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開年王炸?OpenAI視訊生成模型Sora隆重登場!|思維品書

2024-02-17科技

品書頭圖.jpg

近期關於OpenAI的資訊再次刷爆網路,原因是由於繼ChatGPT之後,OpenAI又推出一款震驚科技圈的產品。2月16日淩晨,OpenAI宣布推出文生視訊大模型——Sora。

據介紹,Sora可以建立長達60秒的視訊,具有非常詳細的場景,復雜的攝影機運動,和充滿活力的情感的多個角色。

目前官網上已經更新了48個視訊demo,在這些demo中,Sora不僅能準確呈現細節,還能理解物體在物理世界中的存在,並生成具有豐富情感的角色。該模型甚至還可以根據提示、靜止影像填補現有視訊中的缺失幀來生成視訊。

世界互聯網教父凱文·凱利預測:「未來將會是一切都與AI相連的世界,將其稱為映像世界。」科技以人為本,趨勢大於優勢。人工智慧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也是當今社會發展最快、對社會各方面影響最大的科學技術。

未來雖遠,我們的目光更遠。今天【思維品書】特此為大家整理了2本關於AI的好書,今後的十年,必定是科技重塑生活與產業的十年。希望這些書籍可以幫助讀者了解人工智慧技術的運作邏輯、並明白其中潛在風險和益處,從而更好地控制風險並創造價值。

【人工智慧時代與人類未來】

作者:【美】亨利·季辛吉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人工智慧時代來臨,將帶來劃時代的變革。人工智慧正改變我們的社會、經濟、政治和外交政策,這一切影響遠遠超過任何領域的傳統範疇,而我們為此做好準備了嗎?

在【人工智慧時代與人類未來】一書中,來自政府、企業和科技界的三位思想家——外交家季辛吉、谷歌前CEO施密特和麻省理工蘇世民電腦學院院長胡滕洛赫爾齊聚一堂,探討人工智慧及其改變社會的方式,以及這項技術對我們所有人的意義。

本書透過梳理人工智慧的發展現狀、人類思想及技術演進的歷程,進一步討論了人工智慧賦能的網路平台給個人、企業、政府、國家和地區帶來的影響,以及人工智慧將在重塑世界秩序和安全格局方面所起的作用。同時,該書反思了人工智慧的發展對於人類自我身份認同產生的巨大沖擊,以客觀的視角提出人類在未來幾年所必須面對的問題以及解答工具。

比爾·蓋茲曾說:「人們總是高估一年內的變化,而低估十年內的變化。」

當ChatGPT炒起了一輪輪股價上漲,全球科技公司都在跟進時,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警告,「人工智慧將在五年內成為安全領域的關鍵因素,其顛覆潛力堪比活字印刷術。」

5月27日,季辛吉100歲生日。他思路清晰,並非常關註人工智慧的發展及影響。

最近,季辛吉和谷歌前執行長艾瑞克·施密特、麻省理工學院蘇世民學院院長丹尼爾·胡騰洛赫爾共同完成了一本關於未來的書——【人工智慧時代與人類未來】,其重點並非人工智慧,而是人類自身的未來。

季辛吉認為,「未來機器可能帶來全球瘟疫或其他大流行病,給人類造成淪陷的不僅有核問題,任何領域都可能。我們生活在一個破壞性空前的世界中。」

人工智慧發生之迅猛,超過大多數人的預期。今天,在尚未出現強大人工智慧能力時,我們需要有前瞻性的思考。

人工智慧將引發教育革命,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將改變我們與他人,以及我們與自己的關系。

未來,孩子們可能在更先進的人工智慧助手的陪伴下長大,這個助手集保姆、導師、顧問、朋友等多種角色於一身。

這樣的助手幾乎可以教孩子任何語言,也可以訓練孩子學習任何科目,並根據每個學生的表現和學習風格來因材施教,使他們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當孩子感到無聊時,人工智慧可以充當玩伴;當孩子的父母不在時,人工智慧又可以成為監護者。

隨著由人工智慧提供和量身客製的教育被引入,普通人的能力既會有所提高,也會面臨挑戰。

人類和人工智慧之間的界限將會驚人地模糊。

如果孩子在年幼之時就用到了數位助手,他們就會對此習以為常。同時,數位助手將與它們的主人一起成長發展,並隨著他們的成熟,將他們的喜好和偏見逐漸內在化。數位助手的任務是透過個人化最大限度地提高人類同伴的便利感或滿足感,它們給出的建議和資訊可能會被人類使用者視為必不可少。

機器學習系統已經超越了任何一個人的知識,超越了我們所認為的可知邊界。

對機器的依賴將決定並因此改變現實的結構,產生一個我們還不了解的新未來,我們必須為探索和領導這個未來做好準備。

在特定領域,人類可能會對人工智慧言聽計從,更喜歡人工智慧的數據處理過程,而非人類思維的局限性。這種遵從,可能使許多人甚至大多數人退回到一個個人的、過濾的、客製的世界。

在這種情境下,人工智慧的力量加上它的普遍性、隱蔽性和不透明性,將引發人們對自由社會甚至自由意誌前景的懷疑。

在許多領域,人工智慧和人類將成為探索事業中的平等夥伴。因此,人類的身份將反映出與新關系的和解,無論是與人工智慧還是與現實。

【5000天後的世界】

作者:【美】凱文·凱利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在互聯網商業化的5000天後,社交媒體(SNS)開始蓬勃興起。現在SNS興起後又過了近5000天了。

接下來的5000天,將會發生什麽事?

