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全球暖化,熱浪致死,各國都是如何抵禦難以忍受的高溫?

2024-07-06科學

2003年,歐洲一場罕見的熱浪奪去了超過70,000人的生命,這被認為是千年一遇的災難。然而,現在專家們警告說,類似的酷熱天氣未來可能每十年就會出現一次。 去年的六月、七月和八月,全球氣溫創歷史新高。特別是2023年八月,平均氣溫比1850年到1900年同期高出了1.5攝氏度。 今年的氣溫有可能更加炎熱。

今年夏天,螢幕上播放的都是壞訊息。 在 沙烏地阿拉伯 ,由於陰涼處的溫度高達50°C,前往麥加朝聖的1300名朝聖者不幸喪生。6月23日,有近1億美國人居住在高溫預警地區,巴爾的摩和費城的氣溫接近40°C。此外,從三月到六月中旬,印度已經有40000人因熱中暑受到影響,德裏最近更是連續40天氣溫超過40°C。 這些並非是孤立的異常事件,而是成為了新常態。

不過,有一個好訊息是, 盡管溫度不斷上升,我們依然能夠避免死亡並最小化經濟損失。 像鳳凰城、科威特和新加坡這樣炎熱而富裕的地方已經開始適應這種變化,歐洲的某些地區在二十年前的熱浪之後也采取了類似的措施。其他地方不應該只是束手無策,而應該向這些地區學習。這一策略的基本原理很簡單:讓人們盡量待在涼爽的地方,遠離炎熱的陽光。

極端高溫可能引起中暑、心臟病和脫水。那些不習慣高溫的人群會更容易受到影響, 老年人因其本身健康較為脆弱,若無法及時轉移到更涼爽的地方,他們的風險也會增加。經濟條件較差的人群受到的影響尤為嚴重,他們往往需要在炎熱的陽光下勞作,居住環境也常常擁擠且通風不佳。例如,在孟買的貧民窟中,溫度可能比附近的公寓區高出6攝氏度。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空調是應對高溫的一種有效手段。如果空調使用可再生能源供電,它不僅對氣候沒有負面影響,還能救人一命。 【柳葉刀】的一項研究顯示,2019年全球65歲以上的人群中,因高溫相關的死亡人數達到345,000例,如果沒有空調,這一數位可能會增加50%。 因此,環保主義者對這項極好的技術持排斥態度是不妥的。由於巴黎奧運會的組織者決定不在運動員宿舍安裝空調,很多參賽隊伍選擇內建空調裝置。

我們還可以透過重新思考城市建設方式來應對高溫問題。 例如,在新加坡,建築師們設計建築時會考慮到如何利用建築布局引導風流,緩解城市熱效應。此外,廣泛的植樹活動也為城市提供了陰涼和濕度。然而,重新設計一個城市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這就是為什麽我們需要更快捷、更經濟的解決措施。

有三個措施尤其重要。首先, 工作場所和學校需要提高應對措施的靈活性。 在美國,如加利福尼亞州和華盛頓州等地,已制定規定,要求在極端熱情況下為戶外工作者提供必要的遮陰和補水休息。其他地區也應采納類似的規範。此外,一旦氣溫過高,應允許學生在家學習,同時取消公共活動。

第二個措施是建立更多提供涼爽的公共空間,為市民提供緩解和避難之地。 美國的一些城市,以及印度和越南的其他城市,已經建立了所謂的「降溫中心」。這些中心通常是裝有空調的普通建築,從圖書館到辦公室都有,它們可以暫時對外開放。哪怕是簡單的改動也能帶來改變:比如將屋頂漆成白色,就可以使室內溫度降低好幾度。

最後, 政府和公眾需要做好更充分的準備,尤其是在那些不習慣高溫的地區。 在2003年的高溫緊急事件之後,法國受到了極大的觸動,並迅速制定了一套全國性的應對高溫的計劃。這個計劃包括了一個早期預警系統,以及涉及從體育活動到醫護人員培訓等多方面的指導方針。2019年,當法國再次經歷一次創紀錄的高溫波時,其死亡人數比2003年減少了90%。

中央政府應負責制定相關規則,但具體的執行責任應下放給各城市和鎮區。考慮到極端高溫會因地區條件而異,各地方政府更適合在必要時發出警報。如果地方政府未能妥善制定應對計劃,市民有權對其進行問責。 盡管炎熱的夏季已成定局,但持續增多的痛苦和死亡卻是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