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註」,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深度長文,希望您能夠認真看完,感謝您的支持!
現代科學認為,我們的地球誕生於46億年前,也就是太陽系誕生初期,大約在50億年前,我們的太陽誕生,當時的太陽系還是一片原始星雲,這個分子雲中含有大量的氫、氦和微量的塵埃,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分子雲逐漸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雲團,這個雲團內部的密度和溫度逐漸增加,最終形成了太陽和太陽系中的其它天體,之後太陽系中的瓦斯和塵埃開始圍繞太陽旋轉,形成了太陽系中的原行星盤,原行星盤中的物質不斷積累,最終形成了太陽系中的行星、衛星、彗星、小行星等,我們的地球就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不過地球這顆行星和其它行星最大的區別在於,地球誕生了生命,生命的出現給地球增添了很多色彩,尤其是人類出現以後,解開了地球上很多的奧秘,不過即便如此,在宇宙中依然存在很多人類無法解釋的奧秘,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第一個未解之謎——反物質在哪裏
反物質是正常物質的反狀態,由反粒子構成,在基本粒子中存在和粒子的品質和自旋等性質相同,但是電荷相反的反粒子,比如電子的電荷為負,其反粒子是正電子,電荷為正,中子由誇克構成,反中子則是由反誇克構成,反質子、反中子和正電子,由反原子構成的物質就是反物質,在1930年的時候,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預言了電子存在反粒子(正電子),1932年的時候,安德森從宇宙射線中發現了正電子,1955年,反質子和反中子也被發現,反物質是目前人類已知物質品質轉化為能量最大最完美的釋放,它的轉化率能夠達到百分之百,世界上沒有任何物質或者技術制造出來的能量能夠和它媲美。現在人類掌握的最大品質轉化技術就是核融合,品質轉化為能量的比率大約是百分之0.7。
相當於1kg物質能夠轉化為7g的能量,這只是反物質轉化率的142分之一,根據愛因史坦的質能方程式式E=mc^2,這裏的E表示能量,單位J(焦耳);M表示品質,單位kg(千克);C表示光速,單位m(米)。根據這個方程式計算,1g(克)反物質全部釋放的能量約9*10^13J。但反物質湮滅需要有正物質的參與,1g反物質會嚴格與1g正物質發生湮滅,所以就會爆發出2g的能量,即1.8*10^14J。這個能量有多大呢?每kw/h(千瓦/時,1度)電能相當於3600000J,每噸TNT炸藥爆炸能量相當於4184000000J。雖然反物質和正物質湮滅所產生的能量非常巨大,但是在宇宙中科學家卻沒有找到反物質,這到底是為什麽呢?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得出,在宇宙中反物質和正物質的數量並不是相同的。
很明顯正物質的數量要多於反物質,而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我們的宇宙才能夠存在,在宇宙大霹靂初期,誕生了正物質和反物質,正物質和反物質相遇之後發生湮滅反應,而正物質的數量更多,所以最終留下了大量的正物質,經過漫長時間的發展,宇宙才變成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樣子,所以在宇宙中只有正物質沒有反物質,不過這也只是科學家的猜測,真相到底是不是這樣?目前科學家也在積極的研究當中,希望人類能夠早日解開這個奧秘。
第二個未解之謎——意識是如何產生的
關於意識人類自己都無法解釋它從何而來,有人認為,意識源於物質,沒有物質就沒有意識,有人卻認為,意識決定物質,沒有意識也就不存在物質,在哲學中,意識是對存在的反映,它是人類對外部世界和自身內在狀態的感知、認識和思考,意識使得人類能夠進行抽象思維、價值判斷和自我反思,不同哲學流派對意識的本質有不同的看法,不過千百年來,科學家一直都在思考一個問題,就是人類是否擁有自由意識?從心理學角度看,人類能夠認識到自己的存在,區分自己與外部世界。我們可以進行自我觀察和反思,了解自己的情緒、想法、行為模式以及身體狀態等。例如,當我們感到快樂或悲傷時,能意識到這種情緒是自己正在經歷的,並且可以思考情緒產生的原因。
從哲學角度講,自我意識使人類能夠進行自我認知和自我定義。我們會思考「我是誰」「我的人生意義是什麽」等問題,這種對自我的追問和探索是自我意識的重要表現。在行為上,人類能夠根據自我意識做出決策和選擇,並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我們會考慮行為的後果對自己和他人的影響,從而調整自己的行動。從這些跡象來看,人類是擁有自由意識的,不過最終的答案是不是和人類想的一樣?目前科學家還在積極的研究當中。
第三個未解之謎——夢境是真實的嗎
相信有很多人都有做夢的經歷,夢境是如何產生的?目前科學界有幾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大腦活動產生的,在我們睡眠中,大腦依然在活動,在快速眼動睡眠階段,大腦的活動水平與清醒時相似,神經元不斷的活動水平胡清醒時相似,神經元不斷發放電訊號,這時候就容易產生夢境,大腦對日常經歷的加工和整理,白天的經歷、記憶和情感會在睡眠中被大腦重新啟用和整合,那些印象深刻的事件、未解決的問題或者強烈的情感體驗可能在夢境中出現。曾經著名的心理學家佛洛伊德認為,夢其實就是大腦潛意識中非理性欲望的達成,它是人類天性的一部份,佛洛伊德認為我們的人性、行為受到兩部份的驅使,一部份是理性意識,另一部份是非理性潛意識。