K.K.預測未來將會是一切都與AI相連的世界,他將其稱為映像世界(Mirror-world)。

智慧型手機和社交媒體已經超越國界,並對國際經濟和政治產生影響。GAFA的規模擴充套件到可以左右國際社會命運的程度。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巨變,世界到底要向什麽方向發展?

物理世界將與虛擬世界融合,同時將產生新的平台,進而形成新的工作方式和組織形式,我們將迎來以中國和印度為中心的亞洲世紀。除了對未來科技發展的預測,K.K.也對社會形態變化進行了預測,涉及商業變革、地緣政治、社會學等。

K. K.沒有因不斷出現新的技術、產品或流行趨勢而迷失方向,而是執著地對科技本質的深層結構進行觀察,他在書中指明了產生科技的世界本身具有何種發展趨勢。

無論哪種科技,能夠解決多少問題,就有可能引發多少問題。

二者比例看似各占一半,其實不然。科技帶來的益處占比為 51%,而它引發的問題占比為 49%。雖然二者之間只存在 2% 的微妙差別,但是如果將這個比例放在時間的長河之中,我們就會看到其差別有多麽巨大。

判斷一項科技的時候,一定要思考這項技術是否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和無限的可能性。

比如基因工程。埃博拉疫苗可以挽救無數生命,但是它的意義也無法與 CRISPR-Cas9 這類基因編輯技術比肩。因為基因編輯技術可以對其他科學技術產生影響,可以帶來呈幾何級增長的可能性。

對於科技帶來的問題,永遠不能靠減少科技解決,而應該發明更好的科技。

雖然環保人士和評論家主張「減少科技的使用範圍以解決濫用科技造成的問題」,但我認為這樣並不正確。如果不能發明出更多、更好的科技,我們是無法解決現有的問題的。

只有看到一種科技的套用範圍下限,我們才能完整地把握它。

技術的發展和當初發明者的預期相去甚遠,這才是科技所具有的本質的發展趨勢。人類對科技的態度有點過於謹慎。

我們很少去關註落後科技的弊端,而總是在擔心新科技可能會帶來的風險。比如,我們不會將新科技的風險與舊科技的弊端進行比較。

只有保持幾分饑餓的狀態,才能有繼續創新的可能。

比如只有小企業才能做到革新。有很多風險投資人會為小企業提供資金援助,但是如果投資金額巨大,他們就會直接收購小企業,而不會坐等革新成果。所以,不要以為給初創企業充足的資金是好事。如果資金太多,反而會毀了這些小公司。金額只要能大致維持企業生存即可,真的是所謂的「給口飯吃」就行。

創新並非集中型,而是分散型的,是根植於企業文化之中的。

因此,即便買下小公司,也無法買下它們的創新性,買下的只能是一個具體的解決方案。這樣的收購無法帶來未來的持續創新,只是普通的商業行為而已。

創新的本質是要從低效和失敗中汲取經驗。

在矽谷有一個說法,叫作「積極地失敗」。失敗了,跌倒了,再從原地爬起來,這才能幫助人們吸取教訓。矽谷的革新都來自正確對待失敗的態度。即使實驗失敗,也會被當作成功的一部份,沒人會對此加以非難。

亞洲國家如果可以更寬容地對待失敗,可能就會更容易產生創新。

越成功的企業越難以實作真正的創新。

例如微軟這種在電腦領域致力於開發最佳作業系統的公司,如果想要將重點轉移到軟體領域,就要暫時從現在的最高峰跌落。這種決斷非常難,通常只有瘋狂的人才能做到。這種事情比爾·蓋茲做不到,但賈伯斯就可以。總之,越是成功的企業越難轉型,在轉型期就要面對業績下滑的現實,這樣顛覆性的技術轉型確實十分艱難。

重點在於二次創造。

萬能的「神」並沒有創造世界,而是創造了可以創造世界的生物。

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佐斯曾說過,「亞馬遜必然會消亡」。GAFA 在大約 25 年內就會被取代,不會再有現在的勢頭,也不會再位列頂端。不過,距離這四家企業徹底消亡還要 100 年的時間。

區塊鏈是 AR 協作生產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數位貨幣和區塊鏈這些新技術使得協作生產中的支付環節變得簡單。這裏所指的並非一般的公開技術,而是透過改進達到商業級別的技術。未來,所有的開發者必然都能得到合理的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