標桿(此次為前司打call,一次完成最優解)。

換成電子智慧鎖後,雖然騎行前的流程沒有變化,但到達目的地後,使用者需要經歷以下動作:「再次開啟App-點選還車-等待系統反饋-收到還車成功通知-熄屏」,趕路時,哪怕是3-5秒都會顯得異常漫長。

單單從Happy Path的對比來看,是非常明顯的使用者體驗倒退。

那我們再把使用者場景延伸一下,電子智慧鎖相比在使用者忘了鎖車的場景下能有更好的應對,在非營運區內嘗試鎖車可以提示使用者避免損失。還有電子智慧鎖應該有更精準的定位能力,在車輛不足的時候給找車提供了便利,想起多年前還是橙黃大戰時,好幾次看到地圖上有車,跑過去p也沒有的場景。

雖然在這些邊緣場景下,電子智慧鎖對於體驗有一定的提升,但是核心場景卻給使用者帶來了不便利,撿芝麻丟西瓜的事情,為什麽企業要做這樣的事情呢,而且是每一家都做了。

知乎上有個使用者這樣噴到:

二、停留時長的KPI?大流量的強制變現?

難不成這個產品決策是為了其他業務指標的考慮。做為一名長達兩年的月度騎行卡自動續費使用者,通勤有4公裏的騎行,幾乎每天都在貢獻日活但停留時長不超過2秒。雖然哈啰出行試圖用單車高頻場景來帶其他的低頻業務,我相信還是有大量使用者和我一樣,根本沒用過其他功能,甚至都沒有開啟過別的頁面。

所以這個硬體的叠代是為了讓使用者在App的使用頻次翻倍,刺激停留時長,從而利用App的最大業務流量進行更多營運和其他變現?我特意留意了還車的頁面和還車成功的頁面,並沒有看到痕跡(僅僅看了哈啰一家)…

解釋不線上上,那或許線上下營運模式,電子智慧鎖的成本應該是要比機械鎖更高的,但電子智慧鎖能帶來的好處應該可以降低損耗,延長鎖件使用壽命,降低後期維護成本,也避免出現掃碼開不了鎖的情況,同時也可以杜絕物理破鎖盜車的可能。但似乎這個也不足以支撐這麽大的變化和投入…帶著疑惑我做了一些搜尋,找到了答案…

三、政策法規的影響

原來在其他的城市(上海我目前還沒有看到),深圳/北京已經開始了廣泛的電子圍欄試點,要求共享單車按照政府交通運輸局的要求,加裝北鬥高精定位模組,進行「定點停放、入欄結算」的管理,從而解決城市治理問題。

市交通運輸局作為主管部門,精準測繪自由車停車框的座標,為所有互聯網自由車經營企業提供必需的公共資訊,並協調各方力量,為試點提供支持。青桔、哈啰和美團等共享單車企業,需按要求在試點區域投放(置換)新型北鬥高精定位車輛,定位精度要求達到亞米級;對主管部門提供的高精準停車框的位置數據進行處理後,設為虛擬電子圍欄,以「車+框」同級精準定位準確判定,及時掌握所還車輛是否停入電子圍欄。同時還需對現有服務流程進行再造,要求使用者定點取車定點還車,入欄(停車框)結算

相關法律法規的引文

在電子圍欄的管理下,確實需要更高精度定位鎖,幫助使用者更規範的進行還車,也能極大的降低企業在後續的排程營運投入,在網圖看到其他城市的App地圖中也有明確的電子圍欄呈現。可以說是一次性大投入的永續發展戰略,也是企業社會責任感的體現了。

用服務設計的體系考慮這件事情,單車作為城市交通體系的重要一環,不僅僅是使用者和企業,更多利益相關者也需要被考慮。

分析到這裏,也算解開了心中的疑惑,那這些共享單車的產品經理們,這雖然是一個基於政策合規要求不得不做的產品設計,但使用者既然已經再次回到App了,可以好好盤盤如何把這部份流量更好的利用起來,比如在還車等待響應的頁面裏做其他業務的露出和介紹(但這裏不適合做CTA),在還車成功的結果頁做會員的轉化,相關場景的導流等,有不同的思路和想法也歡迎留言或私信探討,

畢竟

使用者來都來了…

專欄作家

Terryfan,微信公眾號:大王自習室(terryfan_ux),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大抵分享一些策略分析、產品觀察、體驗思考。

本文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定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台僅提供資訊儲存空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