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發展新質生產力,如何向「新」而行④|老油田上新「風光」

2024-05-09財經
【發展新質生產力,如何向「新」而行④】
原標題:二氧化碳驅油、逐「光」追「風」、原油生產碳排放清零……傳統能源企業「綠色」崛起——(引題)
老油田上新「風光」(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彭冰 柳姍姍 通訊員 張新詞
吉林油田新立采油廠16號大井叢平台全貌。受訪者供圖
圖為吉林油田黑125區塊註氣平台。受訪者供圖
閱讀提示
吉林油田正在全力發展新能源業務,加快構建原油、天然氣、新能源「三分天下」的新發展格局,多措並舉打造高品質發展的新引擎,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展現出傳統能源企業「綠色」崛起的十足「底氣」。
芳菲四月,草長鶯飛,在中國石油吉林油田公司大情字井采區黑185區塊水平井現場,二氧化碳被源源不絕註入地下,驅動巖層擠出石油。放眼望去,千裏油區,一台台巨大的白色風機隨風轉動,一排排光伏板在陽光下閃耀著深邃光芒,好一派靚麗新「風光」。
建礦63年來,吉林油田累計生產原油近2億噸、天然氣超200億方。記者在吉林油田媒體春早行活動中獲悉,如今,這個傳統能源企業正以一次次「敢為人先」的綠色探索,全力以赴發展新能源業務,加快構建原油、天然氣、新能源「三分天下」的新發展格局,多措並舉打造高品質發展的新引擎,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化「氣」為寶,點「碳」成金
將水註入地層,透過增壓提升對油藏的驅動力,是常見的采油方法。然而,對於吉林油田而言,傳統「水驅」變得越來越艱難。
吉林油田是典型的「三低」油田,低滲透、低豐度、低產出,加之歷經半個多世紀開采,容易被水驅出的石油日益減少,早在2012年就出現了穩產難度大、采收率低的問題。
相較於「水驅」,將二氧化碳註入地下驅油的能量更強。恰好,吉林油田長嶺氣田產出的天然氣中伴有濃度約23%的二氧化碳,為「碳驅」提供了基礎條件。於是,吉林油田毅然吹響實施CCUS計畫的沖鋒號,並成立了二氧化碳開發公司。
「簡單來說,CCUS就是將工業生產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捕捉和收集起來,透過註入站將其灌入地下,‘變廢為寶’用以驅油,同時實作二氧化碳的永久埋存。」 吉林油田二氧化碳開發公司(一體化中心)主任張德平介紹。
這聽上去很美好,實施起來卻並不容易。當時,國內CCUS技術的套用尚屬空白,而且作業危險系數高,一切都得從「0」開始。
「我們緊鑼密鼓開展技術攻關,歷經多年不懈努力,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包括全場景油藏工程技術、全階段註采工程技術、全流程地面工程技術、全過程腐蝕防護技術、全方位安全環保技術的‘五全’技術系列,打造出了國際領先的整套CCUS技術。」張德平說。
依托自主技術,吉林油田積極研發CCUS全鏈條新裝備、新工藝,完成了CCUS國產關鍵裝置從無到有的跨越,在中國率先走通了二氧化碳捕集輸送、集輸處理和迴圈註入全流程,建成國內第一個CCUS全流程示範工程,並成為亞洲最大的CCUS-EOR計畫。
「二氧化碳是低滲透油田後期采油的有效介質,相較水驅,碳驅可提高單井產能1至3倍,采收率提高10%至30%,透過實施CCUS計畫,吉林油田現已累計增油32萬噸,相當於發現一個年產150萬噸的新油田。」 二氧化碳公司副經理吳魚鋒說。
運用自主CCUS技術,12年來,吉林油田累計向地下註入二氧化碳突破300余萬噸,註入規模為國內最大,相當於植樹2700萬棵、近150萬輛經濟型轎車停開一年的減碳效果。
去年11月,吉林油田CCUS全產業鏈創新技術榮獲「零碳中國」十大創新技術獎。近日,該計畫又成功入圍CIPPE北京石油展展品創新金獎評審,向國內外觀眾展現出傳統能源企業「綠色」崛起的十足「底氣」。
