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宇宙常數對生命前進演化有著深刻影響,外星人可能根本就不是「人」!

2024-07-05科學

「如果地球上的生命形態不是煉碳生物是什麽呢?」

「難道外星人可能根本就不是‘人’?」## 導語

人們對宇宙中是否有其他生命存在的問題一直是永恒的疑問,但是我們想象中的外星生物卻總是擁有著和我們類似的外貌,偶爾耳朵更加尖一些,頭部比人類大一些,但這些也都是地球上關於「外星人」的說法。

但是有著與地球生命不同的生命形態一天被找到的可能性又是多大呢?

地球上生命的多樣形態是因環境造就的,外星生物在不同於地球的環境中將怎樣演化?

對宇宙中的外星生命判斷不了解,但是土壤上紮根的樹木何嘗就了解地上的江湖。

地球上生命演化的「水杯大小」的片段也授權以給人們帶來一些啟示。

克卜勒的發現。

因前些年發現的Trappist-1紅矮星系統中有7顆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所以人們懷著期待,等待「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向地球傳回「7顆地球」的訊息。

但是這讓人們大跌眼鏡的是,正是這7顆行星中的6顆在靠近恒星的範圍內,盡管它們周圍都有可能的生命存在的環境,但是由於恒星放射線過強,宜居帶內的行星都可能是鐵芯星和寸草不生的火星模樣。

但是對漫天飛舞的小行星碎片不聞不問的Trappist-1紅矮星系統的行星的狀況卻和預期不同。

一般來講行星形成期間可能會殘留許多碎片,這些碎片再透過自身的重力吸附周圍的碎片,最終形成它們獨特的地貌,但是Trappist-1紅矮星的7顆行星被發現時卻沒有發現飛舞的碎片。

這讓人們對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工作產生懷疑,甚至有人認為它已經失靈了,於是從2017年2月開始持續了一周的觀測,使人們對克卜勒太空望遠鏡表示擔憂,擔心其是否會因為超負荷運轉導致效能下降。

但是這些疑慮被科學家們盡快驅散,他們告訴人們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工作完全正常,發現的這7顆行星也沒有飛舞的碎片卻有其奇特的原因。

Trappist-1紅矮星作為距離地球40光年的最近的宜居帶系外行星系統,其7顆行星各自之間相隔不遠,由於處於紅矮星系統中,它們幾乎毫無逃脫重力的機會,於是就有大量的小行星殘留在這個星系中,這就給Trappist-1紅矮星系外行星形成了一個奇特的「免疫圈」。

每顆行星的重力都是小行星的「死角」,所以也就不會被其他行星吸附上,其實憑借這種原理,外星生命的研究也同樣有許多科學依據。

其實關於發現外星生命的事情從20世紀50年代之前就開始討論了,只不過那會兒科技發展的還不算太好,對外星生命的探尋還很明顯的停留在空想的狀態,並沒有什麽實際成果。

人們發現的一些微生物化石讓他們對外星生命的探尋熱情更加高漲,於是20世紀60年代成為美國NASA旗下的一個外星生命研究小組的負責人。

到了20世紀70年代,終於有了解決「去哪兒找外星生命」這個問題的方法,那便是海爾雷望遠鏡,它的直徑大到56公尺,憑借這才能探測到地球比較近的系外行星的脈沖訊號,但是這樣的方法是以不換氣的海爾雷望遠鏡損失作為代價的。

為了讓這個問題盡快得到解決,一個叫做「SETI計劃」的組織應運而生,它不僅僅是提倡探索外星生命的組織,還向全世界的人們公開了海爾雷望遠鏡裝置,允許他們對它進行改進。

最終,有了改進過的海爾雷望遠鏡後,它的探測能力不僅僅是脈沖訊號,還有更多其他的探測手段,比如掃描和搜尋,這使得探測外星生命的探測手段變得更加多樣化。

但是由於它的直徑增大為150公尺,所以成本上就要升高很多,除了觀測這一項,它的數百萬美元的年度維護費用也是一大開銷,所以它的稽核權力也就屬於美國聯邦政府。

但是探索外星生命的火熱程度必定會有很多人想要趁熱打鐵撈點「政治成就」,所以也不是什麽人想當就當的,這樣一來,SETI的研究團隊也就不得不去物色一些慷慨解囊的慷慨的人們。

