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從小學到本科,他從未取得過正式文憑,憑什麽獲得諾貝爾獎!

2024-08-08科學

李政道先生

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教授,於2024年8月4日因病在美國舊金山逝世,享年98歲。李政道教授生於上海,原籍江蘇蘇州,作為一位在科學界具有劃時代貢獻的傑出人物,他的一生充滿了輝煌的成就和無數的榮譽。從弱交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定律的發現,到二分量微中子理論和非拓撲性孤子理論的創立,李政道教授的研究成果深刻地影響了現代物理學的發展。他的不朽貢獻和學術精神將永遠銘刻在科學史冊中

從上海到諾貝爾獎的傳奇之路

李政道,1926年11月24日出生於上海,祖籍蘇州,是一位傑出的華人科學家。他的父親李駿康畢業於金陵大學農化系,祖父李仲覃是蘇州聖約翰堂的首任華人主任牧師。李政道的五世祖曾是太平天國的部下,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後改姓李。

年輕時的李政道

李政道在17歲時考入遷至貴州的浙江大學物理系,開啟了他的物理學之路。隨後,他轉入西南聯大,盡管抗戰結束後西南聯大停辦,但在導師吳大猷的推薦下,他於1946年赴美進入芝加哥大學深造。

1957年,31歲的李政道與楊振寧一起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二戰後最年輕的諾貝爾獎得主。這一紀錄保持了幾十年,直到2014年馬拉拉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才被打破。

在所有華人諾獎得主中,李政道不僅以其物理學成就聞名,更以其對中國科學和教育事業的巨大貢獻備受尊敬。他推動了CUSPEA計劃、博士後制度和君政獎學金的建立,並參與建造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創辦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和北京近代物理中心。李政道的努力無處不展現了他對祖國的深厚感情和無私奉獻。

李政道與楊振寧:物理學「雙子星」的恩怨往事

在接受【科學時報】采訪時,李政道透露了楊振寧父親楊武之的一段話:「振寧對不起你,請你原諒……你們是天下的巫師,為了中國下一代的學子,雖然振寧對不起你,請你原諒振寧。」這段話揭示了李政道與楊振寧之間復雜的恩怨。

李政道和楊振寧

姓名標示之爭

1951年,李政道和楊振寧還是親密無間的摯友,共同合作了兩篇論文【狀態方程式和相變的統計理論】。然而,論文姓名標示問題引發了他們之間的第一次矛盾。第一篇論文【凝聚理論】的姓名標示是楊振寧在前,李政道在後,第二篇【格氣和易辛模型】則相反。按國際慣例,應按姓氏字母排序,但楊振寧要求按年齡排序。李政道不快,但最終妥協。

諾貝爾獎領獎風波

1957年,李政道與楊振寧因發現宇稱不守恒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在正式領獎時,楊振寧突然要求將名字放在前面,理由是年齡問題。此外,楊振寧的夫人杜致禮希望在晚宴時走在前面,這些要求讓李政道極為不滿。

「宇稱不守恒」優先權之爭

李政道堅持「宇稱不守恒」思想是他首先提出的,而楊振寧則表示自己透過口述由夫人代筆完成論文。李政道對此表示反對,認為一個非專業人士代筆的說法太過荒謬。最終,兩人在優先權問題上爭執不下,導致關系破裂。

曾為摯友

楊振寧與李政道曾是親密的摯友,楊振寧曾推薦李政道到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工作,兩人在學術上互相扶持,生活中比鄰而居,家庭關系也很密切。然而,這一切隨著多次矛盾的累積,最終在1962年徹底決裂。

楊振寧右一 李政道中間

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自己的祖國。」——巴甫洛夫

李政道正是這種精神的真實寫照,他將自己的知識和資源毫無保留地貢獻給了祖國

這位傑出的物理學家,不僅在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輝煌成就,還對中國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科技教育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人才培養

李政道自1972年起,頻繁回到中國,為中國的人才培養和基礎科學的發展出謀劃策。他是中美聯合培養物理學類研究生計劃(CUSPEA)的倡導者和發起人,透過該計劃,916位元學生得以赴美國或加拿大攻讀博士學位,為中國乃至世界培養了大量高層次物理學人才。

此外,李政道推動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開設少年班制度,建立博士後流動站制度,並成立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這些舉措為中國培養了大批科技人才。他還設立了秦惠莙與李政道中國大學生見習進修基金,鼓勵本科生開展科學研究;在上海交通大學設立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促進科學與藝術的交叉與實踐。

科學研究

在科學研究方面,李政道參與推動了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BEPC)的建成以及大亞灣核子反應爐微中子實驗計畫。這些計畫取得了一系列高能物理的科研成果,極大地提升了中國在該領域的國際地位。

科技教育發展

李政道協助創辦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並擔任終身主任,促進了中美科學家在高能物理學領域的全面合作,使中國的高能物理及其相關領域快速進入世界先進行列。他還推動成立了李政道圖書館和李政道研究所,進一步促進了科學研究和教育的發展。

瑞典國王給李政道頒授諾獎

結尾:

李政道的一生,是一部充滿傳奇與輝煌的科學史詩。他從上海的少年一路跋涉到世界科學的巔峰,不僅贏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還為中國的科學和教育事業貢獻了畢生心血。 李政道無私奉獻、孜孜以求,推動了中國科學的進步,培育了無數優秀人才。

然而,李政道與楊振寧的恩怨情仇,也為人們展示了科學家們在人性與理性之間的復雜交織。這不僅是兩個科學巨匠的個人故事,更是反映了學術界的競爭與合作的微妙關系。

「偉大的科學成就源於不斷的探索和不懈的追求。」李政道的精神將永遠激勵後人。你認為李政道與楊振寧的矛盾是否影響了他們在科學上的成就?請在評論中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