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您需要知道的 7 種蟲子叮咬

2024-06-27科學

如上圖所示,雌性體虱( Pediculus humanus corporis)以人類宿主為食。

  1. 虱子

虱子:是來自Phthiraptera亞目的寄生昆蟲。以人類為食的三種虱子是頭虱(頭虱)、人虱(身體或衣服虱)和恥骨虱(陰虱;也稱為「蟹」虱)。已知只有體虱會傳播疾病,是三種主要細菌性疾病的載體:斑疹傷寒、戰壕熱和回歸熱。此外,叮咬的刺激會導致脫落和繼發性細菌感染。

體虱感染與衛生條件差、過度擁擠以及寒冷或潮濕的環境有關,無家可歸者、難民和囚犯都經歷過這種情況。殺虱劑化學的相對較新的發展可能使治療更有效。

  1. 火蟻

上圖的膿皰和水泡是被多次紅色火蟻(Solenopsis invicta)蜇傷後形成的。S invicta的毒液含有生物堿、蛋白質和酶;蛋白質成分可能是可能發生的過敏反應的原因。許多患者有毒液特異性免疫球蛋白E介導的風團和耀斑反應,這些反應發展為瘙癢、水腫、硬結、紅斑性病變,持續長達72小時。

當出現過敏反應時,每10-15分鐘給予一次腎上腺素並重復一次以逆轉癥狀。局部反應可以用抗組織胺藥和冷敷治療。局部類固醇可能有用,在嚴重的情況下,可以口服潑尼松。毒液免疫療法可用於降低全身反應的風險。

上圖顯示了暴露後36小時的啾啾皮疹。

蟎蟲是與蜘蛛和蠍子有關的小型蛛形綱動物。許多蟎蟲物種與人類有關,但蟎蟲(啾蟎)的幼蟲在以皮膚細胞為食時會引起蟎蟲病,這是一種疼痛的皮疹。蟎蟲唾液會引起強烈的刺激,伴有嚴重的瘙癢和皮炎,並經常產生堅硬、凸起的腫塊。如果咬傷被劃開,則有繼發感染的風險。

雖然傳播主要局限於東亞和南島語系,但蟎蟲與31種細菌病原體的傳播有關,包括導致恙蟲病的晁蟲病菌。視訊皮膚鏡檢查領域的新發展允許快速、無創地診斷椎間病和其他皮膚病變疾病。

  1. 臭蟲 (Cimex lectularius)攝食部位的病變如上圖所示。

臭蟲叮咬和叮咬會引起從皮膚刺激到危及生命的疾病等癥狀。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在全球範圍內,病媒傳播的疾病,包括昆蟲傳播的疾病,每年導致70萬人死亡。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數據,自2004年以來,蚊子、香蟲和跳蚤引起的感染顯著增加,在2001年至2023年間翻了一番。新的病媒傳播疾病已經出現,先前發現的疾病也開始重新出現,這在許多變化因素的推動下。

常見的臭蟲(Cimex lectularius;如圖所示)隱藏在人類用於睡眠的區域周圍的裂縫、邊緣和褶皺中。它們被自己物種尿液的氣味所吸引,因此傾向於聚集在餵養成功的地方。他們使用探針尖端的餵食管,向宿主註射消化細胞的自分散唾液;然後吸走液化漿液。最常報告的宿主反應是在臭蟲取食部位出現2至5公釐瘙癢、斑丘疹、紅斑性病變。

雖然臭蟲的叮咬令人討厭,但尚未證明臭蟲會將疾病傳播給人類。然而,在實驗室測試中,臭蟲被確定為復發性疏螺旋體和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有效載體。

與溫帶臭蟲,另一個Cimex物種-熱帶臭蟲Chemipterus也強烈喜歡人類宿主。

上圖的皮疹與落基山斑疹熱(RMSF)有關,這是一種蜱傳播疾病。

蜱蟲比任何其他吸血節肢動物傳播的疾病種類更多。它們是細菌、原生動物、病毒和線蟲的已知載體。

落基山斑疹熱

RMSF由立克次體病菌引起,該病菌透過受感染的啤傳播給人類。在近期戶外活動時(通常在第6天)出現皮疹是RMSF的主要診斷體征。脫氧羥四環黴素是成人和兒童RMSF的一線治療藥物。

美國狗蜱(Dermacentor variabilis,發現於洛磯山脈以東,和加利福尼亞州的D similis),是最常見的RMSF傳播源。

遊走性紅斑是一種由萊姆病引起的皮疹,如上圖所示。

萊姆病

肩胛硬蜱(俗稱鹿蜱或黑腿蜱)可傳播螺旋體細菌伯氏疏螺旋體,從而引起萊姆病。(極少數情況下,2016年在中西部北部發現的美乃滋芽孢桿菌也會導致萊姆病。

萊姆病是美國最常報告的病媒傳播疾病。萊姆病患者通常表現為特征性的紅色、擴大性皮疹(上述遊走性紅斑),通常出現在軀幹上。約20%的患者出現多發性遊走性紅斑;其他典型癥狀包括發燒、頭痛和疲勞。

許多抗生素可用於治療早期萊姆病。如果不及時治療,感染會擴散到關節、心臟和神經系統。一些萊姆病後患者也表現出認知障礙。然而,感染伯氏疏螺旋體的個體可能無癥狀。

蜱蟲是一種大型的吸血蟎蟲,它們透過唾液腺分泌的粘液將自己附著在宿主身上。雌性蜱蟲是主要的吸血者,但雄性蜱蟲通常可以在附著的雌性附近找到。在大多數情況下,蜱蟲必須附著至少36-48小時才能傳播伯氏疏螺旋體。

  1. 蚊科

登革熱

登革熱是由登革熱病毒引起的,以伊蚊屬(上圖)的蚊子為傳播媒介的急性傳染病,每年影響全世界數百萬人。也稱為斷骨熱,由於相關的關節和肌肉疼痛,它通常以非特異性方式出現。體征和癥狀可能包括眼痛、惡心、嘔吐和皮疹。許多患者會出現寒戰、皮膚紅斑和面部潮紅的前驅癥狀。約5%的登革熱患者出現嚴重體征,包括血漿滲漏、休克、出血和急性膽囊炎。

多種登革熱疫苗已獲準上市。2023年,全球報告了600多萬例登革熱病例和6000多例登革熱相關死亡病例。

  1. 跳蚤

跳蚤(Siphonaptera)在整個人類歷史上一直是一個持續的威脅。Tungiasis(Tungiasis是一種由鉆入腳部的沙蚤引起的疼痛性皮膚感染),是由穴居跳蚤T penetrans和T trimamillata引起的感染。成年雌性將自己嵌入宿主的皮膚中,當它們被宿主血液充血時會引7起瘙癢或刺激。這些昆蟲還可以感染寵物和其他家畜。

如果遵循適當的無菌方法提取跳蚤,則蚤瘡的治療通常非常成功。此外,地米替酮和椰子油等封閉劑在治療這種疾病方面顯示出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