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中國啟動6G研發,德國面臨經濟和技術抉擇,對華態度復雜

2024-07-14科技

6月還在談論中德親密經濟關系,7月就對華采取了強硬立場?

德國一直在呼籲與中國保持合作,但這次他們選擇了站隊,指責中國5G存在所謂的「安全威脅」。令人震驚的是,不到24小時後,我們又傳來了喜訊。

我方勸告:理性決策。

德國對華出手

德國一直有自己的主張,尤其在美國高呼與中國脫鉤的背景下。

如今,德國似乎終於露出了真實的一面,其公開行為令人不禁揣測,可能會選擇站在中國的對立面。

7月11日,德國聯邦內政部直接向公眾宣布將移除5G網路中的中國通訊裝置,並逐步淘汰華為、中興等中國通訊企業的元件。

德國的態勢與北約峰會將中國視為潛在安全威脅的議題一樣令人擔憂。

很明顯,這次德國選擇了對華采取行動,理由是美國和西方一直宣揚的所謂潛在安全威脅。

德國清楚理由是真是假,但他們不惜花費30億歐元對全國通訊網路進行大規模更新,顯然這並非一時沖動,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決定。

為了徹底清除風險,德國甚至提出了「兩階段」計劃。

首先,他們計劃在2026年之前清除核心網路中的元件,然後在2029年之前清除介入網路中的中國裝置元件。

很明顯,德國已經做好準備,準備花費5年時間來消除中國裝置。

實際上,德國試圖將網路安全問題「政治化」並非毫無根據。

早在2023年9月,德國【法蘭克福匯報】披露了德國計劃在2026年1月1日起不再采用中國供應商的關鍵部件的意圖。

與此同時,華為、中興等中國品牌企業已經成為德國政府的心頭大患。盡管德國政府的立場表態明確,但卻招致了本土企業的抱怨。

值得註意的是,僅在2020年,德國4G網路中就有57%的裝置部件來自中國制造商,而到了2022年,推動德國5G網路順利執行的裝置部件中有59%來自中國制造商。

德國網路越來越依賴中國網路通訊部件,這清楚地展現了數據的情況。

中國作為「世界工廠」,成為德國網路通訊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

德國電信在2023年表示,德國政府希望在2026年之前完成網路替換的目標幾乎不可能實作,並且可能會導致德國手機使用者遭受巨大的通訊品質損失。

業界對此事反應強烈,但畢竟2023年的訊息只是流言,還沒有官方檔證實。

這一情況確實有些奇怪。

德國一直呼籲西方國家冷靜看待他們與中國的關系,那麽這次他們為什麽會如此堅決呢?

冷靜地思考中美關系,我們可以看到,自從今年5月美國率先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關稅以來,德國便高聲疾呼。

原因很簡單,作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德國特別依賴中國這個巨大的利潤市場。

中國電動汽車占據了歐盟市場出口的40%,德國作為汽車生產大國自然受益匪淺。

根據【法蘭克福匯報】6月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德國從中國進口了價值34億歐元的電動乘用車,比2022年增加了近一倍,而且2023年在德國銷售的中國品牌電動乘用車占比接近5.5%。

截止到2024年前5個月,中國與歐盟貿易占比已經達到了5.7%,這表明中德之間的經濟往來相對更為密切。

德國官員先後表示要冷靜對待與中國的關系,這並不奇怪。那麽,為什麽會走到「當下地步」呢?事實上,一切都有跡可循。

德國抵制或失效?

