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黃河分裂姊妹河,一河輸水降底,二河排沙造陸,規整通航河海聯運

2024-01-23科學

千萬年來,黃河孕育了中華文明。而黃河一個「黃」字,實為含泥沙太多,導致下遊平原地帶河床沈積擡高,經常決堤改道而形成水災!對黃河的敬畏,是印在我們民族基因裏的。治理黃河,改造黃河,就是「國之大者」。

黃河治理,一是讓水受約束而不為患,二是水能充裕而造福沿線。由此衍生:如何減少中遊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如何排泥沙、降河床。而讓黃河流域用水充裕,就涉及到西線南水北調。現已建成的東、中兩線工程主要解決華北缺水問題,陜甘寧蒙缺水問題只能靠大西線工程。

針對泥沙排放源頭治理,曾建議黃土高原沿黃河(含支流)流域退耕還林草,實行深植根、水平根樹木與草的立體種植;落差很大的晉陜峽谷層層攔壩平衡水位,降低流速,減輕對河岸的切割。

小浪底水庫綜合功效顯著。22年排走泥沙32.5億噸,下遊河床降低了3.1公尺(光明日報)。濟南濼口段黃河,已經看不出河床高於堤外地面。

然而,黃河口每年向渤海延伸造陸新增3萬畝(20平方公裏)。渤海的存在,事關華北及遼東南地區的生態。若渤海水面減小,會導致這一區域降雨量減少,氣溫上升,蒸發量增加,從而加速西部毗鄰區域的沙漠化。20平方公裏相較於渤海面積的77284平方公裏僅占2.6/萬,短期內不算什麽。但是,一千年以後呢?且渤海是中國的內海,黃河口造陸不增加中國的領土領海面積!

我們應該利用歷史上奪淮而流入海的古淮水之路即黃河故道(舊黃河、廢黃河)把黃河泥沙排到黃海去造陸。造多少土地就增加多少領土!且伸出的半島會加倍增加領海面積。

辦法就是讓黃河分裂,由一條變兩條!從小浪底水庫壩下開始,中間築堤,左側常態河道(一河或濟黃河)走水,右側河道(二河或淮黃河)排沙。延伸到了蘭考縣轉彎處,右側開口走黃河故道。

由於小浪底水庫以上用水大增,近年來庫後泄水年徑流量減為267.45億立方米。水量不足。

(數據來自百度)

因此姊妹河的設想,前提是至少透過江/漢濟河由中線工程並線建設丹鄭運河,從丹江口調水150億立方米入黃河。

小浪底水庫泄水口有高位、低位,低位泄水有利於排沙,高位排水則相對較清。因此,排沙泄水走右側二河,高位排水走左側一河。丹鄭運河之水可用渡槽跨二河入一河,建升船機航通一河。這個來水全是清水。一河與二河之間建水(船)閘互聯。

從小浪底壩下到蘭考河段約220公裏,河床很寬,河道中多灘地渚洲,有利於從中連線築壩分割河道。

其海拔由122公尺降到73公尺,坡降為0.22/1000,流速在1/秒左右,就黃河下遊平原而言,這段有利於排泥沙。開封段地上河的狀態還需保留。無須擔心的是,到蘭考增加黃河故道二河的水路,有助於泄洪防災。

從蘭考沿黃河故道入海,全長約700公裏,需穿越徐州、宿遷、淮安3座地級市。

如果考慮二河穿越上述城市中心的安全問題,可以從徐州北(海拔36公尺,比蘭考低37公尺,河道高低好平衡)借道並連通桃園河、荊馬河、不老河,到邳州西北跨京杭運河,至宿遷北走沭河、沂河,在灌河口入海,全長約520公裏。

此入海口還有灌河、五灌河、新沂河入海,水量較大,有助於將泥沙沖刷排出。入海口左側築一雙曲線形大堵,末端伸向東南,防泥沙向北溢流而影響連雲港通航。

二河所占此段沭河、沂河,是較大河。而臨沂市有規劃把沭、沂河與繡針河打通獲得出海口,這需要從沭、沂河調取大量的水。這個安排各得其所。

二河出海口距離連雲港很近,兩個路徑分別為70、45公裏,連雲港是非常方便的中轉大港。因此,從小浪底壩下,二河為人工挖掘、規整的河道,可按一級航道標準建設,洛陽以東鄭州、開封、商丘、徐州、宿遷、淮安等城市均可通航出海。

如何與京杭運河等通航河道交叉,再列一專題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