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警惕來自「野生」的致命誘惑!

2024-06-28科學

你知道怎樣辨認有毒的野菜和野菌嗎?

為避免中毒,請牢記不采、不買、不吃的「三不」原則

近期雨水頻繁,氣溫升高,各種野生植物破土而出。

為了能嘗一口「大自然的饋贈」,每年到了這個時候,挖野菜、采野菌就成了不少人最愛的活動。

然而,一旦誤食有毒的野菜和野菌,帶來的可能不是享受,而是醫院「一日遊」了,甚至會危及生命。

嶽陽晚報全媒體 記者 羅凱 實習生 何卓煒

野菜(果)篇

野菜,也稱野生蔬菜,通常是指在野外自然生長、未經人工栽培的,根、莖、葉、花或果實等,用作蔬菜食用的野生或半野生植物。

據統計,近5年,我省由有毒野菜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有100余起,涉及人數300余人。以4月事件發生最多。發生場所主要為家庭(占70%以上)。湖南引起事件較多的有毒野菜,包括滴水觀音、鐵樹果、商陸、野三七等。此外,桐油果、馬桑果、曼陀羅、野芹菜等引起的中毒也有發生。

這些植物要小心分辨

水芹菜和毒芹

水芹菜(無毒):主要生長於中國南方河溝、水田邊等較涼爽的地方。莖上沒有絨毛,齒葉細長。水芹菜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維生素,吃起來口感清脆,清香爽口。具有清熱解毒、祛濕利尿等功效。

毒芹(有毒):生長在涼爽的濕地或水田邊,長得比較高,葉子寬短、莖上長有絨毛,並且有股惡臭味。毒芹屬於劇毒植物,誤食會導致惡心、嘔吐、痙攣、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桑葚和馬桑果

桑葚(無毒):聚花果,卵狀橢圓形,果實成熟時紅色或暗紫色,酸甜適口。果期為5月—7月。

馬桑果(有毒):果實球形,卵狀長圓形,果實成熟時由紅色變紫黑色。果期5月—6月,也是馬桑果中毒高發期,中毒人群多為農村兒童和學生。

血皮菜和化兒草

血皮菜(無毒):多年生草本植物,亦稱紫背菜,中國多地有栽種,可藥用或食用,川南地區常做血皮菜炒豬肝等。

化兒草(有毒):葉邊緣有卷齒,比血皮菜更修長,會開花,咀嚼有苦澀味。中毒患者會出現頭暈、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

秋葵和曼陀羅

秋葵(無毒):可食用,具有較高食用及經濟價值。

曼陀羅(有毒):作麻醉等藥用或用於觀賞,中毒後輕者主要表現為口與咽喉發幹、吞咽困難、瞳孔散大、心率增快、行為異常,嚴重者可發生昏迷、抽搐,甚至呼吸迴圈衰竭、死亡。

金銀花和鉤吻花

金銀花(無毒):可食用,正名忍冬。因花開初為白色,後轉黃而得名金銀花,為清熱解毒良藥。

鉤吻花(有毒):別名胡蔓藤、斷腸草、爛腸草、朝陽草等。其含有多種生物堿,具有強烈的神經毒性,主要侵犯中樞神經系統和自主神經系統。中毒後主要表現為呼吸麻痹,輕者呼吸困難,重者致死。

芋頭和滴水觀音

芋頭(無毒):可食用,是一種重要的蔬菜兼糧食作物,富含澱粉、礦物質及維生素等。

滴水觀音(有毒):又名海芋、滴水蓮,是觀賞性植物,全株有毒,以莖幹最毒。根、莖中的白色汁液有毒,滴下的「水」也有毒,誤食後主要表現為喉嚨和口腔不適,喉舌發癢、腫脹,流口水,胃部灼痛,惡心嘔吐,出汗,驚厥等,嚴重者還會出現窒息,甚至心臟麻痹死亡。

