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東方甄選直播間:一味追求增長的惡果

2024-06-03財經

這幾天,東方甄選的直播間吵起來了。原因在於東方甄選直播間也開始「123上連結」的叫賣,支持者和反對者都在爭吵。而在作者看來,在當前的環境下,還在要求「增長」就是過度浪費。

最近,網友翻出了東方甄選的直播間對比,言下之意是東方甄選變了,變成了叫賣式風格。

其實,東方甄選和東方甄選美麗生活是兩個帳號,也一定是兩種風格,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大主播都朝向「李佳琦化」,確實容易引起不適。

主要原因呢,在於東方甄選美麗生活號對於「大眾心理的預期違背」:

  1. 大眾預期東方甄選應該是直播界的一股清流,結果發現和其他直播間也相差無幾:
  2. 大眾預期東方甄選可以保持它的文化基調,結果發現一進直播間全是321叫賣式;
  3. 大眾預期東方甄選可以代表新的直播生態,結果發現在利益面前大家都選擇快錢。

因為大眾預期與平台風格違背,沖突與話題自然會產生,東方甄選也毫無懸念地沖上熱搜。其實,直播風格都是顯性特征,一切商業行為背後的本質都來自於企業經營。

這種叫賣式風格的目的,是為了急速賣貨。這種急速賣貨的本質,無非是企業內部的增長思維。

「增長思維」是我認為現代商業最壞的思維,因為它將一切數據化,只求經營數據的疊加增長,而忽略消費者最感性的需求——體驗。

我舉3個例子:

一、互聯網大廠:為了目標不擇手段

第一個例子是我當年在某大廠工作時,發現大廠對於APP營運的績效考核背後有幾個特別重要的數據:

  1. 使用者留存時長;
  2. 日活躍使用者數量;
  3. 月活躍使用者數量。

為了達成這些目標,通常會使用幾種方法,

  1. 用含有誘惑力的push廣告吸引更多使用者開啟APP;
  2. 設定一些內容欄目反復連結橫跳;
  3. 搜尋結果適當模糊,故意增加使用者搜尋尋找時長等等。

一番操作下來,整體數據都可以提高,KPI也可以完成。但「使用者體驗」,在我看來大打折扣。

比如,PUSH推播的越多,是否會引起更多人對APP的厭惡心理,進而累計為「解除安裝行為」呢?比如,搜尋結果的適度模糊化,是否占用了更多人的時間,從而導致體驗不佳呢?

還有一種更粗暴的思維:「我們平台流量這麽大,不如再開個新內容欄目,這樣可以增加平台的整體效益。」

背後的底層邏輯,就是增長,增長,增長。國內的平台幾乎都是如此,幾乎都看不到界面簡潔、內容清晰、大道至簡的互聯網產品。

快速增長叠代,短期到達一個瓶頸,之後增長放緩,然後整體裁員、陷入口碑危機,最後淪為平庸。這是當代互聯網產品的宿命圈,很多管理層竟然不以為然。

正確的做法,我認為是專註,專註某個領域的核心要素,打造為工具+內容的體驗生態,增強使用者對於平台的依賴性,而非增長性。

二、南城香等外賣平台:為了增長設計陷阱

我早餐愛吃南城香,因為它的豆漿和蛋鮮奶油條的產品,讓我覺得放心和幹凈。但同時,它的點單系統真的令我厭惡到一定程度。

比如,兩根油條+一碗豆漿,差不多是個成年男性的早餐飯量標準。但是,這樣的組合達不到起送標準,所以你必須湊單,這是外賣平台的慣用伎倆。

其他平台可能加個雞蛋就夠了,但是南城香不行,它設計的標準更誇張一些,我必須每次加一份十幾塊錢的餛飩或者其他什麽才夠。

問題是,吃不了啊。所以,一般情況下,吃不了的食物要不浪費了,要不留在中午當午餐了。

對於南城香來講,這樣的設計提升了店面銷量,老板月底一算賬多賺很多錢,不亦樂乎。然而,它在累計我對於這個品牌的厭惡程度,如果這種厭惡累計到一定程度,我可能就放棄這個品牌了,哪怕去吃麥當勞、肯德基,也不再光顧南城香了。

背後的核心,其實就是體驗感。體驗感一次不佳,可以忍受;體驗感兩次不佳,可以湊活;體驗感十次不佳,直接放棄。

這種消費邏輯,沒有數據支撐,但就是真正的行為想法。這也是我認為的增長背後的風險。

三、小紅書等內容平台:自殺式增長邏輯

小紅書定位為「生活方式社交平台」,在原有的發展過程中,具有大量高階女性種草,極具「美好生活倡導者」的引導角色。

原有圖文形式的組合,與抖音和快手具有極大差異化,剛好收割了那些不願意發視訊的粉絲。但最近半年到一年,小紅書平台總是給我推播訊息,鼓勵「視訊創造」進而扶持流量。

鼓勵視訊創造的背後是什麽?

  1. 獲取更多形式和流量;
  2. 內容向短視訊化發展。

在我看來,這是「自殺式」增長行為。

明明最有優勢的是「美圖+美文」,現在天天鼓勵視訊創造。吸引那麽多抖音和快手的博主來幹什麽?小紅書不可能成為第二個抖音或快手,它只能成為第一個小紅書。小紅書的策略應該是加大「圖文內容」的引導和投入,並非全部內容視訊化。這很危險。

「為了增長而行為」是當今商業體的基本思維,它本質上是擴長思維,而非體驗思維。體驗思維諸如胖東來,「不做大不誇張」,保持極致體驗;「藥價利潤太高開除高管」,保持良性口碑。

非增長思維,而不愁增長;增長思維,卻總是虧空。這其實是所有公司都要學習的理念,也就是大家經常喊的「少即是多,多即是少」。

日趨過剩的當今產業生態格局中,「增長思維」就是過度浪費,而「體驗思維」才能保持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