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回顧:985教授夫妻,將女兒培養成頂級科學家,結果變成了美國人

2024-01-11科學

科學能改變世界,亦能推進文明的腳步。

人類歷史上曾湧現過許多不同領域的科學家,有物理的,有生物的,還有化學的領域等等......毫無疑問他們都曾為這個世界作出過巨大貢獻,果然科學家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問題,自然比一般人看的更長遠。

說起近代的中國科學家,我們耳熟能詳的就有鄧稼先、錢學森、華羅庚等人;談到現代科學家,我們會想起袁隆平、鐘南山、張文宏;但要是說到現代女科學家,腦海裏想起的人物則寥寥無幾。

其實我們國家的優秀女科學家也很多, 這裏面必須提到一位傑出的女性科學家:鮑哲南。

現代科學領域的泰鬥

鮑哲南這個名字,對科學不甚了解的同學可能感覺很陌生,凡是涉入過科學領域的人,都聽說過這個響當當的名字!她憑借著自己的知識和能力, 成為化學和電子領域舉足輕重的人物,成功擔任美國史丹佛大學首位華人女院長。

鮑哲南從小就好奇心旺盛,秉著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去研究科學,她的父親對此很是欣慰,非常耐心地培養她的動手能力,遇到無法解答的問題就讓她自己去做實驗,從中找到答案。

在她眾多的成就當中,最突出的成就是在人工皮膚領域。當初她帶領團隊時曾提出過一個大膽的想法,將來要研究出像人造皮膚那樣的電子器件來改變現在的生活。

這樣的假設要是真能成功,不僅僅在醫療領域上達到空前絕後的效果,還能套用在實際生活中,讓殘障人士借助人工皮膚能更方便地行動。

只是這個大膽的設想遭到了人們的質疑,覺得這是天方夜譚,根本不可能實作。 鮑哲南面對外界的質疑聲罔若未聞,只是帶領團隊埋頭進行研究,用實際行動來證明這並不是天方夜譚。

一次又一次地失敗, 鮑哲南等人 始終沒有放棄,依舊堅持不懈。最終在團隊所有人員的共同努力下,他們的研究行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010年,雜誌【自然】公布了鮑哲南最新的研究成果,他們成功研制出可以感知到微壓力的人造皮膚。這一突破對於全世界來說都是個福音,一時間在社會上產生極大的反響。

她不僅僅在科學研究中獲得重大的成就,還發表過許多著作,據統計大概有三百來篇的論文,在發表短短兩年內能得到千余次的參照, 除此之外她還曾獲得過三十多項的專利。

鮑哲南在2017年獲得過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的獎項,這一獎項每年全世界僅僅只有五位女性科學家有幸摘得,可對她來說只是添磚加瓦罷了,畢竟她是個拿獎拿到手軟的人。

對於現在所取得的成就她並不感到滿足,人生就應該不斷地沖刺去突破瓶頸,她曾說過,下一個目標是獲得諾貝爾獎!

大家或許會覺得她天資聰穎,她取得的成果也是普通人難以企及的,但是如果認真地回看她走過的路,會發現她的成功是有跡可循的。

天資聰穎,努力加成

現在的孩子都是打小抓起,從小開始培養各種興趣特長,為了就是別輸在起跑線上,然而鮑哲南就屬於越過起跑線的那一類人。

她出生於1970年的南京,父母都是南京大學的教授,分別在物理系、化學系任教,對那個時代的人來說,她優渥的家境是多少人所盼不來的。

鮑哲南的父母早年經歷過國家戰亂、政治動亂,深知科學技術是中國能獲得更大話語權的最優途徑,只有國家有足夠強大的科學知識儲備,人民才能希望。

他們夫妻倆已經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國家,自然也希望子女能成為人中龍鳳。他們很重視對孩子的知識培養,有其獨特的教育方法,註重培養她勤於動手、主動探究問題的習慣, 這些習慣伴隨著鮑哲南走上了科研道路。

鮑哲南本就遺傳父母良好的基因,再加上生長在一個有著濃厚學術氛圍的家庭中,耳濡目染,自然沒有辜負父母對她的期望,從小就是優等生的存在,是老師眼裏的好學生,別人家的孩子。

