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一橋臥虹,伶仃洋不再「嘆零丁」

2024-03-27科學

「滄溟飛越禦風行,秋水長天一色青。破浪何須說惶恐,望洋不復嘆零丁。八仙過海尋常技,三地呼朋咫尺靈。百裏臥虹鷗引路,叫聲直送九霄聽。」這首七言律詩是當代一位詩人對港珠澳大橋的詠贊。

港珠澳大橋宛若一道彩虹,橫跨伶仃洋的碧波之上。一橋連三地,灣區開新局——跨越伶仃洋的港珠澳大橋,不僅是代表中國建造水平的超級工程,而且已經成為粵港澳三地融合的超級「連結器」。一幅世界級灣區的壯美畫卷,在大橋的見證下徐徐展開。

虹起伶仃洋

伶仃洋,古稱「零丁洋」,位於廣東珠江口之外,是珠海、澳門與香港新界一帶的海面。700多年前,文天祥兵敗被俘,路過伶仃洋,曾寫下千古名篇【過零丁洋】。其中詠嘆道:「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80多年前,伶仃洋目睹了廣東軍民反抗英殖民者和鴉片貿易的鬥爭:1839年7月7日,英國水兵在九龍尖沙咀打死當地農民林維喜。林則徐聞訊布防珠江口,並於當年9月與英方短兵相接,爆發「九龍海戰」,此後,鴉片戰爭爆發,清政府簽下南京條約,香港落入殖民者手中……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伶仃洋見證了一個又一個的滄桑巨變。如今,香港、澳門已經回歸祖國的懷抱,曾經的小漁村深圳、珠海已經成為現代化國際化經濟特區……

伶仃洋裏不再「嘆零丁」。伶仃洋沿岸一帶已成為中國最具活力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

港珠澳大橋,這座全長55公裏的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歷經6年籌備、9年施工,數萬名建設者披荊斬棘,創造了世界橋梁史上的奇跡。

如今,全長24公裏的另一座大灣區超級工程——深中通道已經全線貫通,預計在年內正式通車。它和南北兩側已經營運的港珠澳大橋、南沙大橋、虎門大橋以及正在建設中的獅子洋通道一起,共同構成嶄新的大灣區跨海通道群,正見證著這片區域向著世界級城市群邁進。

2023年12月15日,遊客在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合影留念 鄧華 攝

灣區動脈,直抵民心

每逢假日,珠海和其他廣東省內周邊城市的香港和澳門的自駕遊客絡繹不絕,在珠海各大購物中心的停車場,香港和澳門單牌車隨處可見。香港居民唐憲周末經常帶著家人去珠海吃飯購物,感受不一樣的城市煙火。

港珠澳大橋的開通,讓香港到珠海、澳門的車程從3個小時縮短至約45分鐘。2023年,隨著「港車北上」「澳車北上」政策落地,港珠澳「1小時生活圈」基本形成。

2023年,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連續20次重新整理單日出入境車輛最高紀錄,單日最高超過1.7萬輛次。其中,「港車北上」「澳車北上」數量年內累計超過139.5萬輛次,占車流總量超過40%。

2023年12月,「經珠港飛」正式開始實施,內地旅客可經由「珠海機場—港珠澳大橋—香港機場」飛往國外,國際旅客可經由「香港機場—港珠澳大橋—珠海機場」前往內地。其間僅過境香港機場,無須辦理香港方面的入境手續。

12月15日,迎著冬日的暖陽,滿載遊客的先發團大巴從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出發前往藍海豚島。隨著疾馳的大巴車,風帆造型的九洲橋、海豚造型的江海橋、中國結造型的青州橋三座通航孔橋依次出現。首次向遊客開放的藍海豚島,環島皆為美景,更是讓遊客們不停地打卡拍照。

車暢人旺背後,離不開便捷的通關環境,離不開粵港澳三地銜接規則、對接機制不斷深化。

港珠澳大橋邊檢站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站率先建成並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通關查驗新模式,旅客「只需排一次隊、刷讀一次證件、接受一次集中查驗」就能完成過關,有效提升通關效率;此外,還建立與口岸簽證機構互聯互通機制,增設快捷通道資訊采集便民點,為旅客提供「咨詢+采集+通關」一站式服務。

2023年12月15日拍攝的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無人機照片)。鄧華 攝

「三向」奔赴,未來可期

淩晨,距離港珠澳大橋落腳點50公裏外的珠海市鬥門區,珠海市海渺水產公司鬥門分公司燈火通明——穿著皮兜子、踩著水鞋的工人,將一筐筐活蹦亂跳的羅氏蝦幹練地搬上車,裝滿海鮮的廂式貨車,在海關網路攝影機的監管下上鎖、過磅,開出大門,疾馳而去。

兩個多小時後,這些鮮魚活蝦透過飛跨伶仃洋的港珠澳大橋,就會出現在香港各批發市場,中午便被端上食客的餐桌。「在大橋正式通車前,我們一直透過深圳文錦渡口岸向香港供應鮮海產品,一趟下來就要耗費六七個小時。由於水產品的特性,長途運輸不但影響鮮活度,也容易帶來高損耗。」珠海海渺水產有限公司總經理翁錫鵬說,「大橋正式開通後,僅用一個小時左右我們就能把產品運輸到香港,不僅運輸時間減少,鮮活海產品存活率大幅提升,運輸費用也節省近一半。」

口岸24小時跨境快速通關,助力港珠澳大橋成為大灣區的物流動脈。港珠澳大橋邊檢站的數據顯示,2023年,經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貨車超過57.4萬輛次,是2019年的6.4倍。

海上生明月,三地共此時。港珠澳大橋帶動彼此之間物流、資金流、資訊流一體化融合發展,成為服務粵港澳大灣區、放射線粵西、連線內地大西南地區、促進國家東西部協作的經貿新通道。

半月談記者:王浩明 / 編輯:張曦

*本文為【半月談內部版】2024年第2期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