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微信上看似聰明,實則掉價的3個行為,希望你一個不占

2024-09-04科技

朋友圈就像古時候的一條街,有的人在說書講道理,有的人在曬娃,有的人在秀恩愛,有的人「開店」,有的人搬了小板凳坐在路邊調侃,有的人忙著種田不上街。說到底,朋友圈還是一塊「公地」,有公地的特性。

——衛 藍,【讀者】2023年第12期

「微信文字討好癥」這個詞火了。

它的意思是人們會字斟句酌地修改聊天的詞匯。

例如,把「好的」改成「好滴好滴」,給別人一種你很熱情,正在歡快回復對方的印象。把你的真實感受,藏在文字背後。

誠然,現代通訊工具給我們帶來便捷,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給我們帶來很多困擾。

要想愉快地、沒有思想包袱地使用微信這個社交軟體,請記住,別做以下這3件看似聰明、實則掉價的行為。

來源:視覺中國

在微信上訴苦

亦舒在【承歡記】裏寫道:「訴苦亦無用,許多事只得靠自己。」

深以為然。

萬般皆苦,唯有自渡。

把別人當支柱和依靠,就要面臨被對方背叛的風險。

有一個朋友,創業失敗後欠下一屁股債,被父母指責「沒用」。

他在微信上對人大倒苦水,本以為會獲得同情,不料微信好友卻抓住了他的把柄,乘人之危,占了他的大便宜。

他訴苦的內容,成了朋友茶余飯後的笑料,一堆小人,也跟著落井下石。

無獨有偶,有一位網友在朋友圈分享自己在職場受欺負的事。

一位所謂的好友反而幸災樂禍道:

「幸好我沒有在那家公司,你遇到也算你活該,就你那個性格,誰受得了你?」

一位許久不聯系的親戚也在評論區開始說教:

「初入職場,那些人情世故你要去學,別傻不楞登地做個不討喜的人!」

網友的心情再次跌入谷底,本想得到一絲安慰,到頭來卻受到了雙重傷害。

永遠不要高估人性,真正盼你好的人鳳毛麟角。

別成為魯迅筆下那個逢人就訴說自己不幸的祥林嫂,對自己的情緒負責,就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心裏面的垃圾,永遠不要倒在微信裏。

那些難過、崩潰和不安,都要靠自己一點點去化解。

可以寄情於山水、花草,可以透過做瑜伽、聽音樂、曬太陽、逛超市、打掃房間等方式緩解,就是不要發在朋友圈裏。

來源:視覺中國

把點贊當真心

電視劇【幸福二重奏】裏,家庭主婦顧曉楠一直以為廖莎看不起自己。

原來,顧曉楠發的每一條朋友圈,廖莎都不會點贊。

而廖莎發的朋友圈,即便是廣告訊息,顧曉楠也會熱情地點個贊。

兩相對比,讓顧曉楠心理不平衡。

顧曉楠的丈夫勸她不要把點贊等同於真心,興許是廖莎太忙,壓根沒時間刷朋友圈。

顧曉楠則堅持認為女強人廖莎一定是看不起自己這個家庭主婦。

朋友圈裏,有三個人一直給顧曉楠點贊。

顧曉楠把她們當親閨密,經常請她們喝下午茶。

她們組建了一個四人群,分享各種美食、趣事。

但事實上,那三個所謂的閨密還背著顧曉楠拉了個群,她們在小群裏吐槽顧曉楠虛榮:

「不就是一個388元的下午茶嗎,我們又不是吃不起,臭顯擺什麽呀?」

「就是,她願意當冤大頭就讓她當唄!」

「多宰她幾回,咱又不吃虧!」

她們占顧曉楠的便宜,卻還在背後說三道四。

後來,顧曉楠因為輸卵管堵塞需要做手術,她找來其中一個要好的閨密,希望對方能陪她去醫院。

閨密表面上答應,還替顧曉楠難過,實則興奮不已,把顧曉楠的痛苦當八卦發到三人群裏,陰陽顧曉楠「生不出孩子」。

或許是太過激動和興奮,她一不小心把吐槽顧曉楠的話發到了四人群裏,顧曉楠看到後崩潰不已。

最後,是從不給顧曉楠點贊的廖莎陪她去了醫院,給了她最大的安全感,還找護工幫忙照顧。

真朋友不在朋友圈裏,要學會擦亮眼睛辨別。

很多人發了朋友圈後,如果沒有人點贊,就會不斷陷入內耗,認為自己「人緣差」「沒有知己」「被邊緣化了」,最後刪掉那條朋友圈。

楊絳曾說:「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世界上真正關心你的人也許不多,但幸好我們可以毫無保留地愛自己。

來源:視覺中國

過度解讀他人的想法

曾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則新聞:

上海一名女子,因同事給自己發了一個「微笑」的表情而大動幹戈。

當時,兩人正因工作上的事情意見不一而激烈地討論著,同事發來「微笑」的表情,她立刻火冒三丈,覺得那就是敷衍和輕視。

她痛罵了同事一通,以此發泄心中的不快。

同事憑借聊天截圖,把她舉報了,公司擔心影響不好,把她開除了。

她不服,把公司告上了法庭,但總歸不占理,連法官都覺得只是一個表情而已,不必上綱上線。

退一步來說,如果同事確實有嘲諷之意,為此興師動眾,浪費自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實在是得不償失。

有句話說得好:「所謂理解,通常不過是誤解的總和。」

現實生活中,我們總以為很了解別人。

殊不知,因為認知的差異,常常會有理解上的不同。

隔著螢幕交流,無法聽到對方的語氣,看到對方的態度,妄自猜測對方的一言一行,分析對方的動機,會大量消耗自己的能量。

總是想得太多太深,研究別人發出內容背後的「潛台詞」,往往容易傷人傷己。

在微信上,少去研究別人,不必自行腦補別人的想法,多琢磨自己,精進自己。

來源:視覺中國

寫在最後

不設防地在朋友圈裏敞開心扉,訴說命運對自己的捉弄,結果往往會換來嘲笑。

把別人的點贊當真心,到頭來卻發現,患難見真情,真正的好友就在你身邊。

過度解讀他人的想法,用自己的評價體系去審視和評判別人,最終造成了太多誤解和麻煩。

「生命短暫,我們卻常常漫不經心地浪費時間,使生命更為短暫。」

請過濾這些掉價的行為,把真心和時間,留給更重要的人。

作者:芊芊,「淺耕」於市,格物致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