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誰又害了中國光伏

2024-10-18財經

誰又害了中國光伏

當外人對行業的印象還停留在爆發與暴富之際,中國光伏似一夜間又入寒冬。

到此輪股市大漲之前的9月18日,光伏行業幾乎集體巨虧,八大上市企業更是市值合計蒸發1.44萬億元。9月27日美國又將對華光伏電池關稅提至50%,海外壁壘再度被加高。

命運多舛的光伏再次遇劫,它是走向新高的再次洗盤,還是曾經的好日子就要一去不返了?

早在各大企業拼命擴張之時,業界就想到中國光伏又會有這一天。

但沒想到這一天來得這麽快,還這麽猛。

隆基綠能常年穩坐「光伏一哥」寶座,2022年、2023年,其每年凈利都超百億,但2024卻遭遇史上最大滑鐵盧,僅上半年就大虧52.43億元,成了光伏「虧損王」。

「雙料巨頭」通威股份、「矽料之王」大全能源、「矽片龍頭」TCL中環,也都大虧。

2022年通威還以257億元的利潤一舉坐上光伏盈利王的寶座,但到2024年上半年轉頭大虧31億元。

大全能源在2022年矽料高光時刻創下超190億元的業績,2024年上半年直虧6.7億元。

TCL中環2023全年凈利潤34億元,2024上半年大虧30億元。

稍好一籌的元件巨頭阿特斯、天合光能、晶科能源,雖守住了利潤為正,但凈利同比亦大幅跳水。

業績大虧之際,光伏巨頭的市值也大幅縮水,創始人們身家飛流直下

巔峰時刻,光伏8巨頭市值合計高達1.86萬億元,到9月18日已僅剩4244億元,短短3年蒸發掉1.44萬億元!

光伏大佬的財富也被吞噬大半。

隆基曾以超5400億元市值笑傲整個光伏業,如今市值驟降超八成,不足千億元, 創始人李振國、李喜燕夫婦的身家曾超千億,如今不足200億元。

通威市值最高峰達3050億元,如今僅落得820億元, 「世界矽王」劉漢元也從1070億元的身家縮水至如今的290億元。

元件巨頭晶澳科技市值從巔峰的1900億元跌落至如今的330億元,創始人靳保芳其家族身家已由865億元跌至156億元。

……

一眾光伏中小玩家們的結局就更為慘淡。

今年前8個月,已有10家上市光伏企業被ST, 多家上市光伏企業被強制退市,ST陽光、ST億利、ST愛康、ST航高先後告別A股。ST旭藍、*ST嘉寓、*ST中利等諸多光伏公司則退市風險高懸。

上市的退市,沒有上市的則可能再也趕不上資本的車了。

2024年以來,沖擊上市的光伏企業中潤光能、潤陽股份、大族封測、陸海新能等紛紛終止IPO,其中一些中小玩家已滑向破產的邊緣。

更讓人憂慮的,還不是當下的虧損,而是未來可能更具挑戰。

光伏二十年,已經幾輪周期,幾度人仰馬翻。

2008年-2013年是光伏賽道極寒時刻的首現。

在歐洲補貼暖風下,中國光伏業自2000年起快速起勢,成為世界光伏引領者,並湧現出 全國首富無錫尚德施正榮、江西賽維彭小峰,地方首富河北首富苗連生等一批首富級的爆發者。

這些巨擘們疾風驟雨般地上場,最終卻大多轟然倒下,黯然離場。

「光伏拓荒者」施正榮攜無錫尚德於2005年登陸紐交所,以186億身家一舉成為中國首富。大幹快上下,2010年、2011年尚德以1.5GW和2GW的元件出貨量,連續2年登頂世界第一。期間,這位首富一度雇6名保鏢,花20萬包機達沃斯論壇,一口氣買下數十輛豪車:

見不同的人,開不同的車……

在施正榮成為首富這一年,30歲的彭小峰踏上了他的「命運之旅」。

2005年彭小峰在江西新余市創辦了賽維LDK,僅2年就帶領公司在美上市,以400億元身家登頂全國首富。期間,這位新晉首富壯誌滿懷:要把賽維打造成全球最大的多晶矽企業。2008年他欲豪擲120億開建萬噸級矽料產線;2011年更是逆勢加碼,要在呼和浩特再建一個6萬噸級矽料產線。

