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2023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揭曉:218個計畫(人)獲表彰 徐義剛院士獲突出貢獻獎

2024-10-19科學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黎秋玲 陳曉楠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何昱(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10月17日,全省科技大會在廣州召開。2023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獲獎計畫(人)重磅揭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巖石學家徐義剛獲突出貢獻獎;另有自然科學獎31項、技術發明獎11項、科技進步獎132項、科技合作獎5名、青年科技創新獎20名、科技成果推廣獎18項頒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主任加文團隊的「國產E級高效能人工智慧算力平台」計畫榮膺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
廣東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導向,持續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關鍵核心技術屢獲突破。在2023年度218個獲獎計畫(人)中,技術發明獎有11項,占比5%。從2023年度獲獎計畫看,一批面向產業發展重大需求的關鍵核心技術取得了突破,也使全省自主創新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在全省科技大會現場,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南方科技大學校長、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薛其坤作交流發言。他表示,一批科技人才因在各自領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受到表彰,這是廣東省和科技人才的「雙向奔赴」,既凸顯了廣東省對科技創新的激勵,也凸顯了科技人才對科技創新強省建設的最新貢獻。
他結合近4年在粵的個人工作經歷談道:「(我)充分感受到了粵港澳大灣區開放包容的文化魅力、優越的科技政策、有力的保障措施和催人奮進的創新生態。一個讓科技人才在沖擊國際學術前沿、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推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展示才華的廣闊舞台正在形成,充滿勃勃生機……」
企業牽頭或參與計畫占65.6%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科技創新是推動新質生產力形成的關鍵,也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記者註意到,在2023年度218個獲獎計畫(人)中,由企業牽頭完成的有55項(其中,一等獎9項,二等獎41項,科技成果推廣獎5項),占總數的25.2%;由企業牽頭或參與的計畫達143項,占總數的65.6%,企業創新發展動能不斷增強。
例如,廣東粵海珠三角供水有限公司杜燦陽團隊的「長距離深埋引調水工程智慧建管關鍵技術研究與套用」計畫榮獲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其成果已套用於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粵東水資源最佳化配置工程等多項國家、省級重大水利工程,解決多地用水短缺難題,產生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推動了中國水利行業尤其是大型引調水工程領域高品質發展。
從獲獎計畫中還可發現,創新成果支撐「百縣千鎮萬村高品質發展工程」實施。在2023年度218個獲獎計畫(人)中,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牽頭完成的計畫達13項。科技成果推廣獎18項獲獎計畫,在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推廣套用產生的新增銷售額達342.7億元,新增利潤117.9億元,帶動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提速提質發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另外,在2023年度218個獲獎計畫(人)中,自然科學獎有31項,占比達到14.2%,獎勵數量再創新高。自然科學獎獲獎計畫充分展現了廣東在基礎研究和套用基礎研究中取得的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如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劉陳立牽頭完成的「生物有序性的定量合成生物學研究」計畫,推動了「定量合成生物學」這一新科學方向的提出,實作合成生物學科和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相關報道】
中國科學院院士徐義剛:紮根「深地科學」30余載 破解許多關鍵難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加文:下一代鵬城雲腦即將推出 訓練萬億級參數大模型
廣東工業大學教授陳新:做這項研究如在發絲上跳舞
廣東省科學院新材料研究所復合材料研究中心主任王娟:走好科研工作的「最後一公裏」
【羊晚政見】廣東科創 競速爭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