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施一公的吶喊:中國潛伏的最大危機

2024-07-17科學

導語

「我們的科研人員反倒更像企業家。

現在那些高水平的科研人員在中國,他們更像企業家一樣。

所以這是一個明顯的問題」也引發了人們紛紛熱議的話題。

闔家歡樂現場2019年熱門的一檔綜藝節目,節目的主持人施一公也有一番話讓觀眾們深思,一度引發了軒然大波。

主持人透露了有關於中國的科技領域存在的一點現象,那是不是大家一直覺得中國的科技實力都是傲贏天下的,那中國又有著什麽問題呢?

中國的科技實力有多強?

1962年,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頒布了新的國家發展政策,要在10年內讓美國「透過科技和教育的力量走在世界前列」,並且「在本世紀實作一個人類都不曾有過的夢想,登上月球」。

果然在七年之後,美國「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成功將飛行器降落到月球表面。

一切都是那麽錦上添花啊的感覺,而隨著時代的進步,尤其是進入到21世紀,【中美科研報告】對中國科技領域的發展水平做出了一個全面的分析,並且在20世紀90年代,中國科技的創新品質一直都是處於一個逐漸增加的趨勢。

並且在2009年,中國投入了高達1786.72億元的資金用於對中國科研技術領域進行投入,此舉無疑是要透過資金和人才的積累讓中國的科技水平得到提升。

然而中國的經濟體量不用懷疑,就如同經濟大國的角色一樣,中國經濟的體量無疑是占據著世界經濟的「七成」。

而中國在世界各國的排行榜中也是位列其中,但是面對如此強大的經濟體量,為何中國的科技實力在科技革新的榜單中還是只是排名第七?

所以問題的關鍵點就在於中國的科技實力沒有得到提升,而且中國在這方面有著無法回避的問題。

中國潛伏的最大危機在哪?

正是因為中國經濟的體量龐大,而且是經過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才得到了如今的成果,但是在科技的道路上,中國便顯得有些捉襟見肘。

讓人們察覺的是中國甚至不僅在科技領域上出現了一些問題,同時中國的教育制度也在悄悄的發生著一些問題,問學之道,探源創新,這種教育的思想已經深入受眾人的內心,那麽問題出在哪?

正是於此,也引發了施一公這番話的起因。

他說「現在那些高水平的科研人員在中國,他們更像企業家一樣」,並且接著說道「我們的科研人員反倒更像企業家。

所以這是一個明顯的問題」,讓人們深思的同時也感到悲涼。

這番話的內容主要指的是:「高水平的科研人員在中國,他們更像企業家一樣,所以這是一個明顯的問題」;

就如同在慶余年中的徐徐所說:「兄弟如明月,我高興是為你的未來,而不是現在」。

這是什麽意思呢?

當下不知道是金融環境過於好,還是金融領域快錢,但是不管怎樣,都在一定程度上為很多人開啟了另一扇門,而且更多的是先考慮金融,再願意考慮科研。

正是如此,在今天的商業社會中,很多公司在商業的道路上面實作了騰飛,但是這其中就有許多先進技術進行支撐。

就如同美國水下潛艇,它的技術就不用懷疑,可以完成水下艇的航行任務,但是造出這個潛艇的背後有很多人的付出,還有許多科研人員的高科技技術,都為這種先進科技的生產做出了廣泛的研究。

但是在中國,許多人就會認為這種高科技不是大公司再說了,誰是大科技,研究不了,但是在世界的角度來看,中國有很多領域的高科技都是建立在美國的創新和研究之上的。

因此中國的很多研究人員一開始就是在仿照美國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進行研究和發展的,因此在科研領域創新上,在一定程度上會顯得不是很深。

如果高水平的科研人員不是企業家,那是什麽呢?

其實在【中美科研報告】新的一份報告中,美國的研究人員在和企業方進行聯系的時候,對研究人員說的一句話是:「我們的任務完成了,然後,他們的任務即將開始。」

這句話中主要的意思是,美國的研究人員過去,如今,以及未來的任務都是要對技術和裝置進行長時間的研究和開發,因此,這樣的任務便沒有接到一定會跑路。

這也是因為美國的技術在當今世界上是處於一個領跑的地位,因此對研究人員要求也是十分嚴格的。

但是在中國,卻是一種不一樣的現象,許多研究人員在對接企業的時候,就是在售賣自己的專利技術給企業,賺錢。

當然在商業社會中,每個人都是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但是在研究人員的思想中,則另當別論。

應該給科學家什麽?

當然,研究領域的突破,將是研究人員為之奮鬥的目標,但是在中國一些研究人員的思想中,類似這類創新性的研究成果,相較於轉讓給企業的利益,往往會選擇轉手將專利出售給企業,賺錢去了。

在施一公所言:「我們的科研人員反倒更像企業家。

所以這是一個明顯的問題」。

那麽中國科研人員更像企業家,又該如何?

在慶余年中徐徐所說的:「兄弟如明月,我高興是為你的未來,而不是現在」。

所以在研究方向上,應該采用一種不一樣的研究思想,但是現在中國的教育也顯得十分「成功學」。

即將就業的大學生應該「重視考研,在研究生階段就能得到無憂的就業」。

然而在海外,許多人對教育方面的觀念卻是:「教育的真正意義上就是培養精英。

但是在以色列的教育制度上所註重的「學問」,就是要對於那種善於探源創新的學問,所以希望受教的人不僅要懂得文化知識,還要懂得怎樣提問。

因此在中國教育體制上,所註重的是「成績」,追求的是高分,但是在以色列所追求的是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創新能力的培養。

所以兩種教育體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正是在以色列的某一些機構裏,深受他們教育的畢業生,顯然會比中國所深受教育的人更多註重思想的方面,這也正是由此而來。

正如曾國藩所說:「中國學問很淺,但是中國很有出息」。

所以在教育方面還有待我們來解決。

結語

科技創新是一個人的事業,更是多方合作的結果,所以科技創新是需要我們企業、學術界以及政府等方面的共同努力。

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形成科技生態系。

另外,我們還要鼓勵跨學科的合作,因為在不同學科的結合上,有著不一樣的視角,可以產生一些不同的思考方向。

並且還要在開放上,進行知識的共享,這樣往往就能夠產生一些思想的碰撞,使得在不同想法上會有很多不同的觀點和想法,從而產生新的思考方向和新的創新。

因此,我們還要鼓勵學術界和工業界的合作,從其中吸取教訓,吸取新的思路和新的觀念,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

並且還要加大科研經費的投入和政策的支持,從而可以促進中國科技領域的突破,從而促進中國的科技創新能力,從而在國際上走的更遠。

自信健康、創新活力、共享共贏,這就是未來的科技人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