江西的彭小峰登頂全國首富之際,河北的苗連生也正加速沖刺。

2007年,時年51歲的苗連生攜英利登陸美股,以近140億身家登頂河北首富。他奉行逆勢擴張、低價競爭、產業一體化的策略。2008年成立六九矽業,殺向多晶矽,在成功試產後,英利1號院裏掛上了「全球最完整產業鏈」的牌子。彼時,塔克辛心滿滿:

「英利說漲就漲,說不漲就漲不起來,全世界的話語權在我這」。

與這些雄心勃勃的領軍者相伴隨的是,整個中國光伏業的大爆發。 至2008年,國內多晶矽企業飆至上百家,產量從2005年的60噸狂飆到2008年的4000噸以上。

就在各路人馬只爭朝夕擴產之際,2008年一場金融海嘯席卷全球,歐洲取消補貼政策,海外市場溫度驟降,而國內市場尚不成熟,快速堆積的產能紛紛因此成了負資產,讓各大公司陷入業務停滯、財務失血的困境。

2005年-2008年,多晶矽價格從每公斤40美元飆至500美元。為釘選價格,2006年施正榮與美國多晶矽巨頭MEMC釘選50億-60億美元的價格簽訂了多晶矽供應十年長單,但2008年多晶矽價格在一年內暴跌至40美元。釘選了高價長單的尚德因此面臨成本,以及歐美「雙反」導致市場潰敗的雙重打擊。

最終,幾年時間的掙紮之後,2013年尚德破產,超500家債權人170億元的資金追討無門。曾經的光伏帝國就此崩塌。

昔日首富彭小峰、苗連生也無一幸免。

他們豪賭多晶矽,卻不幸以最大馬力的投資踏入了多晶矽最殘酷寒冬的深淵。賽維百億下註的矽料廠,英利旗下六九矽業的量產,都是投產即巨虧,產越多虧越多。

至2011年底,賽維已負債300億元卻依然持續出血。最艱難之際,彭小峰一個月暴瘦10斤,世界多晶矽之王的夢碎。2016年賽維因資金鏈斷裂宣告破產,數家銀行250億的資金追訴無門。

英利自2011年起也是連續四年虧損,2015年150億元負債壓頂之下,兩筆24億元的債務違約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苗連生也因此虎落平陽,2019年英利清算之際,曾經豪情萬丈的他目標已只是:

「將自己從失信人名單中放出」。

回望那一場災難性行業劇變,海外市場受阻固然是原因,但更重要的因素還是激進擴張導致的產能過剩在短期內無法逆轉,撐不起漫長市場出清的企業,一個個被洗出局。

最終,2008年的400家光伏企業,到金融危機後,僅約50家存活。

2017年,已是光伏逆變器王者的陽光電源總經理曹仁賢,談及此事無不痛心疾首:這麽多年走過來,我們這麽多老朋友、老搭檔的企業一個接一個死去,這是我難以接受的。

歷史驚人地相似,此次光伏寒冬,同樣有全球市場的變化,但更重要的,依然是超越市場發展的產能擴張。

2020年以來,整個光伏在雙碳戰略引領下一路狂飆。

首先是,資金在巨大政策利好之下瘋了般湧向光伏賽道,為大擴產提供了充足彈藥。

借助資本市場對光伏的追捧,天合光能、大全能源、晶科能源都在2020年-2022年相繼登陸A股。甚至做白酒的、搞地產的、栽園林的也開始轉行光伏……只要和光伏沾邊,都很容易獲得資本青睞。

地方政府也加入搶「光」大戰。與第一輪產能周期相比,其對新能源招商引資的力度更是空前絕後。

在宏觀產業政策刺激,資金和地方政府追捧,以及市場尤其國內市場的快速繁榮之下,2020年以來光伏巨頭們無一例外掀起了大規模擴產競賽,行業巨頭更是紛紛走上全產業鏈的一體化模式,從上遊到下遊把產能復制一遍,試圖從頭到尾一魚通吃。

擴產大戰之下,光伏企業殺紅了眼。 早在2022年,產能過剩的預警就曾在業內響起。但彼時大家只當是聽「狼來了的故事」,不但不減速步伐,相反更加高歌猛進,認為光伏前景廣闊,談產能過剩是杞人憂天,即使真的過剩,過剩的也是別人,而不是自己。

沒想到,轉眼間「狼就真的來了」。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光伏行業總產值已超1.75萬億元,由此帶來的是整個產能大幅增加並向過剩一路狂奔。以元件為例,2023年中國光伏元件產能已是國內需求量的4倍、全球需求量的2倍。

