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幾十萬種植物,怎麽取名才不重

2024-11-05科學

給植物起名,這是一門學問。我是中國科技館的榕哥,歡迎收看榕哥烙科。相較於人的名字,多是包含一些期許或寄托,植物的名字更形象地體現了它們的特征。今天咱們就聊聊植物名字中的套路。

有根據植物的形態特點取名的。例如扁豆,它的莢果和種子,都是扁平的;吊蘭,枝條是下垂的,懸吊在半空;王蓮,因為它的葉片是世界上水生植物中最大的。也可以用動物的某個部位來比擬,這樣更生動,例如龜背竹、雞冠花、蟹爪蘭。或者根據植物的花呀、果實呀、種子、根莖的顏色、氣味或味道命名的。比如綠豆、金橘、魚腥草、臭椿、甘蔗、苦瓜、酸棗……足夠直觀吧!

而植物生長習性命名的也有很多。生長在沙地裏的有沙棗、沙棘,生長在淺海巖石上的有海帶、海藻。春日裏較早開花的迎春花,春生夏枯的夏枯草,秋季枯萎後又會重新生出枝芽的忍冬,寒冷冬季依舊常青的冬青。月季是月月開花,韭菜則是是長長久久,割了一茬又一茬。

除了外在特點,還有根據植物的功效命名的。比如,涼粉草,用涼粉草的莖葉煎煮,再加米漿煮熟,冷卻後成膠狀物,就是解暑的涼粉啦!這看起來和燒仙草好像呀?沒錯,涼草粉又叫仙草,仙人凍。

說到這,就會發現,在不同國家,甚至同一國家的不同地區,植物的名字很可能是不一樣的。比如馬鈴薯,東北人叫它馬鈴薯,內蒙人叫它山藥蛋,西北地方又稱為洋芋。在不同的地域、語言環境中可能會千差萬別,這叫做同物異名。但同樣的名字也不一定是同一種植物。比如苦菜,還可能指的是苦芥或龍葵;而木瓜,是水果木瓜還是薔蜜科的藥用木瓜呢?

不管是同物異名還是同名異物,對植物學研究和交流,都是很不方便的,容易產生混淆。所以,很有必要給植物們起個學名,全世界統一使用的名稱。目前植物命名在國際上普遍遵守「國際植物命名法規」,命名規則采用的是瑞典著名的博物學家林奈,在他1753年發表的【植物種誌】一書中提出的雙名法。

具體說,林奈使用兩個拉丁文詞匯構成植物的學名。第一個詞稱為屬詞,表示植物的屬名,是個名詞,首字母要大寫。第二個詞為種加詞,是個形容詞,全部小寫。完整的一個拉丁文學名還要在最後附上命名人姓氏的縮寫。

這個命名法則非常巧妙。首先我們得知道植物的分類,它遵循生物分類標準,即界、門、綱、目、科、屬、種。種是最基本的單元,屬在種的上一級。林奈雙名法中的第一個詞為屬詞,代表植物屬於哪一個「屬」。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人名中的「姓氏」,相當於「家族」。種加詞就相當於姓後面的名,代表了「個體」,對應的是這個物種、植物分類中最基本單元的特點。而種加詞一般為形容詞,描述物種的特征。例如光果甘草,它的屬名是甘草屬,種加詞是光滑的。其實,這和咱們一開始聊到的俗名不能說一摸一樣吧,也算得上異曲同工,體現的也正是某一植物最具體的形態、習性、地域等特點。

那我們再看看涼粉草的拉丁學名是什麽?直接看種加詞,轉譯過來是與濕地、沼澤等環境有關的,對應的是涼粉草生長習性。這樣一看,和咱們的命名的角度確實不同。要知道,在【本草綱目拾遺】中早已有記載,「仙人凍,一名涼粉草。……以汁和米粉食之止饑,山人種之連畝,當暑售之。」可見,涼草粉的人工栽培、飲食制作甚至售賣往來古已有之。都說吃貨推動文明發展,能把植物命名規範化統一化,讓更多的吃貨都享受到,才更合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