這些加工不當或過量食用會中毒

1.馬齒莧

馬齒莧是湖南居民餐桌上常見的一種野菜,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等作用,很多人喜歡吃。

馬齒莧中含有生物堿、香豆精、黃酮、草酸鹽、蒽醌類化合物等毒性物質。進食過量,會出現腹痛、腹瀉、肌肉無力、精神萎靡等癥狀。病情輕者停止食用後,癥狀會自行消失;癥狀持續不好轉者,應立即就醫。

2.黃花菜

鮮黃花菜內含有少量秋水仙堿,若大量進食,或食用急火加熱不徹底的鮮黃花菜,可致中毒。

如果要食用黃花菜,最好食用幹黃花菜。如果想要吃鮮黃花菜,最好浸泡2小時,焯水,再浸泡2小時,再炒熟食用。但一次進食量不宜過多,以免中毒。

3.香椿

食用時盡量選擇質地最嫩的香椿芽。香椿芽初期的硝酸鹽含量較低,隨著香椿芽的不斷長大,其中硝酸鹽的含量也在上升。特別是腌制的香椿芽,可能會使亞硝酸鹽含量增多。把香椿放在沸水中焯燙1分鐘左右,可以除去2/3以上的亞硝酸鹽和硝酸鹽。

4.芋荷梗

芋荷梗中含有大量天然皂角苷,這種物質對人類的胃腸黏膜和咽喉有特別明顯的刺激作用,平時不能生吃芋荷梗,應該把它高溫烹調以後再食用。它還含有多種天然的易過敏成分,容易導致人體出現過敏,身體會出現嚴重的不適,所以過敏人群不能吃芋荷梗。

5.菊三七

菊三七又名土三七、金不換,全草入藥。具有治跌打損傷、止痛消腫、活血化瘀、消炎止血、抗癌防癌等功效。因根部含生物堿,如雙稠吡咯啶生物堿,可引起肝硬化,肝小靜脈和門靜脈周圍纖維組織增生,出現肝小靜脈閉塞癥。

6.魚腥草

魚腥草又叫折耳根,因為其新鮮的葉中有一股濃烈的魚腥味而得名,常涼拌食用。過量服用後可能會出現惡心、嘔吐、大汗、呼吸困難、昏迷等癥狀。

魚腥草有低毒,含馬兜鈴內醯胺,長期大量食用,會對腎臟造成不可逆損傷和導致上尿路上皮癌。

野菌篇

毒蘑菇又稱毒蕈、毒菌等,是指食用後能造成人毒性反應的大型真菌的子實體,其中大部份屬於擔子菌,少數屬於子囊菌。在我們身邊有哪些毒蘑菇「殺手」呢?

離人群最近的毒蘑菇:青褶傘

在中國,造成中毒事件最多、最常見的毒蘑菇,毫無疑問就是青褶傘。食用後,可引起嚴重的胃腸道癥狀,包含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

青褶傘在中國不同地區一年四季均有分布,具體時間為3月—12月,集中出現在6月—10月。青褶傘常生長於公園或小區草坪上,甚至是垃圾堆旁,儼然成了離人群最近的毒蘑菇種類。

蘑菇界的假羊肚菌:毒鹿花菌

毒鹿花菌俗稱假羊肚菌。

毒鹿花菌春季至初夏生於以殼鬥科為主的闊葉林地上,最大的特征為菌蓋部份呈不規則腦形,紅褐色、紫褐色或金褐色、咖啡色或褐黑色,幼時光滑,逐漸多褶皺,粗糙,邊緣部份與菌柄基本不連線。

