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化工龍頭技術探路者

2024-02-02科學

從1988年天津大學碩士畢業後入職至今,張來勇在中國寰球工程有限公司(原中國寰球化學工程公司)兢兢業業奮鬥了36年。作為公司首席技術專家,他長期紮根技術研發、工藝設計和工程建設一線,聚焦國家戰略需求,為中國乙烯等石油化工和煤化工關鍵成套技術的研發、套用、設計和計畫管理作出了重大貢獻。

「在國家發展的大時代面前,‘上報國家、無愧人民’已經成為一種對職業的敬畏。」張來勇說。這也是他奮鬥人生的真實寫照。

張來勇

乙烯技術實作從0到1的突破

張來勇奮鬥的30多年,也是中國石化工業快速發展、創新突破、由弱變強的30年。

1981年,張來勇考入天津大學,開啟了自己與化學工業的不解情緣。初入行,張來勇就發現,當時中國石化技術和裝備尚處於大規模引進階段,很多工藝技術、重要裝備甚至工程設計都依賴進口。特別是1990年,張來勇被派往義大利交流學習,對方先進的工作方式和設計理念讓他更直觀地認識到了中國石化行業與西方國家的差距。

乙烯被稱為「石化工業之母」,是世界上產量和消費量最大的有機化工基礎原料之一。乙烯產能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石油化工水平的重要標誌。直到21世紀頭10年,中國是世界乙烯消費大國,但是大部份乙烯產品依賴進口,擴大乙烯產能迫在眉睫。

隨著中國石化行業自身技術基礎能力和工程設計能力的增強,在小規模裂解、分離技術和裝置方面逐步實作了國產化,但大型乙烯成套技術國產化始終沒有突破。這也成了包括張來勇在內的中國石化工藝技術開發人員的一塊「心病」。

「就是因為我們缺,所以才要選擇它,並把它做強。」張來勇擲地有聲。

在前輩的指引下,張來勇和寰球乙烯團隊開始摸索研究,從機理探究、工藝技術研發、工程化及關鍵裝備國產化等方面逐步開始研究,並相繼取得突破。

2008年,中國石油決定設立「大型乙烯裝置工業化成套技術開發」重大科技專項,以大慶石化公司新建的60萬噸/年乙烯裝置為依托,實施大型乙烯技術國產化。該計畫也被列入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由寰球公司擔綱。身為寰球公司總工程師的張來勇擔任計畫長。

張來勇深知,開發大型乙烯技術,國內還沒有先例和經驗,除開發工藝技術外,還必須突破復雜的工程設計和工程擴大化等一道道難關。作為石化龍頭的乙烯裝置一旦出現問題停車,一天的損失可能就是上千萬元。因此,設計必須考慮到生產的方方面面。面對壓力,張來勇沒有退縮,帶領團隊一幹就是5年。

五年磨劍終成鋒,一朝破竹勢如虹。2012年10月5日,國內首套采用自主成套技術建設的大慶乙烯裝置一次投產成功,且各項指標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份關鍵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中國大型乙烯成套技術實作了從0到1的突破,成為全球第四個掌握乙烯成套技術的國家。這個「1」,凝聚了張來勇和同事們20多年的心血。

但是張來勇及團隊沒有就此止步,而是站在新起點上再出發。面對全球乙烯行業呈現裂解原料輕質化、多元化和裝置規模大型化的新趨勢,2017年中國石油設立「大乙烯二期」重大科技專項,張來勇又一次身負重任。

2023年,計畫再傳捷報。歷經5年攻關,該計畫實作了從乙烷、液化石油氣、煤基石腦油到多種重質原料及甲醇為原料的乙烯原料全覆蓋,形成了七大系列40余項成果,開發完成百萬噸級乙烷裂解制乙烯、適應多種原料的150萬噸/年乙烯成套技術等9套工藝包,宣告乙烯技術跨入2.0時代。

回望自己30多年的職業生涯,張來勇動情地說:「作為一名工程師,能夠參與並實作國產大乙烯的兩次跨越,潛心盡力鑄造‘國之重器’,是一代化工人應該承擔的使命。」

煤化工成套技術打破國外壟斷

「科研工作者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也要有畢一生成一事的毅力。在時代和國家的需求面前,我們要做的就是憑借這股毅力為國家實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張來勇如此叮囑年輕的科研工作者。

長期以來,煤炭在中國能源的主體地位不會改變。推動現代煤化工產業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舉措。面對國家戰略需求,張來勇一面主抓大乙烯技術升級,一面投身「400萬噸/年煤間接液化成套技術創新開發及產業化」計畫,擔任設計總負責人,主持技術工程化和設計工作。

擺在張來勇面前的又是一個復雜艱巨的系統工程,又是一條前人未曾走過的道路。透過創新研究和協同攻關,張來勇帶領團隊與合作夥伴一起完成了「煤氣化裝置各單元系統整合研究」等46項專題研究,突破了工程技術放大、系統整合和最佳化等關鍵工程建設難題,突破了煤化工產業汙水規模化處理難、水耗大的瓶頸;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煤間接液化成套技術,建成了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的400萬噸/年煤間接液化計畫,實作安全穩定清潔執行,開辟了煤炭規模化清潔高效利用新方式,對提升國家能源安全自主保障能力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攻堅求進再次出發

張來勇表示,所有成果的取得,都離不開國家的政策、中石油集團與寰球公司的強有力支持,更少不了團隊的奉獻。在他的帶領和推動下,寰球公司形成了多技術序列橫向互補、多年齡梯隊內部幫帶、多專業領域集團作戰的「三多」型科技人才培養局面,為以寰球公司為代表的中國石油煉化工程技術開發工作鍛造了一支「鐵軍」。

隨著中國化工行業進入高品質發展的新階段,對工藝技術和工程建設創新發展提出了新要求、新方向。年過花甲的張來勇如今依然奮戰在工藝設計和技術研發的一線。

「化工科研的意義在於推動社會進步、改善人民生活。所以,工程人既要盯著‘高精尖’,又要做到‘廣適新’。」這是張來勇常說的話。目前,他正在牽頭開展石化節能和綠色減碳、化工新材料技術的開發工作,並指導開展氫能的制、儲、運技術開發。

一套乙烯裝置的能量消耗約有3/4發生在裂解爐。過去乙烯裂解用烴類燃料,現在張來勇及團隊又在開展用綠電加熱裂解的研究。以120萬噸/年乙烯裝置為例,與傳統原料相比,采用綠電加熱裂解,二氧化碳排放量基本為零,減碳潛力巨大。

「我們這一代人,趕上了中國石油化工行業發展的視窗期,有國家的發展支持,有人民的需求促使。我們將一如既往、一心一意地做好這項工作,繼續向國家和人民交出滿分卷。」張來勇信心滿滿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