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比鄰星,畢竟它是距離太陽最近的恒星,更重要的是,它還有一顆行星執行在其宜居帶之中。然而簡單分析一下你就會發現,去比鄰星並不是一個好主意。
執行在比鄰星宜居帶中的那顆行星被被稱為「比鄰星-b」,它是一顆比地球略大的巖石行星,其品質約為地球的1.17倍,半徑約為地球的1.07倍,從這些條件來講,「比鄰星-b」與地球相差不大,但它的主恒星,也就是比鄰星,就與太陽相差太遠了。
比鄰星是一顆比太陽小得多的紅矮星,它的品質大概只有太陽的12%,其釋放出的能量遠低於太陽,因此比鄰星的宜居帶就比太陽近得多,也正是因為如此,盡管「比鄰星-b」與比鄰星的距離僅為0.05個天文單位左右,但它卻正好位於比鄰星的宜居帶之中。
距離主恒星如此之近的「比鄰星-b」,很可能早已被「潮汐釘選」,如此一來,它就始終只能以相同的一面朝向比鄰星,而另一面則一直得不到「陽光」的照耀。
觀測數據表明,「比鄰星-b」公轉周期約為11.2天,由於一顆行星在被主恒星「潮汐釘選」的情況下,其自轉周期與它圍繞主恒星公轉的周期相等,因此我們可以認為,「比鄰星-b」大概每11.2天完成一次自轉。
以如此緩慢的自轉速度來看,即使「比鄰星-b」有磁場,也會比地球弱得多,而這也就意味著,它抵禦來自比鄰星的恒星風的能力很差,很可能連大氣層都保不住。
另一方面來講,對於比鄰星這樣的紅矮星來講,由於它們的品質相對很小,核心的核融合反應也相對很弱,其釋放出的能量無法阻止核心物質與外層物質的對流,這就會造成其表面經常出現非常強烈的耀斑。
舉個例子,在2019年5月,科學家觀測到比鄰星表面出現了一個超級耀斑,觀測數據表明,在短短的7秒鐘之內,比鄰星在紫外線波段的亮度就暴增了大約1.4萬倍,這大概相當人類有記載以來最強的太陽耀斑的100倍。
也就是說,在此次事件中,「比鄰星-b」在距離主恒星僅0.05個天文單位的位置上,承受了已知最強太陽耀斑100倍的能量輸出,而更糟糕的是,這樣的事件還會經常出現。
綜上所述可知,投奔比鄰星並不是什麽好主意,所以如果太陽系在未來發生危機,人類還是別去比鄰星了。既然如此,那人類應該投奔哪顆恒星呢?我們接著看。
總的來講,這顆恒星應該具備這3個條件:1、它不能是像比鄰星這樣的小品質恒星,但品質太大了也不行,其品質最好與太陽差不多;2、至少要有一顆巖石行星執行在它的宜居帶之中;3、它的距離不能太遠。
實際上,在柯吉拉座方向就有一顆恒星基本符合這些條件,它就是「天倉五」(Tau Ceti),這顆恒星與太陽一樣的都是G型主序星,其品質約為太陽的0.783倍,半徑約為太陽的0.793倍。
根據已知的觀測數據,「天倉五」至少有五顆行星,按距離主恒星從近到遠的順序,它的第四顆行星正好執行在宜居帶中,這顆行星被稱為「Tau Ceti-e」,其公轉周期約為162.9天,品質約為地球的3.93倍,半徑約為地球的1.8倍,是一顆超級地球。
可能有人會問了,這顆行星的品質這麽大,其表面重力應該就比地球大得多,人類能適應嗎?答案是肯定的。
一顆星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可透過公式「g = GM/r^2」來計算,其中G為重力常數,M為星球的品質,r為星球的半徑,據此可知,星球表面的重力與行星的品質成正比,與星球半徑的平方成反比,簡單計算一下可知,「Tau Ceti-e」的表面重力大約只有地球的1.2倍,人類完全能夠適應。
(↑Tau Ceti-e想象圖)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天倉五」離太陽還是有點遠,大約距離太陽11.9光年,不過考慮到未來的人類已經有能力投奔4.22光年外的比鄰星了,估計再多走7.68光年也應該可以。所以如果太陽系在未來發生危機,這顆恒星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