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地球上的水用了40多億年,變少了沒?科學家在一塊巖石上找到答案

2024-08-09科學

地球上的水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那麽在太陽系中,除了地球,其他星球上有水嗎?

沒錯,而且這些星球的水量要比地球還多呢。

地球的水經歷了什麽變化?這些水又是從哪裏來的呢?

地球上的水是怎麽留下來的?其他星球上有沒有液態水呢?

下面地球上的水經過 40 多億年的使用,是否減少了。其實,科學家已經在一塊石頭上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地球上的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要是朋友們仔細瞧的話,沒準會發現,以前挖 10 米深的水井可能就有水了,現在得挖大概兩倍那麽深才見得到水呢。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雖然能證明地球上的水確實在變少,但這只是個例。

想知道地球上水資源咋變化的嗎?巖石能告訴咱答案。

你見過會自己長高的石頭嗎?在澳洲中部阿利斯西南的茫茫沙漠中,就有一塊這樣的怪石。它像一棵巨大的竹筍,孤零零地矗立在平坦的沙漠裏。它高達 8 米,周長約 90 米,最粗的地方直徑達 5 米。更奇怪的是,這塊石頭會自動長高!據科學家測定,這塊石頭在最近 300 年裏已經長高了 10 厘米。它為什麽會不斷長高呢?科學家們經過長期觀察和研究,終於揭開了其中的奧秘。原來,這塊石頭的主要成分是長石、石英和雲母,其中長石和石英的含量較高。這些礦物質在漫長的地質年代中,逐漸形成了一種特殊的結構。在這種結構中,長石和石英的晶體顆粒相互交織,形成了許多微小的孔隙。當雨水或露水滲入這些孔隙時,就會溶解其中的長石和石英,形成溶液。這些溶液會在孔隙中流動,並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新的礦物質。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新生成的礦物質會逐漸積累,使石頭不斷長高。

1896 年,科學家發現了放射性元素,他們認為地球上的環境變化對其衰變時間影響不大,其變化速率是恒定的。

科學家發現,根據這個可以判斷巖石的年齡,還能知道當時巖石所處環境的情況。

當然了,地球從誕生到現在,大陸一直都在不斷地移動變化,所以很多地表巖石形成的時間都很短。而最古老的巖石基本上都在西格陵蘭、南非和西澳洲這些地方,這塊最古老的巖石,是科學家在西格陵蘭島上發現的。

科學家透過鈾-鉛衰變法,測出這塊蛇紋狀巖石的年齡約為 42 億年,他們將其命名為「阿卡斯塔片麻巖」,它比地球的年齡小約 4 億年。

因為這種蛇紋狀的巖石,通常需要在與地殼和海底縫隙的高溫接觸後才能形成,所以很明顯過去這裏是被海洋淹沒的。

科學家隨後用氫氧元素的同位素追蹤法,驗證了這個結論。

地球上的水在減少。

地球一開始有很多氫原子和氧原子,我們的水就是它們透過共價鍵結合形成的。

紫外線能讓水分子輕松分解成氧原子和氫原子。

因為氫原子比氧原子品質輕,所以在當時大氣層較薄的情況下,氫原子更容易逃離地球。

氧原子會和大氣層中的甲烷、二氧化碳及硫化氫產生化學反應,從而留在地球上。

所以在以前的地球環境裏,水的流失也許比我們預想的還要多。

此外,那時候地殼運動還挺活躍,所以海洋裏的水就很容易透過海底巖石流到地殼下面,這裏的高溫和基巖會進一步把氧原子和氫原子分解。

科學家們註意到,在這個過程中,氫原子裏的「氕」比「氘」更容易發生,所以「氕」損失得更多。

這樣就能算出巖石裏「氕」和「氘」的比例,再根據相關理論模型,找出地球遺失的氫原子,從而得出流失的水資源量。

最終科學家透過一系列計算,得出現在地球上的水比過去至少減少了 1/4。

前面提到地球上的水能到大氣層外,那地球上原本的水又是從哪來的呢?

【地球上的水從何而來?】

事實上,對於這個問題科學家也沒法定論,不過目前有兩種說法比較盛行。

天上的水落下來啦!

有一部份科學家覺得,地球上的水是彗星或其他小行星帶來的。因為地球剛形成的時候,宇宙一片混沌,地球被這些星體撞擊是難免的。

科學家找到證據,彗核裏有很多冰和塵埃顆粒。

彗星進入地球大氣層後,由於沖擊力強大,導致彗星溫度上升,冰開始融化。

小行星上也可能出現類似情況,因此科學家認為地球上的水來自太空是有道理的。

不過,因為彗星上的冰和地球上的水有些不同,而且目前發現的那個時期的隕石和巖石又很少,所以這一可能性還不能完全確定。

例如,當對 67P 彗星上的水進行研究時,發現其中氕和氘的比例可能是地球水的 3 倍。

水是地球自己在內部產生的。

有一部份科學家覺得,水是在地球出現後,自行產生的。

科學家在研究中發現,組成水的氫氧原子可能存在於最初形成的地球巖石中。因為根據目前地球水資源的分布情況,地球內部的水資源至少比地球表面多 1-10 倍。

科學家做了個全面的模擬實驗,來研究地面液態水的形成過程。他們把液態氫和地幔中的石英放在一起,結果發現這倆在化學反應後能形成液態水。

這種情況只需要在適當的壓力和溫度下就能實作,而地幔中符合這種條件的區域可以從地下 40 公裏延伸到 400 公裏。

地幔裏的水,後來在地球變冷和地殼活動的影響下,慢慢跑到了地面,這才有了現在地球表面的液態水。

因為早期地球的情況很復雜,科學家證據又少,所以沒法完全確定。

但就如剛才提到的,地球早期的環境很惡劣,那這些水是怎樣在不受紫外線影響的情況下,完全蒸發的呢?

【地球阻止水蒸氣逃逸】

在地球早期,氧原子數量有限,所以產生的氧氣也很少。

並且早期大氣層薄弱,蒸發的氫原子輕易就能逃出大氣,所以地球更難留住大量水資源。

直到 26 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一種叫藍藻的植物,它能在光合作用時給地球提供充足的氧氣。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氣層才逐漸變成現在的樣子,其中氮氣占 78%,氧氣占 21%。

那些逃跑的氫原子到了大氣層後,會和氧原子產生反應,然後變成雨落下來,這樣地球上的水資源才不會都跑掉。

此外,在距離地球表面約 20 至 30 千米處,有一個臭氧層。

它的最大用處是能吸收太陽光中 97%的紫外線,這樣就能減少水資源被大量分解,從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護地球生物。

所以說,地球之所以能成為太陽系中有表面液態水的星球,是因為它在漫長的宇宙演變中形成了自我保護機制。

【火星上可能存在冰下湖泊】

宇宙中還有哪些星球有液態水呢?

提到星際移民,人們很容易就想到火星,畢竟科學家透過長期研究發現,火星曾經存在過大量的地表水。

就是因為它的逃逸速度太小,沒辦法把水蒸氣留在大氣中,結果水分子就大都跑到宇宙裏去了。

不過有研究顯示,火星南極冰蓋下也許有個約 20 公裏的鹹水湖,而且可能還不止一個呢。

當然,這樣的結論一直備受爭議,就算它真的存在,其粘稠度和含鹽量也可能比地球上的鹹水湖更高,具體情況還需進一步研究。

不過要註意的是,地球上的水資源還在一直減少,特別是我們能用的淡水資源,減得更快呢。

要想活命,讓文明延續,我們就得保護地球上的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