高中期間她一直面對的就是老師的誇獎、同學們艷羨的目光,每次考試成績一出來,她都榜上有名。

高中這段時間裏,鮑哲南對理科產生極大的興趣,關於化學物理的內容,只要一有試驗她都要自己動手做一遍,確認最終答案。她沒有不滿足於課堂出的試題,有空閑時間她會主動找高難度的題目進行練習,並且多角度去闡釋答案。

她從南京第十中學畢業後就以優異的成績被南京大學錄取,進入母親所在的化學系。

南京大學作為全國排名前幾的大學,肯定有其獨到之處。當時校內有個全國知名的重點實驗室,首要研究的重點就是高分子復合材料,裏面的計畫基本都是南京大學化工學院高分子系教授薛奇在負責。

不用想就知道這所實驗室是那些準備走科研道路的學子夢寐以求的地方,競爭自然非常激烈。不過那時才剛升上大二的鮑哲南就輕易得到了這個機會, 為此還惹來許多非議, 有些人總在背後嚼舌根說她是靠著關系考上的大學和進入實驗室的。

說真的,憑借鮑哲南的實力真的不需要走這些關系,她的學習成績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 只是因為父母剛好在自己所在的大學任教,和薛奇教授又是關系不錯的同事,再加上年齡偏小的她還能被選入實驗室的事情讓一些沒能如願的同學眼紅了,不敢明面上得罪她,只好背地裏冷嘲熱諷。

鮑哲南對這些冷言冷語固然感到很委屈,只是她從不愛解釋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擊敗謠言最好的辦法就是用行動打他們的臉,她更加努力地待在實驗室做研究,最終成功發表了第一篇科學論文,用實力證明了自己的能力。

赴美後的輝煌成就

因父母前往美國芝加哥大學做學術研究,需要在那停留一段時間,鮑哲南要跟著他們一起到美國讀書。

當時她還在讀大三,還沒有拿到本科文憑,就算來到美國也不能進入芝加哥大學就讀。所幸芝加哥大學對她在南京大學三年的學習成果進行調研,決定給她一個月的時間考GRE,如果成績達標可以考慮錄取。

鮑哲南不負眾望,僅用20多天的時間進行復習,考出一個令人震驚的分數,芝加哥大學得知她的成績,遵守約定破格錄用她為公費研究生。

來到美國後,鮑哲南的父母為培養子女的獨立能力,不再給鮑哲南提供生活費。 她為了維持生計,只得一邊學習一邊利用空閑時間去打工掙得生活費。

就讀芝加哥大學的鮑哲南選擇高分子化學教授於魯平作為指導教師,於教授對她並不嚴厲,但鮑哲南知道自己來這裏的目的是什麽,她日夜苦讀,有時一整天都泡在圖書館和自習室裏,一研究題目就廢寢忘食。

最令鮑哲南高興的是,她在讀博期間就已經觸到全世界最前沿的化學領域研究,這讓決定從此今後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種實驗中,希望透過科學研究為世人做些有用的事情。

為了能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走得更遠,鮑哲南在獲得博士學位後又申請了貝爾實驗室的博士後。 貝爾實驗室很欣賞她的才華,竟然直接聘請她為室內研究人員。

貝爾實驗室絕對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實驗室,對學術研究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這個實驗室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可以說它幾乎能影響到人類文明的行程。

曾經這所實驗室走出了13位諾貝爾得獎者,每個能進入實驗室的科學家都一定在某個領域裏占據著主導地位,鮑哲南能被貝爾實驗室所認可,可見其能力之高。

進入實驗室的八年時間裏,鮑哲南努力發揮著自己的才華,透過實驗完成多項研究成果, 她的成就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可,成為化學領域熾手可熱的新貴。

不過,人的一生不會一帆風順,總會遇到些挫折與磨難。鮑哲南就曾在貝爾實驗室陷入了一場由同事引發的學術造假風波。

她和同事舍恩關系不錯,平時經常一起做研究,兩人有時會聯名發表論文,本來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然而有一天舍恩突然出事了,原因是在她眾多的科研成果裏,有一個號稱世界上 最小的奈米晶體管的研究引起了多位科學家的質疑。

當一位科學家釋出了自己的科研成果,只要別人對此感興趣,都是可以直接進行重復實驗的,那麽得到的結果肯定是一樣的。

問題就在於舍恩發表的關於奈米晶體管的研究結果和其他科學家所驗證的結果卻不一致,被大家懷疑有學術造假的動機, 偏偏這篇論文的主作者中,鮑哲南的名字赫然在列,一時間輿論的漩渦席卷著她,她深陷其中抽身不得。

