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規模裝置更新的增量空間
根據多方資訊, 裝置更新需求將是一個年規模5萬億元以上的巨大市場 。這一估算基於多個因素,包括政府政策的推動、企業技術升級的需求以及消費者以舊換新的熱情。
工業領域:工業領域裝置更新是市場規模的重要組成部份。
工業和資訊化部等七部門印發的【推動工業領域裝置更新實施方案】提出, 到2027年,工業領域裝置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25%以上,工業領域裝置新增投資規模有望超萬億元 。這顯示了工業領域裝置更新市場的巨大潛力。
消費品領域:消費品領域以舊換新同樣創造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商務部等14部門印發的【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提出, 報廢汽車回收量較2023年提升一倍,廢舊家電回收量較2023年增長30%等目標。 這些目標將直接推動汽車、家電等消費品領域的以舊換新市場快速增長。
其他領域:除了工業和消費品領域外,農業、建築、交通、教育、文旅、醫療等領域也將受益於裝置更新政策。這些領域的裝置更新需求同樣龐大,將共同推動裝置更新市場的整體增長。
技術進步推動裝置更新
隨著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套用,新型生產裝置和消費品不斷湧現。這些新技術裝置將具有更高的生產效率、更低的能耗和更好的使用者體驗,推動企業加快裝置更新步伐。
未來裝置更新將更加註重智慧化和綠色化。
智慧化裝置將具備更強的自主學習和決策能力,能夠自動最佳化生產流程和工藝參數;綠色化裝置則將更加註重節能降耗和環保減排,推動經濟社會的永續發展。
相關概念股梳理:
華東重機
公司貨櫃裝卸裝置業務的岸橋、軌域吊等主要產品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公司與PSA等全球規模最大以及營運管理最先進的貨櫃碼頭營運商深入合作,海外市場占有率不斷提升。
公司主要產品是M10及M10R的大尺寸N型TOPCon高效太陽能電池及元件,電池轉換效率達26.5%以上,產品效能及價效比處於國際先進行列。經過不斷努力與研發,公司已經基本掌握了低成本高效N型TOPCon電池的量產技術,並逐步在量產中匯入相應產品。公司的N型TOPCON電池在轉換效率、抗衰減性、雙面率、綜合成本等方面全面領先P型產品。透過技術深入研發和工藝升級最佳化,持續匯入自研先進量產技術,包括:LBSC、S-Emitter、RSDF等,不斷提高電池的轉換效率和產出良率,推動整個光伏行業從傳統的PERC技術向N型TOPCon技術轉型,並為N型技術廣泛套用邁出重要的一步。未來,華東光能將透過科技持續創新,繼續引領光伏行業產品和解決方案的發展,為人類的未來提供更加永續的能源支持。
中通客車
公司的研發投入主要用於新產品開發、先進技術研究等方面。報告期內公司持續圍繞新能源、智慧化、網聯化等領域開展技術研究,在新能源、節能、安全等技術研究及套用方面繼續保持國內領先水平。
公司專註於客車領域關鍵技術的自主研發,積極打造高效創新生態,圍繞關鍵產品和關鍵技術實行產品經理和技術帶頭人制度,透過多年來的自主研發和系統的技術創新,推動了公司整車產品實作電動化、智慧化、安全、可靠、節能、舒適、環保,公司圍繞全生命周期整車成本降低及價值最優,在節能與新能源客車高效動力系統、動力電池整合與管理、整車控制與節能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為提高公司產品市場占有率奠定堅實基礎。
交運股份
公司主要業務包含道路貨運與物流服務,汽車零部件制造與銷售服務,乘用車銷售與汽車後服務等板塊業務。2023年上半年,公司聚焦主業發展,推進質效提升,積極發展戰略合作,努力開拓業內外客戶,穩步推進重點產品,提升自身服務能階,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
公司主要業務包含道路貨運與物流服務,道路客運與旅遊服務,汽車零部件制造與銷售服務,乘用車銷售與汽車後服務等板塊業務。2021年是公司「十四五」規劃啟動之年,也是公司深化改革創新發展的關鍵之年。公司將在有序推進改革的基礎上,不斷做強主業。公司在面對傳統長途客運市場進一步萎縮的局面下,要主動融入長三角交通一體化,旅遊一體化發展,堅決倡導「主動創新,跨界融合,服務至上」,把握【關於深化改革加快推進道路客運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精神,堅持推進產業轉型發展,進一步鞏固上海長途客運業龍頭地位。
長虹美菱
公司是中國知名電器制造商之一,擁有冰箱、冰櫃、空調、洗衣機、廚電、小家電、生物醫療等多條產品線。「美菱」品牌被列入中國最有價值品牌之一。
公司建立了較為完善的銷售網路及服務體系,為使用者提供覆蓋白電和廚衛小家電等全品類的高品質服務。國內市場積極推進行銷轉型,快速搭建以合理商業庫存管理為核心的營運管理體系和以終端零售價為核心的價值管理體系,實作從面向產品線的銷售管理到面向全渠道和使用者經營服務、從單一品類行銷到全品類行銷的行銷轉型;透過堅定的對標對陣實作產品領先和效率提升,打造行銷體系能力和長期發展潛力。
中國船舶
公司為國內最大造船企業,全資子公司外高橋造船完工總量連續六年位居中國各船廠之首,躋身世界造船三強(由其持有長興造船65%股權),已形成完整的大型船舶系列。
公司旗下各企業保持技術領先優勢,充分發揮技術、設施、人才優勢,不斷加強船舶造修核心能力建設,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可研發、設計符合世界各主要船級社規範要求的40萬載重噸以下的各類艦船,在軍用艦船、軍輔船和散貨船、油船、貨櫃船、大型LNG船、VLCC、VLOC,以及極地科考船、補給船、布纜船、救助船、半潛船、客滾船等公務科考船和特種船為主的高技術高附加值船型方面掌握核心技術,為公司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最後一家,也是作者後市十分看好的一家「大裝置規模」更新最受益龍頭,外資瘋狂搶籌,爆發潛力極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