真正的山珍羊肚菌的菌蓋部份呈現圓錐狀至鈍錐形,表面有許多凹坑,呈現羊肚狀,邊緣部份與菌柄連線為一體。

童話裏走來的「美麗殺手」:毒蠅鵝膏

毒蠅鵝膏

毒蠅鵝膏顏色鮮艷,形狀軟萌,有的還帶有白色鱗片,和童話書裏的美麗蘑菇一樣。然而現實生活中,它有劇毒。

毒蠅鵝膏最明顯的特征,是粉紅色、紅色或偶爾呈黃色的菌蓋上長滿了白色鱗片。該種目前發現於中國東北和西北地方,在華北北部偶有發現。

毒蠅鵝膏含有異噁唑衍生物毒素,可產生谷氨醯胺能神經毒性。中毒最初表現為困倦,隨後進入狂躁期,表現為類似幻覺的視覺錯亂、舉止怪異、焦躁不安、興奮、方向感喪失、人格解體和精神錯亂。

中國南方廣大地區,還有多種鵝膏具有和毒蠅鵝膏類似的毒性,每年造成數十起中毒事件。它們都具有相似的外觀,淡白色至蜂蜜黃的小毒蠅鵝膏更為常見,在湖南各地都有分布,曾在永州引起中毒事件。

懂得偽裝的「殺手」:黃蓋鵝膏

黃蓋鵝膏

黃蓋鵝膏俗稱「黃羅傘」,是中國常見的造成急性肝損害的劇毒蘑菇之一。

黃蓋鵝膏最大的特征為「頭戴金盔(黃色菌蓋),身披金甲(黃白色菌柄),腰系白裙(菌環),足蹬戰靴(菌托)」。但黃蓋鵝膏偶爾也會出現灰白色的「銀盔殺手」,黃蓋鵝膏的白色變種看上去「純潔無害」,但毒性絲毫不減。

黃蓋鵝膏分布於中國東北、華北、西北、西南、華中和華東地區,出現在夏秋季(6月中旬—10月上旬)。

成對出現的「黑白雙煞」:灰花紋鵝膏和裂皮鵝膏

灰花紋鵝膏

灰花紋鵝膏和裂皮鵝膏是廣泛分布於中國南方地區,並且經常成雙成對出現在同一片闊葉樹或者針闊混交林的劇毒蘑菇。因其一黑一白而被稱為「黑白雙煞」。近30年來,這兩種劇毒蘑菇在中國造成至少100人死亡。

這兩個黑白分明、小個頭的劇毒蘑菇,具有和其他劇毒鵝膏一樣的特征:頭上戴帽(菌蓋),腰間系裙(菌環),腳上穿靴(菌托)。

這兩種可以造成急性肝損害的劇毒蘑菇,廣泛分布於中國華中、華東、華南和西南地區,其中湖南、湖北、浙江、貴州等省份是該種危害最為嚴重的地區,生長時間為5月中下旬至7月底,偶爾永續至9月。

冒充香菇的偽裝者:肉褐鱗環柄菇

肉褐鱗環柄菇,俗稱肉褐鱗小傘、肉褐鱗小菇,含有鵝膏毒素,可以造成急性肝損害。肉褐鱗環柄菇生長在針葉樹林地上,以松樹最為常見,在雲杉、冷杉等樹下也有發現,偶爾生於棗樹或其他闊葉樹下。

肉褐鱗環柄菇廣泛分布於中國東北、華北和西北,近年來湖南等地也有發現。出現時間為4月下旬至9月中旬。

劇毒火炭菌:亞稀褶紅菇

亞稀褶紅菇,俗稱火炭菌,近年來在湖南、湖北、浙江、貴州、雲南引發多起中毒及死亡事件,病死率超過50%。臨湘市、湘陰縣都曾出現過亞稀褶紅菇中毒事件。

亞稀褶紅菇中毒事件頻發的主要原因,是該菌與老百姓經常采食的稀褶紅菇、密褶紅菇外觀極為相似,很難從外觀形態上將它們區分開來。

亞稀褶紅菇可導致橫紋肌溶解,是中國引起蘑菇中毒死亡的主要劇毒蘑菇之一。中毒潛伏期短,一般10分鐘到2小時。早期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癥狀,重癥病人在胃腸炎期後會發展為橫紋肌溶解,嚴重者最後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木生「大蘑王」:條蓋盔孢傘