持續嚴重的供大於求之下,2023年下半年以來,光伏價格戰「槍聲」不斷,年末企業裁員訊息不脛而走。2024年以來,光伏矽料、矽片、電池、元件價格更相繼跌破成本線,「生產即虧損,投產即破產」的場景正在再現。

曾經拼命擴產的光伏巨頭們也開始回頭是岸:一方面努力聯合起來避免價格惡戰,一方面主動減產停工止血。但即便如此,產能出清也是不可避免,有光伏大佬就預言:

今後兩三年會有超過一半的光伏企業結束市場。

光伏二十年,產業三落四起,生生死死的周期似乎已成為光伏業的宿命。

對於此輪產能過剩調整的周期和深度,光伏大佬也不得不承認,目前只是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難度,卻看不到這一難度的長度。據彭博新能源預測,2024年全球新增光伏裝機需求為574GW,但中國光伏主環節產能已全部超1000GW,即所有主環節都在過剩。

而與上一輪光伏周期不同,壓力也更大的是,目前海外市場前路變得更加艱險。典型如曾被寄予厚望的美國市場,中國光伏企業就面臨雙重打擊:一是貿易保護主義不斷加碼關稅壁壘,一是政府持續透過補貼、排他與歧視性產業政策扶持本土光伏企業。

據統計,美國2022年出台的【通脹削減法】,提供了高達3690億美元補貼,扶持包括本土光伏產業在內的清潔能源產業。以美國第一太陽能公司(First Solar)為例,據其2023年財報,其全年8.31億美元凈利潤中約6.597億美元來自政府補貼。

此一支持下,美國光伏企業也正不斷擴大產能,不但給中國光伏進入美國市場制造了障礙,而且可以預計,也會在全球市場與中國企業競爭,並不可避免地吞噬中國光伏在海外的市場份額。

巨頭們自然也都清楚未來的挑戰,並早已開始調整航線,但大家的策略卻顯然各有不同:

如兩大巨頭,隆基綠能一邊奉行「不領先,不擴產」的審慎策略,一邊在技術路上尋求突破,把寶押在BC路線上,寄望能如此前押註單晶矽般逆勢創造神話;通威股份卻是逆勢擴張,以期再次透過逆向投資鞏固其壟斷地位。

阿特斯開始主動放棄內卷,將策略變成利潤和現金流比發貨量更重要;TCL中環則似乎想以犧牲利潤搶占更高的市占率,不過在業績大虧後似乎又開始改變了路線。

當然,無論自家是否在減產,各家也希望並呼籲行業能夠更加團結,避免內卷。

10月12日,TCL中環董事長李東生,通威股份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隆基綠能董事長鐘寶申,晶科能源董事長李仙德,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正泰新能源董事長陸川等中國光伏半壁江山齊聚央視【對話】,談論中國光伏的何去何從,並提出自己的看法。

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直言,無序內卷,低價競爭,從來沒有贏家,光伏業不可能有高品質發展。

晶科能源董事長李仙德慨嘆:面對資本市場、元件價格、公司業績的跌跌不休,我們似乎也找不到解決的方法。技術的口水戰,專利的訴訟,政策的糾結,我們似乎又找到了推卻的理由。

隆基綠能董事長鐘寶申則強調,越是極端條件、越是充滿不確定性,越是考驗行業和企業的底線與底氣,越要篤定地堅守長期主義。

供需失衡、行業內卷、出口受阻,此輪寒冬會讓行業重組新生,還是就此沈淪?光伏巨頭們則都傾向於相信: 產業有周期,每一次市場震蕩,都在漸進式地孕育重大的產業突變。

他們看到的機會包括:

其一,構建行業新生態是重中之重。

「獨行快、眾行遠」,鐘寶申表明態度,合作共贏,才能揚帆遠行;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呼籲要形成基於「健康默契」的行業自發調節機制;TCL中環董事長李東生坦言要有更好的競合觀念;高紀凡倡導構建協同發展新生態。

其二,創新是破局之道。

在鐘寶申看來,創新是中國光伏發展的根本動力,也將是本輪困難周期的破局之道。朱共山直指,光伏技術革命性突破的視窗期已經來臨,要帶動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和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同步發生。

其三,海外孕育新希望。

作為全球化先行者的李東生認為,要拓展全球化開啟更大成長空間;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則在歐美等發達市場之外,看上了「一帶一路」,認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新能源會給中國光伏孕育新機遇。

不過眼下而言,中國光伏企業的最大任務,依然是活下去。當大家都開始為活而努力,每一個置身其中的人,活得更困難,也就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