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要再次帶國內大模型玩家飛?
被傳了幾個月,OpenAI終於官宣入局AI搜尋。
台北時間7月26日,OpenAI在官網釋出訊息,宣布推出AI搜尋產品SearchGPT。
OpenAI CEO山姆·阿特曼在X(前推特)公布喜訊,比起誇自己,更像是diss前人:「我們認為如今的搜尋還有改進的空間」,還說:「我驚喜地發現比起傳統的搜尋方式,我有多喜歡這個新方式,而且我適應得非常快。」
中文說「傳統」聽起來其實都客氣了,阿特曼用的英文原詞是「Old-school」,這個詞說不上有貶義,但有明顯的新舊之分。至於這裏說的老派搜尋是誰,阿特曼不說大家也知道。
這不,OpenAI推出SearchGPT的訊息一出,隔壁「老派搜尋」的代言人谷歌股價應聲下跌3%。這可以說是雪上加霜了,在前一個交易日,谷歌剛剛因為釋出財報股價下跌5%。一來二去,谷歌兩個工作日市值蒸發超過1700億美元。
不過這次SearchGPT的「驚喜」不止於此。很快,CNBC的一名科技記者就從OpenAI官方演示之中發現了數個錯誤。如問八月的音樂節,SearchGPT連甩好幾個答案都是已經結束的六月、七月的音樂節。
AI產品初釋出時不完美,這並不稀奇。但如此「低階」的錯誤對OpenAI來說並不常見。且不說SearchGPT該不該犯這樣的錯誤,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如此明顯的事實錯誤,OpenAI的團隊居然沒有發現,還放進了演示中。
這不禁讓人懷疑,OpenAI是不是有些心急?
從近日的另一則報道中也授權以窺見線索。就在SearchGPT被官宣的前一日,The Information釋出了一篇報道,稱OpenAI今年的虧損可能高達50億美元。ChatGPT的付費訂閱以及與企業間的合作,是目前OpenAI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很明顯,這些收入不足以支撐其大步前行。
進軍AI搜尋,是OpenAI商業化的又一嘗試。
不僅是OpenAI,從微軟掏出新必應高喊要顛覆搜尋,Perplexity這樣的AI搜尋初創公司成長為估值百億美元的矽谷新星,到「千模大戰」被高成本拖累後,越來越多的玩家盯上AI搜尋,「搜尋」一直是這波AI浪潮中令巨頭和初創公司覬覦的肥肉。
在國內,搜尋老玩家百度、360搜尋、誇克等,都已經積極做了AI搜尋改造,甚至推出單獨的套用。新入局的字節豆包、Kimi也紛紛將AI搜尋作為高亮功能,在7月上線瀏覽器外掛程式,輕量化落地套用。
遙想ChatGPT帶飛國內掀起千模大戰,又有文生視訊工具Sora引得國產大模型廠商競逐「國產Sora」。如今OpenAI正式入局搜尋,會不會再次帶飛大洋彼岸的它們?
目前,SearchGPT還只是「原型」。據OpenAI發言人透露,SearchGPT由GPT-4驅動,目前只為10000人開放測試,廣大使用者可以在官網申請進入候選名單。
不過,OpenAI放出了若幹演示動圖和視訊,可以一窺SearchGPT工作起來的樣子。
直接觀感來講,可以看到SearchGPT的幾個特點:對話式搜尋、援引高品質資訊源(如出版社和權威媒體)、圖文並茂。
比如在一則演示中,使用者搜尋「2024年8月北卡羅來納州布恩的音樂節」,SearchGPT會生成一個清單對結果進行陳列,每個音樂節配有其海報圖片。在左側,則會顯示內容來源的連結。
字母榜(ID:wujicaijing)使用Perplexity做了同樣的搜尋,發現二者的展示邏輯基本一樣:做AI概述,即用自然語言總結查詢到的結果;與此同時,對內容源的連結做單獨的集中展示。不過二者給出的結果(也就是有哪些音樂節)幾乎都不一樣,這個待會兒再說。
同時字母榜也用國內的豆包、Kimi、天工AI測試了這個問題的本土化版「2024年中國的音樂節」,其展示內容與邏輯與SearchGPT也是一樣的。最明顯的區別就是SearchGPT會同時展示海報,做到了圖文並茂。
不過這種圖文並茂也並不稀奇,谷歌此前上線的AI概述功能也能做到這一點。最近微軟必應也開始小範圍內測在傳統搜尋連結之上加上AI概述,顯示效果也很不錯。
從產品展示來看,SearchGPT並不是一個像Sora那樣「遙遙領先」的家夥,但有幾點值得註意。
第一是對資訊源的重視。也許是被之前ChatGPT遭受的各種侵權爭議搞怕了,OpenAI這次再三強調資訊源的問題。在官宣博文中是這麽說的:「山姆和OpenAI才華橫溢的團隊始終明白,AI驅動的搜尋要想有效,就必須建立在可信來源提供的最高品質、最可靠的資訊之上。」「技術和內容必須共生,資訊來源必須得到保護。」
