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蒙陰山發現「水中活化石」,重約6斤,當地農業局:就地進行保護

2024-07-17科學

7月12日,山東臨沂蒙陰山一處小溪旁,當地遊客意外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爬行動物,經鑒定是有著「水中活化石」之稱的大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娃娃魚」。

這條「水中活化石」的突然出現,引起了當地農業局的關註,他們迅速行動,對這條珍稀的大鯢進行了緊急處置。

1、神秘「娃娃魚」現身蒙陰山

蒙陰山,地處蒙陰縣南部,綿延百余裏,古稱「東蒙」、「東山」,森林覆蓋率達99%,集森林、山嶽、瀑布眾多景觀於一體,「七十二峰」、「三十六洞天」等奇觀,許多地方至今仍保持著原始的自然風貌。

據悉,當地遊客在一處瀑布下面, 發現了一塊會遊動的「石頭」 ,湊近一看,才發現是一條爬行動物。原因是這條爬行動物的體色和周圍的石塊太相像了,如果不註意分辨的話,還真的以為是一個石塊,其實這是它們的保護色。

這個奇怪的爬行動物很快就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大家拿起手機拍照。從網友們拍攝的畫面可以看出, 它的長度大概在80公分左右 ,頭大且扁,長著短短的四肢,趴在一塊大石頭下面一動不動。

很快,熟悉它的網友就確認這是一條娃娃魚,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出現在蒙陰山證明這裏的環境不錯。遊客得知這是一條娃娃魚之後,也不敢輕舉妄動,只能默默在一旁守候著它。

2、認識水中活化石「娃娃魚」

娃娃魚,學名大鯢,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兩棲動物之一,也是中國特有的珍稀物種。它們通常生活在清澈的山澗溪流中,對水質要求極高,因此被視為生態環境的指示物種。

據稱,在幾十年前,一些山區溪流中的大鯢比較常見,它叫起來的時候好像是小孩子哭泣的聲音,故得名「娃娃魚」。

大鯢是一種十分古老的兩棲類動物,其前進演化起源可以追溯到3億6千萬年前古生代泥盆紀時期的水生魚類。

據研究表明,在恐龍出現之前,蠑螈狀的兩棲動物是地球上最高級的掠食者之一,它們身體長達2公尺多,四肢細長,難以長時間支撐軀體,主要生活在水中,以魚類為食。 經過長時間的前進演化,這些古生物的體型逐漸變小,最終形成了現在的大鯢。

大鯢最大體長可達1.8公尺,壽命約50至60年,甚至有說法稱它們能活到80至100年。

3、當地農業局迅速出動

得知大鯢現身的訊息後,當地農業局迅速采取行動,到事發現場對娃娃魚進行了就地保護。

據蒙陰農業局的李傳彬講述: 「這條大鯢長得很大、很沈,重約6斤,對水源地要求較高,既然是在那裏發現的,就不能隨意改變它的生存環境,只能進行就地保護。我們已經把它移動到一個隱蔽的地方,很寬闊而且那裏有一個洞,它喜歡生活在陰涼的山洞裏……」

不得不說,當地農業局的做法相當專業,如果貿然對這條大鯢進行「搶救」,很可能改變它的生長環境,可能導致不利的結果。對其進行「就地保護」,應該是最佳的選擇。

4、大鯢的生存現狀

大鯢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由於棲息地破壞、水質汙染等因素,它們的生存現狀並不樂觀,在很多地方已經銷聲匿跡,目前野生個體僅少量存於秦嶺、大巴山、武陵山等地。

由於 視力退化、活動遷徙能力較弱 ,大鯢在自然變遷中受到人類活動影響很大。一旦被人發現,它們幾乎沒有逃脫的機會。雖然目前圈養繁殖的大鯢已經很普遍,但野生大鯢仍舊面臨「滅絕」的風險。

這次在山東蒙陰山發現的大鯢,得益於遊客的主動保護以及當地農業局及時采取的措施,確保了它安然無恙。希望大家在野外見到這種珍稀的「水中活化石」之後,千萬不要驚擾它們,也不可隨意轉移其棲息環境,避免因為不科學的保護讓它們受到二次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