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韋伯太空望遠鏡觀測到紫外線"風"侵蝕獵戶座星雲中的原行星盤

2024-03-12科學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來自附近大品質恒星的紫外線"風"正在剝離年輕恒星原行星盤中的瓦斯,使其迅速失去品質。利用詹姆士-韋伯太空望遠鏡進行的研究凸顯了紫外線"風"對年輕恒星周圍原行星盤中瓦斯的破壞力,揭示了限制宇宙中瓦斯巨行星形成的復雜動力學。

該研究報告首次直接觀測到了遠紫外線(FUV)驅動的原行星盤光蒸發的證據。這些發現利用了詹姆士-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的觀測數據,為氣態巨行星(包括太陽系內的氣態巨行星)形成的制約因素提供了新的見解。

洞察氣態巨行星的形成

年輕的低品質恒星周圍通常環繞著壽命相對較短的塵埃和瓦斯原行星盤,它們為行星的形成提供了原材料。因此,氣態巨行星的形成受到了從原行星盤中去除品質的過程的限制,例如光蒸發。當原行星盤的上層被 X 射線或紫外線質子加熱時,瓦斯溫度升高,導致瓦斯從系統中逸出,這就是光蒸發。由於大多數低品質恒星都是在同時包含大品質恒星的星團中形成的,因此原行星盤預計會暴露在外部放射線中,並經歷紫外線驅動的光汽化。

詹姆士-韋伯太空望遠鏡的 NIRCam 儀器看到的獵戶座星雲內部區域。資料來源:NASA、ESA、CSA,數據縮減和分析: PDRs4All ERS 小組;圖形處理 S. Fuenmayor

來自 JWST 和 ALMA 的觀測證據

理論模型預測遠紫外放射線會產生光解離區(PDRs)--在這些區域中,附近大品質恒星投射的紫外線光子會對原行星盤表面的瓦斯化學反應產生強烈影響。然而,對這些過程的直接觀測一直難以實作。

Olivier Berné及其同事利用JWST和阿塔卡馬大型公釐波陣列(ALMA)分別進行的近紅外和亞公釐波測量,報告了對獵戶座星雲內部一個被FUV輻照的原行星盤d203-506的觀測結果。透過對PDR內部探測到的發射線的運動學和激發進行建模,研究人員發現由於FUV驅動的加熱和游離,d203-506的品質正在高速流失。

研究結果表明,d203-506的品質損失速度表明,瓦斯可能會在一百萬年內從圓盤中移除,從而抑制氣態巨行星在該系統內形成的能力。Berné等人寫道:"對太陽系的動力學和成分研究表明,太陽系是在一個包含一顆或多顆大品質恒星的恒星簇中形成的,因此它可能受到了FUV放射線的影響。"

編譯自/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