簡單來說,OpenAI的SearchGPT的資訊全部來自合作出版商的高品質資料,與訓練ChatGPT所用的海量語料庫隔絕。甚至即使有網站選擇不參與ChatGPT的訓練,也可以出現在搜尋結果中。
除此之外,OpenAI接受出版商的反饋,且允許出版商管理其內容在SearchGPT中的顯示方式。
相比於直接在ChatGPT基礎上做AI搜尋,這對OpenAI而言是一條成本更加高昂的路徑。
除了OpenAI自身受到的指摘之外,谷歌此前的AI概述功能,一會兒建議使用者在披薩里加膠水,一會兒讓情緒低落的使用者直接從金門大橋一躍而下,頻頻翻車,也為OpenAI提供了前車之鑒。
第二個值得註意的點是,OpenAI對SearchGPT未來的規劃。
SearchGPT最終將會是ChatGPT的一部份。OpenAI還透露SearchGPT未來將提供「視覺化答案」,不過目前沒有給出相關案例演示。大膽猜測,在目前已經有圖片展示的情況下,OpenAI所說未來的「視覺化答案」,興許會與其視訊生成模型Sora相關。
OpenAI釋出的產品並非總是完美。
還未釋出就聲名大噪的Sora,就時不時被揪出錯誤。比如日本網友發現Sora生成視訊中,東京街頭的日文招牌大多數並不準確,模組屋中也會出現不合常規的障礙物。再比如視訊中的人和動物有時會出現物理錯誤,走路的人連續兩次右腳在前、雙腿交叉時發生變形、狗狗在跑動時出現神秘的「第五條腿」等等。
更別說OpenAI的招牌ChatGPT,到現在也沒有完全攻克「AI幻覺」的難題。
但這些還都是一些該領域普遍面臨的難題,不管是ChatGPT還是Sora的「出錯」,彰顯著它們遠未達到完美,但依然掩蓋不了其光芒。
但這一次,在SearchGPT釋出後被發現的錯誤就顯得有些「不OpenAI」。在前文提到針對「2024年8月北卡羅來納州布恩的音樂節」的回答中,SearchGPT被發現提供的好幾個音樂節都早已經結束。這也意味著SearchGPT「準確回答使用者問題」的能力也許並不突出,以相同的問題詢問Perplexity,其未出現類似錯誤。
更能說明問題的,是這樣一個明顯且初級的錯誤,被放置在了OpenAI官宣博文的演示當中。
這倒是更像谷歌會犯的錯誤——在這場如火如荼的AI浪潮的初期,被各方質疑速度太慢的谷歌慌亂之中推出ChatGPT的競品Bard,卻在演示視訊中將天文望遠鏡「張冠李戴」,導致其市值兩天蒸發近1700億美元。
在被動之中心急,被認為是谷歌犯錯的主要原因。那OpenAI呢?
就在SearchGPT被官宣的前一日,The Information發表了一篇「基於此前未披露的內部財務數據和業務相關人士的分析」的報道,估算OpenAI今年虧損可能高達50億美元。
其中OpenAI今年的員工成本是15億美元,而AI培訓和推理成本今年可能達到70億美元。另外The Information估計,今年OpenAI的收入在35億美元到45億美元之間。這個估算與之前媒體報道的阿特曼向員工透露的年化收入34億美元相符合。
如果年虧損50億美元的估算沒有錯,結合之前OpenAI已經燒掉了27億美元,那麽這意味著去年1月微軟給的100億美元離耗盡也不遠了,OpenAI也許很快就需要開啟新一輪融資。
另一邊,OpenAI最有力的競爭者Anthropic,也在近日被報道今年將燒掉27億美元。而它的營運效率還遠低於OpenAI——此前該公司預計,到2024年年底,將創造8億美元年收入,但由於其與亞馬遜共享收入,扣除之後,Anthropic的年化收入可能還要減掉25%到50%。
AI燒錢,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但頭部企業如OpenAI也面臨收入難題,實在很難令人不對這個賽道捏一把汗。
OpenAI自然會有賺錢的焦慮。一方面是降本,OpenAI已經表示,透過新技術,已經大幅削減了AI模型的執行成本。而更加長遠的打算,則是降低甚至擺脫對芯片供應商輝達的依賴,為此阿特曼正在積極推進其自研芯片的「偉業」。
另外一方面自然是增加收入。在目前OpenAI的收入中,最主要的仍舊是ChatGPT的訂閱收入,以及向開發者開放介面、與to B的企業合作帶來的收入。
其中ChatGPT帶來的年收入預估有20億美元,但近來OpenAI允許不註冊使用、向免費使用者也開放使用的做法,使得數百萬的免費使用者增加其計算成本,又不產生任何額外的收入。而截至今年3月,應用程式編程介面API帶來的月收入在8000萬美元水平。
