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揭秘經典陰謀論:美債是廢紙,美國政府會賴中國的賬的邏輯漏洞

2024-10-09財經

在探討全球經濟與金融的復雜交織中,美國國債作為國際金融體系中的重要一環,時常成為公眾關註的焦點。尤其是當涉及到中國這一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對美債的持倉變動時,更是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和猜測。

近期,美國財政部釋出的最新數據顯示, 截至2024年7月底,中國大陸持有美債總額為7765億美元,相比上月減少了37億美元。

回顧過去幾個月的持倉變化,我們發現中國在美債市場上的操作並非一成不變。從數據上看,中國在最近的四個月裏保持了一個月增持、一個月減持美債的節奏。具體而言,6月份增持了119億美元,5月份減持了24億美元,4月份又增持了33億美元,而7月份則減持了37億美元。

這種靈活的持倉調整策略,顯然與網路上一些主張大振幅減持甚至清倉美債的激進聲音形成了鮮明對比。

那麽,為何中國沒有采取更為激進的減持策略呢?這背後涉及到多個層面的考量。

美債並非某些人所宣稱的「廢紙」。 盡管全球經濟環境充滿不確定性,但美國經濟依然保持著強勁的增長勢頭,人均GDP已經突破8萬美元大關。這樣的經濟體量,顯然不是靠幾句「崩盤論」就能輕易撼動的。

此外,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其消費能力對於全球經濟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許多國家的生產出口都依賴於美國市場的支撐。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美國經濟的健康穩定,對於全球經濟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

在這樣的背景下,指望美國經濟崩盤,相當於期盼自己過苦日子。

另外,美債實際上是用美元購買的,而當我們選擇拋售美債時,換回的還是美元。這兩者從根本上講都是以美國的信用作為擔保的資產形式。它們之間存在的顯著差異是美元作為純粹的貨幣並不附帶任何利息收益;美債不同,它能夠為持有者帶來穩定的投資收益。

想象一下,面對兩種本質上相似但收益截然不同的資產,一個能夠為你帶來持續的利息報酬,而另一個則僅僅是一堆沒有增值潛力的貨幣,你會更傾向於選擇哪一種呢?

由於中國長期以來保持的貿易順差,國庫中的美元儲備持續增加。面對這筆龐大的美元資產,如何安全、有效地進行投資成為了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 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債以其穩定的收益性和相對的安全性,自然而然地成為了我們的首選之一。

透過購買美債,我們不僅能夠實作美元資產的保值增值,還能夠為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穩定的資金支持。

有人或許會提出這樣一個觀點:美國可能會選擇性地違約,即對中國持有的美債不予償還。這種觀點在簡體中文互聯網上確實有一定的市場,被視為一種頗具吸重力的陰謀論。 然而,這種看法不僅顯得頗為天真,而且從根本上缺乏邏輯支撐。

且不說從美國的國家利益出發,以犧牲其信用為代價來選擇性違約,無疑是一個短視且極具破壞性的決策。

從技術層面來看,美國也無法實施這種所謂的「定向賴賬」。美債的發行和交易機制相當復雜且完善。在一級市場上,美債由美國財政部代表政府進行發行。而一旦發行成功,這些美債便會迅速進入二級市場進行自由交易。

在二級市場中,美債的買賣雙方與美國政府並無直接關聯,交易的資金也不會直接進入美國政府的帳戶。 這些資金會流向在二級市場上購買美債的接盤者,他們可能是其他國家的政府、金融機構,甚至是個人投資者。

在美國政府拒絕償還對中國的債務之前,我們完全能透過二級市場先行拋售所持有的美債。值得註意的是,中國作為美債的「大股東」, 在短時間內大量拋售勢必會導致美債價格大幅下跌。 這種市場動蕩不僅會影響美國國債的整體形象,更會直接波及到美國在一級市場上新債的發行。

目前, 美國國債的存量已經突破了35萬億美元大關,其中外國投資者持有的份額約為8.3萬億美元,而剩余的26.7萬億美元則主要由美聯準、美國本土的機構、公司以及個人所持有。 考慮到這一龐大的債務規模以及美國國內持債人的廣泛分布,不難想象,為了區區7000多億美元的中國持債而損害整個35萬億。

美國再極端,也不可能做出這種「殺敵八百,自損三千」的愚蠢決定。

綜上所述,美債並非某些人所宣稱的廢紙。它在當今世界的金融領域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是全球投資者的重要選擇之一。

對中國而言,持有美債是一種理性的投資選擇,既符合自身的經濟利益需求,也有助於促進全球經濟的穩定和發展。當然,在未來的日子裏,中國會根據自身的經濟情況和國際形勢的變化,靈活調整其美債持倉策略,以實作外匯儲備的保值增值和全球經濟的共同繁榮。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歡迎關註、點贊@王五說說看,您的支持是對原創最好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