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2024首屆人工智慧先進技術成果供需對接大會在綿陽舉行。
群星薈萃,「大咖」雲集。大會期間,AI行業「大咖」們聚焦前沿技術、剖析發展趨勢、洞察產業未來……對人工智慧的未來都發表了自己的觀點與見解。
AI技術的發展趨勢如何?
未來會發生什麽?
來看看他們都說了些什麽吧!
↓↓↓
範國濱 中國工程院院士
人工智慧賦能綿陽科技城發展,未來一定更加美好
近年來,綿陽大力實施「產業強市」戰略,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對於綿陽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實踐,以及綿陽發展人工智慧產業,我非常期待。
綿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人工智慧發展,特別是在人工智慧賦能科技城建設、地方經濟建設等方面,綿陽成立了中國(綿陽)科技城人工智慧學院和人工智慧產業聯盟,今天又召開了人工智慧先進技術成果供需對接大會,將有力推動更多人工智慧技術和產業在綿陽落地開花。
綿陽有豐富的科技資源,人工智慧賦能科技城建設,對科技城發展會有積極作用,無論是在核技術套用、雷射技術的產業發展、智慧制造、電子資訊、新材料等領域,都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我認為綿陽科技城建設,在人工智慧賦能下,發展前景非常樂觀。
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人工智慧將如何開啟綿陽智慧制造新時代?
人工智慧賦能綿陽科技城發展,未來一定會更加美好。人工智慧賦能實際上是在大模型、數據、算力的支撐下,才能夠發揮實際作用,綿陽科技資源豐富,同時提供有非常好的平台和政策環境,相信會吸引更多的專業人士到綿陽,透過各自領域的匯聚和運用,一定會使綿陽的智慧制造、雷射技術產業和核醫學套用產業得到很大發展。
劉江 某通用大模型企業首席生態官、副總裁
AI大模型浪潮已至,期待綿陽成為「弄潮兒」
作為中國唯一科技城,綿陽在電子資訊工業等方面有非常好的基礎。通用大模型是人工智慧最新一代的技術,它最大的特點就是通用性,可以賦能千行百業,包括每個工作場景、每個工作崗位。接下來,我們企業和綿陽,將有非常廣闊的合作空間。
綿陽對人工智慧先進技術的重視,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大模型技術的發展,將大力推動生產力的提升,包括對生產關系產生巨大影響,很可能成為未來十年、甚至更長時間中最大的一次技術變革。所以綿陽前瞻未來,從現在就開始在人工智慧上發力,是一件非常值得欣喜的事情。
目前,綿陽在人工智慧相關的很多方向上已經有很好的套用,擁有很多先進的技術和出色的企業。從大會的舉辦能看出,綿陽非常開放包容,能夠和全國甚至全世界的很多企業、科研機構合作。我相信,綿陽能夠憑借很好的產業基礎、人才聚集、開放心態,在未來人工智慧的大浪潮中,取得自己的獨特地位。
程迪鈞 華為川藏政企川北業務總經理
綿陽發展勢頭強勁,將在多方面加強合
本次大會上,華為與綿陽科技城新區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簽署了「人工智慧+」合作協定。在我看來,本次雙方的合作,充分發揮了綿陽科技城新區在人工智慧的業務布局和資源優勢,結合華為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先進技術和經驗,雙方計劃在城市人工智慧基礎設施建設、智慧交通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共同開展綿陽人工智慧行業套用創新,推動人工智慧的科技創新成果轉化。
綿陽作為中國唯一科技城,創新資源富集、產業基礎堅實、發展勢頭強勁,是與華為合作的重要城市之一。近年來,綿陽與華為的合作不斷深化,一系列合作計畫陸續達成。我十分認可綿陽的科技創新環境,希望未來能夠擁有更多的合作機會。華為公司將發揮自身優勢,與綿陽在推進制造業「智改數轉」、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等方面加強合作,不斷拓展合作的深度廣度,為綿陽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譚嘯 天府國際基金小鎮總經理、成都金融業聯合會秘書長
期待與科技城共享發展紅利
這次大會參會的企業眾多,充分展現了國內AI發展的蓬勃活力。同時,也讓我感受到綿陽作為中國唯一科技城的底蘊,尤其是在人工智慧產業開發中的規模體量,我深受觸動。
在今天的大會上,釋出了一些關於促進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政策,綿陽信心十足、措施有力。非常期待過一段時間再來綿陽,看到綿陽在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累累碩果。
此次和綿陽合作,重點聚焦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並提供持續的資金支持。具體來說,我們會在資訊互通、資源連線、人才培訓等方面形成緊密的合作關系,期待與科技城共享發展的紅利。
任海軍 浪潮電子資訊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解決方案經理
加強合作,推動綿陽新質生產力發展
大會上展示了眾多前沿的人工智慧技術成果,這些技術在實際套用中展現出了巨大的潛力和價值。
此次大會也為人工智慧的供需雙方提供了一個直接交流的平台,這種高效的對接模式對於推動人工智慧的商業化和產業化具有重要意義。
綿陽在推動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方面給予了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同時綿陽也擁有多所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這些機構在人工智慧領域具有雄厚的科研實力。浪潮作為新一代資訊科技龍頭企業,在人工智慧方面也在不斷探索。希望能與綿陽在人工智慧基礎設施、產業套用方面加強合作,以算力築基,演算法牽引,共需互聯,在雙方共同努力下推動綿陽新質生產力發展。
(涪江觀察記者 杜亞菲 蘭建春 鄧勇 蔣成林/文 王勇 陳冬冬/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