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復刻外星科技?揭秘張祥前的實驗(1)

2024-07-08科學

引言

按照 張祥前 本人的說法,他在1985年的夏天,被外星人帶到一個高度發達的星球,生活了一個月的時間,了解了外星人的「統一場論」。

我之前的文章談過張祥前的「統一場論」,列出了這些疑點:

【連結】張祥前的「統一場論」,疑點重重,虛假宣傳

不過,僅僅談理論還遠遠不夠,因為從2023年11月開始,張祥前釋出了各種驗證他的「統一場論」的實驗,這些實驗至今(2024年7月)還在進行。

由於張祥前的那些實驗,導致有網友給我留言:

你們這些人就是一群帶著優越感的書呆子,只知道無腦支持傳統物理學,不敢有絲毫的改變。

張祥前都做出那麽多實驗了,你們這些人卻只會動嘴皮子,高下立判。

沒錯,張祥前確實做了很多實驗,但那些實驗能說明什麽?

能證明張祥前「統一場論」是對的?

還是能證明張祥前發現了主流物理學解釋不了的現象?

很遺憾,都不能。

至於張祥前聲稱的 「那些實驗現象只能用自己的統一場論解釋」 ,又是一個虛假宣傳。本文下面就仔細談談,那些實驗現象的主流物理學解釋。

自我打臉(1)

張祥前做過很多實驗,但就像某一條準則說的一樣:

做的越多,錯的越多。

張祥前做的那些實驗已經實作了 「自我打臉」 ,所以我先談這個最能體現「自我打臉」的實驗。

實驗過程是這樣:

把一小塊 聚乙烯 (也可以用其他材料,張祥前用的是聚乙烯)用一根細線懸掛起來。

在聚乙烯外面罩一個 法拉第籠 (用來遮蔽電場,其實就是個金屬籠),把法拉第籠也架在空中。

再準備一個長線圈,把長線圈從中間斷開,放到法拉第籠的兩邊,並固定。

基本結構就是這樣,再把線圈連上 高壓包 ,讓高壓包給線圈供電。需要註意,兩邊的線圈,一個只接正極,另一個只接負極。

至於張祥前的實驗結果,我在此附上視訊:

視訊載入中...

看完了上面的視訊,也該看解釋了。

張祥前堅持認為: 聚乙烯的旋轉,是主流物理學解釋不了的現象,只能用自己的「統一場論」來解釋,是變化的電磁場產生了渦旋重力場,渦旋重力場帶動聚乙烯轉動

但是,關於上面視訊裏的結果,我要先說明兩點:

  • 沒有出現主流物理學解釋不了的現象。
  • 也沒有證實張祥前的「統一場論」,反倒是張祥前的「自我打臉」。
  • 本文會介紹主流物理學的解釋,但在這之前,我先談一談張祥前的「自我打臉」。

    上文的視訊中,在一開始有法拉第籠的時候,聚乙烯並不旋轉,這已經可以 證偽 張祥前的說法。

    法拉第籠只是遮蔽電場用的,不會遮蔽重力場。如果真是產生了旋轉的重力場,那在一開始有法拉第籠的時候,聚乙烯也會旋轉。

    實驗結果顯然是張祥前的「自我打臉」。

    但更有意思的是,張祥前對此做了更加 「自我打臉」 的狡辯。

    自我打臉(2)

    張祥前的狡辯,大致意思是: 旋轉的重力場是由變化的電磁場產生的,法拉第籠遮蔽了電磁場,也就遮蔽了旋轉的重力場的來源,所以在法拉第籠裏面沒有旋轉的重力場

    但有意思的是:法拉第籠只遮蔽電場,不遮蔽磁場啊!

    何來「遮蔽電磁場」的說法?

    如果是 磁向量勢 ,那法拉第籠就是無法遮蔽。而真正巧的是,張祥前的「統一場論」的公式中, 重力場強度 磁向量勢 簡直是一回事。

    按照張祥前的「統一場論」的公式,法拉第籠也不會遮蔽重力場啊!