對於增加收入,OpenAI也有失敗的嘗試。阿特曼在其去年被趕下CEO之位前,曾宣布了「GPT商店」的宏圖,被外界看作ChatGPT平台化的重要一步,對標蘋果的App Store。但此舉並未如期待般帶來「生態繁榮」,而是搞了一地雞毛,奇葩的、侵權的各類客製GPT層出不窮。據Sametime Web數據,今年2月GPTs存取量僅占ChatGPT網頁端1.5%。
專為套用開發者做產品分析的公司Hintloop的創始人曾透露,在他分析的36000多個GPT商店的客製聊天機器人中,大約有5%每天有150到500個活躍使用者,但是絕大多數每天只有一到兩個使用者。
不管各種產品與功能的最終結果如何,不可否認的是OpenAI的「帶貨能力」。
就以GPT商店為例,其訊息在去年11月宣布,產品在今年1月正式上線,即刻引發各類公司的跟進,包括國內的一眾AI玩家,已經有類似產品的趕緊升級,沒有的就現搗鼓。
訊息公布後的2023年12月,百度就將其「靈境矩陣」升級為「文心大模型智慧體平台」。今年2月,字節跳動開發的AI Bot開發平台「扣子」上線。又過了兩個月,4月,阿裏釘釘上線AI助理市場。5月,月之暗面旗下大模型明星產品Kimi也新增了被稱作「Kimi+」的功能,提供四大類共計24個Kimi+分身,適配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同樣的情況在OpenAI今年2月官宣文生視訊工具Sora之後也上演了。
最出圈的訊息,當屬今年2月Sora被官宣,9天之後,抖音CEO張楠就辭任該職務,轉而親內建隊剪映,並稱AI影像生成對她產生很大的觸動,決定「放下一切」,義無反顧地出發。不久後,剪映「即夢」上線,支持文生視訊和圖生視訊等。
不僅字節,快手在6月正式開放可靈AI。快手披露的數據顯示,可靈大模型上線一個月,累計申請使用者數50萬以上,開通使用者數30萬以上,生成視訊數700萬。僅在今年上半年,定位文生視訊的初創公司生數科技、愛詩科技等,就相繼完成了多輪億元級別的融資。
對於已經布局AI搜尋的企業來說,OpenAI推出SearchGPT,無疑將是一個利好訊息。
目前,搜尋領域的老玩家如百度、360等早已盡數強化AI搜尋,或翻新搜尋引擎,或推出獨立的新產品。搜尋創始人王小川的AI創業公司百川智慧同樣推出「懂搜尋」的百小應。
覬覦搜尋許久的科技巨頭再次發起嘗試。騰訊有元寶APP,字節有豆包,阿裏旗下的誇克如今也強調AI搜尋,如今在蘋果市集搜尋誇克,「AI搜尋」是明晃晃的C位。
這一波浪潮中嶄露頭角的AI公司自然也不會放過搜尋,月之暗面的Kimi、昆侖萬維的天工AI,以及秘塔AI搜尋等等,都已悉數就位。
2019年時,谷歌搜尋負責人賓·戈梅茲(Ben Gomes)曾經憂心忡忡地在內部信件中稱,搜尋「離錢太近了」,他擔心「增長會是谷歌唯一考慮的事情」。
而如今,AI企業們正擔心「離錢不夠近」,搜尋成為人人想偷的塔。
然而,「搜尋離錢很近」大體是因為離廣告很近。
如今的AI搜尋們,則在宣傳時高舉「無廣告搜尋」之旗幟。就像OpenAI言稱「老派搜尋」指的只能是谷歌一樣,「無廣告搜尋」針對的是誰大家也都明白。
房間裏的大象仍然是商業化怎麽搞,如果不用廣告,AI搜尋用什麽賺錢?
不幸的是,目前沒有人給出一個新穎的答案,更尷尬的是,「AI搜尋」的探路者們已經開始想走谷歌的路。
微軟新必應在去年2月釋出,一個月之後,微軟副總裁就稱公司在探索在必應聊天過程中植入廣告。今年4月,「谷歌殺手」Perplexity也向廣告低頭,而且不做「硬廣」,專做軟廣——Perplexity的廣告計劃是從「相關問題」著手,將廣告融入內容,而且是在使用者深入某個話題時才會出現(越看越像競價排名)。
在一些國內的AI搜尋產品中,已經可以看出商業變現入口的可能性。如360AI搜尋的網頁版,首頁搜尋框下的提示語、大家正在搜、今日熱搜以及右上角捲動提示等多個位置在向廣告招手。
要知道,Preplexity在今年1月以5.2億美元的估值完成了7360萬美元的B輪融資,這也是今年互聯網搜尋初創企業籌集的最大一筆資金。同時據披露,Perplexity的月活使用者已達千萬,截至2023年已處理超過5億個搜尋請求,在手機上安裝其APP的使用者數也達到百萬。微軟自不必說,是總市值超過3萬億美元的科技巨頭。
雖然GPT商店目前並未創造奇跡,可以稱得上是OpenAI一次失敗的嘗試,但其平台思維、生態思維還是令AI玩家們看到了另一種變現可能。如今OpenAI入局搜尋,從產品上來看可能並不會帶來多少新意,人們更期待的,是它能回答微軟、Perplexity都沒能回答的問題:如果說搜尋離錢很近,AI搜尋究竟該怎麽賺錢?
國內的AI搜尋玩家已經就位,靜待OpenAI用想象力煽動一飆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