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我老了,老到無法切實為年輕人傳達,所謂「遊戲機」三個字,對於我們意味著什麽。
小時候去我哥家,玩小霸王。
我特菜,我哥特強。玩【古巴大兵】的時候,不是載具能爆炸麽?我哥有著100%的載具控制權,每每載具閃著兩光要爆炸的時候,我和我哥都嗷嗷大喊,我跑去載具旁邊,我哥跳出到載具邊上,我倆跟載具一起「犧牲」。
每個周末,大人們在客廳玩牌,我倆在房間裏,把小霸王58合1卡帶挨個遊戲玩過去。那時的紅白機遊戲幾乎沒有中文,有的遊戲亂按半天都進不去,可從來沒覺得無聊。
後來,大家都出不去家門那段時間。
那時我剛剛結婚不久,和媳婦搬了新家,第一次住上了有客廳的房子。我興沖沖地把我的ps4和switch連上房東的老電視,那段時間,我在客廳玩著戰神、塞爾達,她在廚房做飯,吃完飯後我倆一起玩動物森友會,玩分手廚房,玩雙人成行。
一起玩遊戲的那會兒,仿佛外邊的一切事情,都和我們這個小家無關。
再後來,她閨蜜家孩子大了。
每個月都會來我們家玩一會兒,我們幾個朋友一起玩玩馬利奧派對,閨蜜家小孩最喜歡玩奧德賽,一見塞爾達裏的人馬就害怕。
在我所有關於家的溫馨回憶裏,不少是關於遊戲機的。
我能說明白的,是從行銷的角度來講,遊戲機的受眾,更多是瞄準了家庭,瞄準了客廳。
坐在電腦前玩遊戲,和坐在沙發上玩遊戲,是有某種本質的區別的。
跟其它人分享遊戲,把手柄遞過去的時候,也是跟線上邀請組隊的感覺完全不同的。
誠然,電腦由於硬體的關系, 高端硬體下所呈現的畫面和機能,可以全方位碾壓任何遊戲機了。Steam憑借著平台效應和更廣泛的受眾,也讓索尼這樣的遊戲廠商不得不低頭——掙錢嘛,不寒磣。
但電腦終究是電腦,它的工具感更重。
我說不太明白的,就是對於遊戲機的那種獨有的情懷。
感覺現在情懷快成貶義詞了。可是放在遊戲機上,應該是代表著一種獨特的感受:當我開啟遊戲機,拿起手柄的那一刻,我只是為了想玩遊戲而玩遊戲。
我們從前,玩遊戲三個字,可是約等於不務正業,約等於不知努力,約等於不幹正事兒的 。
縱使我的家庭還算是開明,我也不能因為想玩遊戲就去玩遊戲。我得因為學英語才能去玩,我得因為學電腦才能去玩,我得因為成績好了獎勵你才能去玩。
就是不能單純地因為想玩遊戲而去玩。
所以遊戲機這樣純粹為遊戲而生,為娛樂而生的東西,對於我們來說,有著獨特的情懷。
畢竟,有時候玩遊戲,不為了看更好的畫面,不為了體驗更流暢的幀率。
有時候玩遊戲,只是因為想玩遊戲。
就這一點,PS5也好,Xbox也好,只要是遊戲機,就都有存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