這就像賣炸雞的白天賣多了晚上去睡大街了就沒有資格說炸雞串是自己的點子了一樣,所以大家也就無法探索了。

但是誰說星球上只有SETI一處呢。

20世紀90年代,人們終於找了另外一個探索外星生命的理由。

克卜勒太空望遠鏡。

1992年,發現了一顆圍繞著其他恒星環繞的行星,這表明了宇宙中充斥著行星,於是人們對「宇宙中到底有多少行星」這個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這種情況下,NASA決定成立新的「探索/觀測行星」的部門,而新成立的「探索/觀測行星」探索外星生命的第一個目標就是40光年外的Trappist-1紅矮星系統了,而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就是NASA第一代的「探索/觀測行星」計劃中的首要成員。

這台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在發射15年後被人類所制造的太空望遠鏡中,它的發射重量和觀測星球數量都是第一的。

而當時正處於漆黑的年代的俄羅斯和「這麽有意思的事」永遠不會袦不住人們的美國在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發射前就已經發現了許多行星,而最近一項「額外的」發現還是在一顆像太陽和比地球還要大的行星之間的行星,其體型差不多和金星差不多大。

這些發現雖然和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主要發現領域不同,但這無疑也為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觀測提供了「可能」。

現在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依靠科技創新也一定有了非常大的進步,所以它的發現讓人們不禁對外星生命有了一些新的猜測。

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發射13年來,已經發現了約4000顆系外行星,其中幾乎都在宜居帶內,如果這些行星上找不到外星生命,那麽在整個宇宙中都很難找到外星生命,更不用說它們的環境是由距離母恒星近的行星搞出來的免疫圈。

即便有1000顆是因為周圍並沒有行星吸附飛落的碎片恢復平靜的,但剩下3000多顆也足以讓外星生命研究者產生「不是每個星球上都能出生命」這種想法,畢竟天文學家認為宇宙中充斥著行星,這不就是因為土星、木星和地球等巨大星球由碎片吸附成的本來的嗎!

行星的影響。

在了解過地球上的生命轉換成不同的形態的原因後,外星生命相對於地球生命又是什麽呢?

地球上的生命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其最後一個是人類,那麽從人類這個大類中跳出來的異類是什麽呢?

這個就不能不好好掂量了。

地球上兩個生命並列的物種主要是智人和直立人,而地球的物種則有海底和陸地兩個,其中陸地生物演化到人形主要是有兩條,一條是直立人,一條是猿人。

直立人由於多在非洲出沒,而非洲的大部份可以說全是熱帶,由於熱帶氣候下的食物主要是果實,所以直立人的頭趨於大,齒趨於小,雖然能用火燒烤東西,但是一點吃熟食的地域都沒有,由於氣候炎熱所以裸露的身體上或多或少有陽光所以皮膚偏黑。

再出去,凍僵也做不了猿人。

猿人則是生活在相對寒冷的地區,由於食物主要是一些動物,猿人的牙齒趨於大,因為大的牙齒能讓它更好的捕獵,由於猿人出沒的地區比較冷所以猿人的耐寒能力也比較強,所以它的頭部偏小,但是有了毛發來保暖。

然而關於外星生物有時候也是沒辦法去得出結論的。

地球上的生命數量實在太少了,就只有一顆。

不過,我們可以在地球上生存的生命中找到一個共通點,那就是來源於環境的影響,而關於行星,生命少則接受地少,而生命多則接受地多,這都不用多想,那麽從地多上去找異類來的道理也差不多了。

結語

外星生命的多樣性可能遠遠超過地球上的生命的多樣性,因為外星行星的環境還有更多,還有比地球上的條件更好的,可能的,還有比地球更復雜的,可同樣的還有比地球更苛刻的,不可能,總之等於多了不少,這是一種更好的可能,為什麽不去追尋。

總之就一個字,開放!

外星生命不一定長著一張面孔,也許它只是以碳為基礎,而化學結構和工作方式正好是地球生命的反面,但是誰又能說這是錯誤的呢?

就算最後沒有發現也是一種科學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