這個事件是當年學術界街頭巷尾的醜聞,鮑哲南自然被大家紛紛議論,對於一直努力研究走在科技前端的她來說, 這個事情無疑是巨大的打擊,甚至有可能因此斷送她的科研生涯。

國際科學協會對於學術造假的問題特別關註,一旦罪名坐實,這就不僅僅是學術上的問題,已經上升到人品、人格的問題了。

特別是美國這種對學術問題十分重視的國家,如果沒有辦法給自己洗脫嫌疑,以後她想要繼續在化學領域深造是很困難的。

所幸經過後面一系列的調查,有足夠的證據表明她在研究期間不知曉舍恩私自篡改研究數據一事,導致論文作假, 這才平息了堪稱諾貝爾獎級別的風波。

面對所有人質疑的目光,鮑哲南沒有停止手頭上的實驗研究,依舊像往常一樣埋頭潛心於學術,這並不是她無所畏懼的表現,恰恰是她清楚只有更努力地研究,積攢足夠的能力才能為以後的科研道路掃清障礙。

這場喧囂平息不久,鮑哲南的生活一如往前,這時她剛好結束了貝爾實驗室的研究,正打算前往下一個事業站。

她思考再三,堅決放棄了許多殿堂級大學所給出的高薪待遇,選擇進入史丹佛大學當一名教授。

那時的鮑哲南在考慮改變科研的方向,剛好在史丹佛遇上合拍的工作夥伴,漸漸地就把研究重心從化學領域轉移到電池能源領域,期間他們研制出最新型的可拉伸太陽能電池,這為推動能源電池的發展取得不錯的研究成果。

2017年,鮑哲南成功升為史丹佛化學工程學院院長, 她是史丹佛迄今為止第一位華裔女院長。

培養人才方面更是了不得,光是從她手裏帶出的美國博士生就有30余人。可她並沒有被眼前的榮譽迷失了方向,她的理想總在節節高升,不停歇地給自己制定下一個目標。

生活雖美滿,國籍惹爭議

不少人或者會發出這樣的疑問:作為一名如此優秀的女性科學家, 是怎麽兼顧家庭和事業兩者的平衡呢?

在科學研究領域盡享盛譽的她,並不影響在家庭生活中成為一名普通的女性。她有相濡以沫的丈夫,有兩個聰慧可愛的子女,可以說,她是家庭與事業兩者兼得!

不說事業出色到頂尖的她,哪怕是生活中一個普通女性,想要平衡兩者都不容易,更多時候選擇忽略家庭去追求事業,鮑哲南卻不一樣,她認為兩者都一樣重要,不管缺了哪一樣,人生都不完整。

上班的時候需要專心致誌搞事業,下班後則第一時間和家人呆在一塊。 家裏是親情彌漫的地方,不能用工作去填補,否則兩者都顧不好。

鮑哲南的做法給了一些女性不少啟示,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女性朋友把單身貫徹到底,有些人是真的覺得單身快樂,更多的人覺得婚姻和家庭是負擔。鮑哲南走的這條路,把事業的美滿和家庭的幸福融合在一起,這一做法值得大多數女性去學習和深思。

一路走來的她都是張開雙臂迎接鮮花和掌聲,是個實實在在的人生贏家。於國人而言,她唯一惹爭議的地方就是加入了美國國籍。

爭議是有人認為祖國培養了她,她不能有所成就後拋棄國家,雖說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也有人覺得鮑哲南有一定的理由,畢竟想要接觸到更高端的科學技術,才能為科研道路的長久打算,那麽加入美籍是不可避免的條件。

對於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鮑哲南改國籍一事並非個例,中國有太多高新科技人才流失了,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還是得從科學教育和國家政策方面入手。

事實上那時候的中國的確不像現在一樣,經濟飛躍發展。國內的基礎設施和科學裝置相比起美國那樣的已開發國家還差之甚遠。

特別是鮑哲南從小生活在這樣的地方,當她見識過美國那些繁華的都市,很難不產生別的想法,況且她在美國待了那麽長的時間,早就適應了那邊的生活習慣和語言文化。

不管這個事情有多少爭議,對於全社會來說,鮑哲南的貢獻和成就都是無法質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