    這就是張祥前的又一次「自我打臉」,自己否定了自己的公式,在實驗和理論上 「雙重打臉」

    靜電馬達

    看完了張祥前的「自我打臉」,我也該談一談 主流物理學 對上面那個實驗的解釋了。

    張祥前的那個實驗,相當於做了一個 靜電馬達 (待會兒解釋它的原理)。

    當然,我知道張祥前在 真空罐 裏做過那個實驗,不過真空罐裏並不是完全真空。只要殘留一小點空氣,就能形成靜電馬達。

    就以張祥前做實驗用的真空罐來說,按照我查的數據,只能保證在抽氣之後的72小時內,罐內壓力保持在-0.06MPa以下。並且隨著時間推移,罐內的真空度會越來越低,也就是說那種罐子會漏氣。

    而且,在強電場中,也不能排除真空罐的內壁放電。

    真空罐的內壁是絕緣材料,但在任何材料都含有可以自由活動的電子(自由電子),區別只是自由電子數量的多和少而已,都可以放電。

    張祥前做的實驗中,從來沒有檢測 「真空罐中是否有帶電粒子運動」 ,甚至都沒往真空罐裏放過驗電器,這就導致他的真空實驗根本沒有排除靜電馬達效應。

    再結合罩上 法拉第籠 以後的實驗現象(遮蔽電場,就不再轉動),更加說明張祥前的那個實驗只是做了個 靜電馬達

    下面談一談 靜電馬達 的原理。

    我們直接看張祥前的上面那個實驗,兩邊的線圈,一個只接正極,另一個只接負極。這說明兩邊的線圈只是起到了 兩個電極 的效果。

    通電之後,高壓包提供了上萬伏的電壓,會 游離 一部份空氣,瓦斯分子被分解成 離子 電子 ,在電場中運動。

    由於 電子 的品質和尺寸都比 離子 更小,所以電子的運動速度更快,中途發生的散射也少,導致總的效果是: 一部份電子撞到了聚乙烯靠近負極的那一側,讓那一側帶負電

    所以 負極 會排斥聚乙烯帶負電的那一側, 正極 會吸引聚乙烯帶負電的那一側。

    由於聚乙烯被一根細線吊著,被 靜電力 推動之後,重力和細線拉力的 合力 會提供 回復力 。如果靜電力只是瞬時作用,那聚乙烯會近似做 簡諧振動

    但在這個實驗中,靜電力長期存在,導致聚乙烯帶負電的那一側只要 稍微偏離靜電力的方向 (在現實中,這是必然現象),靜電力就會給聚乙烯提供 力矩 ,讓聚乙烯轉過某個角度。

    俯檢視大概是這樣:

    在聚乙烯轉過某個角度的過程中,游離出的 電子 還在不斷撞向聚乙烯,讓聚乙烯正對著 負極 的那一面持續接收電子。

    與此同時, 正極 也會吸走聚乙烯轉到面向正極的那一面的電子。

    總的結果是: 聚乙烯帶負電的那一面會變,但它帶負電的那一面與負極、正極的相對位置保持不變,讓靜電力給聚乙烯提供方向固定的力矩,讓聚乙烯持續轉動

    當然,由於細線有 扭力 ,聚乙烯並不會朝一個方向一直轉。

    以上就是 靜電馬達 的原理,完美解釋張祥前的上面那個實驗現象。

    順便再提一句,張祥前最初釋出的實驗是下圖這樣,在通電之後,輕小薄片向電源正極運動。

    這是個不成形的 靜電馬達 ,由於使用的材料是薄片的形狀,並且用兩根細線把輕小薄片吊著,導致輕小薄片無法轉動,只能向正極擺動。

    暫時收尾

    說完了靜電馬達,我還是想再次強調:

  • 我知道張祥前做了真空實驗,但那些實驗的真空度沒有保障,不能排除靜電馬達的解釋。
  • 張祥前也用法拉第籠做過實驗,遮蔽電場就不能轉動,反倒支持靜電馬達的解釋。
  • 當然,張祥前做的聚乙烯轉動實驗中, 有一種實驗不能被靜電馬達解釋 ,但還是沒能超出主流物理學的解釋(要用「渦旋電場」解釋)。

    另外,張祥前還做了所謂的 「減品質」 的實驗,需要用「抗磁性」解釋。

    為了不讓本文的篇幅過長,我決定在下一篇文章中談論張祥前的其他實驗。

    本文原創作者為:認知皆模型。

    未經原創作者授權,任何個人與機構不得轉載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