我們能夠感知的意識只是冰山一角,隱藏在下面的潛意識才是我們真正的意識,除此之外,還有的科學家認為,夢境其實就是大腦記憶碎片,我們的大腦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東西,人之所以會有記憶就是因為大腦,夢境可能是大腦記憶的碎片,當我們睡覺的時候,大腦會對這些記憶碎片進行整理,在這個過程中,大腦能夠釋放各種各樣離奇的夢境,從生理的角度來說,夢境其實就是大腦記憶的一部份,它就類似於電腦的儲存空間,能夠儲存很多東西,但是有一些東西是非常混亂的。想要清楚的記住每一件事情,大腦就需要對記憶進行整理,這樣才能夠讓記憶有規律,夢境可能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
現在我們很多人都知道夢境其實就是虛幻的,他只是大腦潛意識所產生的一種現象,不過也有的科學家認為,夢境可能是真實存在的,它是反應平行宇宙所產生的,也許我們在夢境中所發生的一切,都是平行宇宙中發生的,在夢境中我們能夠看到不同平行宇宙的景象,雖然這只是科學家的猜測,但是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未來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說不定人類能夠解開這個奧秘。
第四個未解之謎——宇宙大霹靂之前的樣子
現代科學認為,我們的宇宙誕生於一個奇異點大霹靂,奇異點是一個品質無限大、能量無限大、熱量無限大、密度無限大、體積無限小的點,這個點爆炸以後,我們的宇宙快速的向四周膨脹,經過漫長的時間,宇宙才膨脹成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樣子,在這次宇宙大霹靂之後,宇宙不僅僅釋放了非常龐大的物質,同時也標誌著時間和空間的誕生,從那一刻開始,宇宙開始經歷膨脹,星系、恒星和行星的形成,這一理論已經得到了廣大科學家的認可,並且透過宇宙微波背景放射線和宇宙膨脹得到認證。既然宇宙是由大霹靂所產生的,那麽在宇宙大霹靂之前,它又是什麽樣子的?對此有一些科學家給出了猜測,科學家認為在宇宙大霹靂之前,我們的宇宙可能是另一個更加古老的宇宙的後代。
宇宙微波背景放射線的存在是這一觀點的重要依據之一,他們認為宇宙微波背景放射線可能和上一個宇宙的某些活動或者遺留物質有關系,在這種假設下,大霹靂之前的宇宙可能是一個已經存在並經歷了一系列演化的古老宇宙,這就類似於迴圈宇宙論,這個觀點認為宇宙是不斷迴圈的,在大霹靂和大擠壓之間反彈,進入新的大霹靂階段,開啟新的宇宙迴圈,按照這個理論來看,大霹靂之前的宇宙是一個正在收縮、和我們現在的宇宙狀態相反的宇宙,除了這些觀點之外,還有的科學家認為,因為我們的宇宙誕生於奇異點大霹靂,在宇宙大霹靂之前,時間、空間都是沒有意義的,也不存在時間和空間,所以科學家認為,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大霹靂之前的說法。目前科學家也在積極的研究當中。
第五個未解之謎——白洞存在嗎
在浩瀚的宇宙中,存在著很多神秘的天體,其中最為引人註目的就是黑洞,黑洞在很早的時候就被科學家提出了,當時愛因史坦在廣義相對論中利用公式計算出了黑洞,但是由於當人類的科技不夠發達,所以很多人都不相信黑洞的存在,甚至連愛因史坦本人也不相信黑洞存在宇宙當中,不過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和發展,人類終於證明了黑洞存在宇宙當中,這也證明了愛因史坦的猜測是正確的,黑洞的重力非常強大,能夠吞噬任何進入黑洞視界範圍內的天體,連光都無法逃離黑洞的重力範圍,和黑洞的知名度相比,白洞是很少有人知道的,白洞可以說是黑洞的對立天體,同樣擁有著讓人害怕的力量,從理論上來說,白洞的性質和黑洞是完全相反的,黑洞的性質是不斷的吞噬物質,而白洞的性質是不斷的噴發物質。
有一些科學家認為,白洞源於黑洞的極限塌縮,當黑洞縮至無法在縮小的時候,其內部物質會被壓縮到極限,最終產生一種反作用力,讓物質從黑洞中噴湧出來,最終形成白洞,還有的科學家認為,黑洞和白洞是相互關聯的兩個天體,它們兩個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蟲洞,蟲洞又稱愛因史坦-羅森橋,是宇宙中可能存在的連線兩個不同時空的狹窄隧道。蟲洞概念最早是1916年由奧地利物理學家路德維希·弗萊姆首次提出,1930年由愛因史坦及納森·羅森在研究重力場方程式時進行了深入探討並假設其存在。蟲洞是由時空彎曲形成的。物質和能量會使時空彎曲,而蟲洞就是在這種時空彎曲的基礎上形成的特殊結構,它在宇宙中兩個獨立的區域之間構建起一個隧道。
如果我們能夠進入這個隧道,就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到達宇宙中的其它區域,只不過現在科學家並沒在宇宙中發現蟲洞,也沒有發現白洞,如果說科學家的猜測是正確的,那麽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白洞和蟲洞,如果說科學家的猜測是錯誤的,那麽白洞和蟲洞也只是科學家的一種猜測,想要徹底解開這個奧秘,還需要科學家繼續努力才行,小編認為,在宇宙中隱藏著很多人類無法解開的奧秘,它們對於人類未來的發展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人類作為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人類的科技在不斷的進步和發展,只要人類能夠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去,未來人類一定能夠解開宇宙中所有的奧秘,希望人類能夠早日實作自己的夢想,對此,大家有什麽想說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