盡管德國作為歐盟成員國和G7成員國曾多次表示願意與中國保持友好關系,但在歐盟於6月12日宣布對中國電動車征收關稅後,外界普遍猜測歐盟27個成員國可能已經達成一致立場。

自5月以來,耶倫一直在呼籲與中國脫鉤,並將爭取歐盟支持作為明確目標。

經過長達半個多月的爭取,歐盟最終於6月12日宣布對中國的電動汽車征收額外關稅,並傳出訊息稱這一政策將從7月4日正式實施。

對中國的電動汽車企業加征的最高關稅達到了38.1%。

歐盟的態度也非常強硬,寶馬、奔馳等知名企業表示歐盟此舉會損害自身利益,就像是自相殘殺一樣。

很明顯,最直接受影響的是德國的利益,因為德國掌控著多個世界知名的汽車公司,所以可以說是最大的受害者。

如果歐盟堅持這樣做,就像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但顯然歐盟卻是「態度堅定」。

德國政府最終還是有所回應。

6月22日,在上海舉行的新聞釋出會上,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哈貝克對此表示了疑惑。

與德國國內企業持相同觀點,對歐盟的行為感到困惑,認為競爭才能實作雙贏局面,對政客的決定感到不理解。

夏埃爾·舒曼日,德國聯邦經濟發展和對外貿易協會主席,也認為歐盟在這個時候做出這樣的決定是不妥的,他希望歐盟能夠與中國進行建設性對話。

中德關系在6月份非常親密,但在7月份出現了重大變化,德國公開向中國發起了攻擊。

從5月份高調表示願意與中國對話,到6月份偶爾透露出他們內心的想法,德國在西方組織中的聲音似乎越來越不受重視。

而就在北約峰會結束之際,德國突然再次對中國通訊發起攻擊。作為歐盟和北約成員國,德國此舉引發了外界的思考。

「選擇面貌追求」或成為德國的焦點議題。

無論是歐盟對電動汽車征收關稅,還是北約峰會緊緊圍繞「中國議題」,中國都已經成為西方政界熱議的焦點,且他們一直將矛頭對準中國。

可以理解為什麽有27個國家猶豫不決,最終在長達一個多月後決定對中國的電動車實施制裁,即使這樣做會損害它們自己的利益,它們也要把中國卷入其中。

針對德國對中國通訊的幹預,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11日向德國政府提出了嚴正抗議。

他明確指出,中國的通訊企業如華為已經在歐洲營運多年,為歐洲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和稅收,且沒有證據證明它們構成所謂的「安全威脅」。

並且特別提到德國,這種做法是在把經濟、貿易和科技問題政治化,這不符合中德雙方的利益,我們希望德國方面尊重事實,做出理性的決定。

不到24小時,我們宣布6G賽道已經啟動,顯然我們在通訊領域取得了更大的進展。而德國要在5年內花費30億歐元剔除華為等中國通訊裝置。

西方一直在糾結「中國5G」,聲稱存在「安全威脅」,但這顯然對中國的通訊發展並沒有產生壓制作用,反而對西方自身造成了阻礙。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在德國通訊市場占有率高達50%,因此本土企業對此感到不滿,認為這損害了德國的利益。

盡管喧囂不斷,但德國顯然還是給自己留了退路。

中國的5G產品在德國備受青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中國的通訊裝置在市場評級中表現優異,品質和服務都很好,而且價格也更為公道。

盡管美國曾多次對中國進行打壓,但德國仍然保持清醒,選擇了中國的產品。

而且,德國計劃在未來5年逐步剔除中國通訊裝置的舉措很難完全實作,因為中國通訊產品在德國市場占據了相當大的份額。

此外,據路透社報道,德國將在15日舉行的有關歐盟是否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臨時關稅的投票中選擇棄權。

德國在這一問題上采取了棄權的態度。

盡管朔爾茨並未正面回應這種說法,但路透社指出,如果德國棄權投票,就意味著支持歐盟繼續與中國進行貿易談判。

一方面,由於我們仍在對歐盟進行反補貼調查,另一方面德國無法放棄中國這個利潤豐厚的市場。

就像采訪中所說的那樣,我們必須始終確保各方的條件公平。

德國一方面打壓華為等中國通訊產品,另一方面又難以割舍與中國的經濟往來,顯然他們清楚,與中國進行貿易往來最終對他們更有利。

德國選擇此時對華采取行動的原因令人好奇,但可以肯定的是,保護本國利益是德國的首要任務。

中國的反制也可能會讓德國陷入困境。

正如德國媒體之前所指出的那樣,中國的反擊對德國將是一場災難。#深度好文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