逐「光」追「風」,一馬當先
走進吉林油田新木采油廠,在中國石油王瑞東技能專家工作室門前,4組光伏板閃閃發亮。王瑞東對記者笑語:「別小瞧這4組光伏板,它們一天滿負荷發電量達到152千瓦時,就是靠它們,我們打造了全集團第一個‘全綠電’工作室。」
穿梭於吉林油田廣袤的作業區,各個井場內隨處可見正在「貪婪」吸收陽光的光伏發電板,它們已成為推動吉林油田綠色低碳轉型發展重要助力之一。
「一個井場約占地1200平方米,采油井或註水井占地不到2個平方米,把空地合理利用起來,每個井場能鋪設2至4組光伏板,在陽光最充足時段,一組光伏板每小時可發電14千瓦時。」王瑞東告訴記者,新木采油廠有200個井場都已鋪設光伏板。
油氣企業是耗電大戶,吉林油田每年耗電量約14億千瓦時,電費是采油廠最大的費用支出。要想有效壓降電力成本,找到新路徑、拓寬新空間是關鍵。立足豐富的風光資源,吉林油田搶前抓早推進風光計畫建設,創造了多項第一。
2018年5月,吉林油田紅崗15百萬瓦分布式光伏電站並網發電,這是吉林省第一家企業自發自用並網執行的光伏電站,也是中國石油第一座大型分布式光伏電站;2022年12月,中國石油第一台風機在吉林油田北湖風電場並網發電,標誌著中國石油從傳統油氣生產向新能源領域的又一步實質性跨越;2023年2月,隨著吉林油田華僑風電場最後一台風機並網,中國石油第一個自消納全容量並網的風電場全部投產。
2023年3月,吉林油田15萬千瓦自消納風光發電計畫並網,年發電量3.6億千瓦時。「該計畫一年可節省電費超過1億元。」吉林油田新能源公司經理彭軍說。
「我們正快馬加鞭建設昂格55萬千瓦風電計畫,它是中國石油在建單體最大的集中風電計畫,也是吉林油田第一批新能源規模外送工程。」吉林油田新能源事業部副經理欒軍告訴記者,該計畫預計今年7月建成投運,屆時年可輸出綠電16.3億千瓦時,節約標準煤49.7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28.8萬噸,所有發電量將全部用於「外輸」創效。
零碳原油,「零」的突破
以冬捕盛景聞名的查幹湖,是吉林省最大的天然湖泊。2023年8月4日,在查幹湖畔,隨著吉林油田新立采油廠Ⅲ區塊光熱系統正式並網執行,亞洲最大的陸上采油平台集群零碳示範區建成投運,中國第一桶「零碳原油」在此誕生。
「原油開采需要消耗大量能源,而‘零碳原油’生產用能全部來自清潔能源。」吉林油田首席技術專家賈雪峰介紹,透過綜合實施集約化建產減碳、清潔能源利用替碳、CCUS驅油埋碳等舉措,零碳示範區真正實作了原油零碳生產、零碳排放。
說起集約化建產,不得不說到「大井叢」。傳統布井方式油井位置分散,而「大井叢」則是采用定向井、集團壓裂、智慧化配套等先進技術,把多口井集中建設在一個平台上,能把周邊很遠地方的油抽過來,既可顯著提高建設及生產運維效率,又大幅減少了建井成本、生產占地和對生態環境的擾動。
以2022年投產的新立采油廠16號大井叢為例,其占地面積僅1.85萬平方米,上面密布著72口油水井,控制地下含油面積達800萬平方米,地質儲量300萬噸。「16號大井叢重新整理了我們此前創造的亞洲最大陸地采油平台新紀錄。這個平台完全采用吉林油田自主研發的液壓直驅型抽油機,較之傳統驢頭式抽油機,日耗電量由120.1千瓦時降至90千瓦時,節能25%。」新立采油廠常務副廠長張成明講道。
2023年3月,吉林油田在新立采油廠1號、2號、3號、16號大井叢啟動零碳示範區建設。張成明告訴記者:「建設過程中,我們透過風光發電儲能替代網電,實作了100%綠電替代。再透過地熱、光熱、空氣源熱部份替代天然氣加熱,實作部份熱力清潔替代,年可替代天然氣60萬立方米。」
新能源與油氣業務的齊頭並進,讓老油田不斷呈現出喜人新面貌。作為中國石油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先行者,目前,吉林油田正以綠電、二氧化碳等為紐帶,推動上下遊多能互補、全面融合,加速打造吉林綠色協同發展示範基地,努力為國家「雙碳」目標的實作做出更多新貢獻。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