條蓋盔孢菌又稱條蓋盔孢傘,是典型的木材腐朽真菌,生長在腐木、鋸末堆或腐殖質高的地上,是中國華中和西南地區晚春至初夏、晚秋至初冬最常見的劇毒蘑菇之一。該種含有鵝膏肽類毒素,與劇毒的鵝膏、環柄菇一樣可以造成急性肝損害。

據統計,湖南省常見的毒野生菌有100余種,其中,灰花紋鵝膏、裂皮鵝膏、亞稀褶紅菇、肉褐鱗環柄菇、條蓋盔孢傘是引起全省蘑菇中毒致死事件的幾大元兇。

如何辨別毒蘑菇?

一般來說,毒蘑菇的顏色比較鮮艷,蘑菇帽上可能會有疙瘩、紅斑、溝托、溝裂,有的蘑菇子上有蘑菇托、蘑菇環。

毒蘑菇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辨識。

1.看顏色。毒蘑菇顏色鮮艷,有紅、綠、墨黑、青紫等顏色,特別是紫色的,往往有劇毒。但單看蘑菇的外表,並沒有絕對的安全標準。一些劇毒蘑菇,如灰花紋鵝膏、亞稀褶紅菇都是灰色的,致命鵝膏、裂皮鵝膏都是純白色的。

2.看形狀。無毒蘑菇的菇蓋較平,傘面平滑,蘑菇面上無輪,下部無蘑菇托。毒蘑菇蓋中央一般呈凸狀,形狀怪異,蘑菇面厚實板硬,蘑菇稈上一般有蘑菇輪,蘑菇托稈細長或粗長,易折斷。

3.看分泌物。將采摘的新鮮野蘑菇撕斷蘑菇稈,無毒蘑菇的分泌物清亮如水(個別為白色),蘑菇面撕斷不變色;毒蘑菇的分泌物濃稠,一般呈赤褐色,撕斷後在空氣中易變色。

4.聞氣味。無毒蘑菇有特殊香味,無異味。毒蘑菇有怪異味,如辛辣、酸澀、惡腥等味。

5.化學鑒別。取采集或買回的可疑蘑菇,將其汁液取出,用紙浸濕後,立即在上面加一滴稀鹽酸或白醋,若紙變成紅色或藍色的則有毒。

需要註意的是,以上方法只是初步判斷蘑菇是否有毒的方法。總之,如果不確定的,最好不要食用。

關於毒蘑菇,不要相信這些說法

蘑菇跟大蒜、銀器等一起煮,顏色變黑有毒,未變顏色就無毒

蘑菇的毒素不會與大蒜、銀器等發生反應。

生蟲、生蛆的蘑菇無毒

很多昆蟲、動物對毒素的吸收和作用與人不同。劇毒的鵝膏菌成熟腐爛後很容易生蟲、生蛆。劇毒的鵝膏菌經口服餵養小白鼠,它也不會死亡。

避免中毒,牢記「三不」原則

如何避免野菜野菌中毒?請牢記不采、不買、不吃的「三不」原則。

到郊外時,不要輕易采摘不認識的野菜和菌類。不要在路邊攤販隨便購買野菜野菌,即使在正規市場上購買,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菜野菌。不要偏聽偏信,輕易采摘、購買、加工食用易造成混淆的可疑藥用植物。

萬一食用野菜、野蘑菇後,有頭暈、惡心、腹痛、腹瀉等中毒癥狀時,立即停止食用,撥打120急救電話。在等待急救人員到來過程中,可服用大量溫開水或淡鹽水催吐,減少毒素的吸收。攜帶剩余野菜、野蘑菇及嘔吐物,以備鑒定其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