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為什麽人類不能活到200歲?竟和恐龍有關?

2024-08-08科學

收集大家好奇的腦洞知識,整理有價值的學習資料,供一直奔波在學習路上的友友們參考借鑒

人類的細胞在最好的培養環境下,最多可以分裂40~60次。一個成年人的體內,每次分裂時間大約在2.5年左右。如果按照40~60次計算,人類細胞分裂的極限時間是100~150年。

如果考慮到胎兒和童年的快速發育期,以及生活中接觸到各種環境汙染和不良習慣的影響,實際上這個時間要縮短到80~120年。這是目前人類壽命的普遍極限,或許你會認為衰老應該是動物與生俱來的一種天然內容,那就大錯特錯了。

註意看!這是一只普普通通的鱷魚,它看起來其貌不揚,也沒有什麽大的本領,但是有趣的是它的終身都在緩慢的生長,並且不會因衰老而死亡。這又是怎麽回事?

衰老並不是動物的天然內容

我們可以理解為,相對於哺乳動物來說,變溫的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在衰老這件事上可以說是獨樹一幟,當然這是有科學論證的。

2002年6月23日,【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組國際研究團隊所收集的全球77種爬行動物和107個兩棲動物族群的野外數據。從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些物種大約有3/4的衰老速度可以緩慢到忽略不計,甚至擁有遠超它們體型的壽命。

值得一提的是,每個變溫類群中都至少有一個物種的衰老程度是可以忽略不計的,比如青蛙和蟾蜍,海龜和鱷魚。這意味著整個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類群很有可能都具有忽略衰老的潛力。

目前研究人員給出了兩條假說,分別是「體溫調節模式假說」和「保護性表型假說」。

前者指變溫動物應擁有更低的新陳代謝,所以很可能成為長壽的原因,但似乎並不適合所有動物。

後者指由於變溫動物的硬殼為身體提供了更多的保護,從而會促進長壽的前進演化。

而人類顯然沒有這些特征,因此,研究人員給出了一個針對於哺乳類動物的假說——「壽命瓶頸假說」。

人類壽命短是恐龍逼的

恐龍出現的時間大約在2.3億年前前後,憑借著善於奔跑的雙足和巨大的身姿,快速成為地球上的絕對霸主,並且站在了生態席位的頂端。

哺乳類動物出現的時間大約在1.7億年前前後,這就意味著我們的祖先和恐龍生存時間有很長的重疊期。

試想當時的生存壓力會有多大,哺乳類動物只能透過快速繁殖來延續基因,壓根沒有時間去思考如何升級叠代長壽基因了。

眾所周知,在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改變了地球的生態席位,非鳥類恐龍全部滅絕,而人類占到了絕對霸主的位置上。

按理說站在食物鏈頂端的人類,無論是從智力還是從體型上,都應該具備快速發展的極大優勢。但奇怪的是,人類仍處在既定的壽命區間中,無法突破衰老這一現象。或許是哺乳類動物的身體修復能力確實很差,以至於我們不僅無法突破壽命的極限,還容易患上各種疾病。

▲我是姍姍,目標40歲退休的江南女子。關註我,就是在增長自己的知識點,提升自己的學習力!願在這個混沌的世界裏,遇見純粹的你,堅持夢想的你,持續充電的你,共觀這大千世界裏的無限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