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財報季企業伴生輿情危機?公關專家熱議觀輿衛士引領公關新變革

2024-10-18財經

作 者 | Han

三季報披露高峰將至,在釋出最新經營業績之際,企業又將接受輿論的考驗。

近些年,這樣的輿情考驗難度越來越大,公眾的目光正變得更加敏銳挑剔、甚至苛刻。尤其是對於上市公司而言,高管變化、股東減持、薪資波動、遭遇處罰,任何微小的變化都可能演化成為一場難料的輿情洪流,沖擊公司市值和企業形象。

輿情危機處置難度越來越高,誰來幫一幫企業管理者和公關從業者?人工智慧時代,AI給出了絕佳的解決方案。

10月16日(周三)下午2點,由北京領訊時代文化傳媒有限公司(BT財經)主辦的「上市公司財報季·AI賦能輿情危機處置線上沙龍」成功舉辦。 AI科技工作者、企業公關專家、媒體從業者和數十位上市公司管理者齊聚,展開了一次全面的探討。此次會議由「觀輿衛士」AI輿情辦公系統產品經理熊平主持。

在主題演講部份,分別來自媒體、AI科研界、科技產品界和公關行業的四位嘉賓,依次從不同視角分享了他們眼中的輿情「智馭」之道。

沙龍齊聚行業大咖

北京領訊時代文化傳媒有限公司CEO張津京首先發言,以資深媒體人角度分享了【財報季輿情環境分析與挑戰】。 他分析指出,當下輿情問題之所以應對難度大,背後有傳統方式局限、資訊過載困境顯現、精準響應難度升級、企業內部有跨部門協作難題等多重原因。

結合對輿論場的深度觀察,張津京總結出張冠李戴、舊聞新作、移花接木、情緒放大四類當下常見的輿情挑戰。他詳細舉例道,比如「情緒放大」,一些上市公司明明是按照早早就合規公布的減持計劃進行操作、完成了對投資者負責的要求,但只是在減持常規信披流程裏剛好遇上了財報季,就被輿論場施加情緒、被錯誤解讀為「業績令股東失去信心」,是非常遺憾的事情。

因此,用AI的智慧力量,幫助維護品牌信譽的穩定,是一件每家上市公司都應該重視的事情。

隨後發言的美國矽谷人工智慧研究學者Tom Kong,站在科技工作者的角度,帶來了【AI技術在輿情決策與應對處置中的套用】主題演講。

Tom Kong首先分享了自己對AI最前沿技術的觀察。比如「多模態」特征顯示,當下的AI能夠辨識和輸出更深情、更誇張、更諷刺等帶有感情色彩的語言。

Tom Kong還以特斯拉、SpaceX創始人馬斯克收購社交媒體平台推特(現名為X)舉例:「馬斯克為什麽要收購推特?回歸到AI本質,不止在於算力,而在於彈藥——也就是更高品質的數據。對馬斯克來說,OpenAI等企業獲取到的是過往數據,但面向未來,更大的圖景在於X上的海量數據。而這也是當下矽谷的研究熱潮。」

「流量是根本,誰掌握了流量,誰就掌握了輿情。而流量通常在社群裏」——這樣的觀點也佐證了企業深層次關註輿情是一件越來越難但也非常重要的事情。畢竟,為了貼近流量、貼近人群、貼近年輕人,就連美國總統大選候選人也都在把競選「AI化」。

而對於AI技術對輿情管理的前瞻,Tom Kong表示,過去的輿情管理是看各個社群在談什麽、關註什麽,現在AI對多模態的理解更加深刻,就應該對人們產生內容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觀測,甚至還要對AI產生內容進行監測檢測。

Albert Yu是國內將AIGC技術落地到輿情領域的先鋒。在【生成式AI在輿情領域的套用與挑戰】演講裏,他分享了中國第一個AI輿情辦公系統誕生的歷程。

Albert Yu回顧研發歷程,透露「觀輿衛士」AI輿情辦公系統絕非一蹴而就,而是從專註合規檢測的「合規寶」、AI智慧解讀公司財報的「財報瞬息」等各代產品一路更叠前進演化而來。

為什麽有的人覺得AI是工作的絕佳助手,有的人卻覺得玩不轉?Albert Yu分析了AI的科技幻覺和局限性等特點。在幫助聽眾了解了這樣的AI特性後,他進一步揭開AI輿情辦公系統的面紗,用多個具體事例展現了AI技術參與到輿情風險事前、事後和日常管理。

在Albert Yu的展示裏,「觀輿衛士」既可以深度檢測輿情,還能快速生成撤稿函、回應稿、投訴函、舉報函等公文,撰寫完成度極高的輿情報告。比如某一自媒體對大型國有銀行的財報解讀存在多組數據錯誤,「觀輿衛士」能夠快速辨識並協助公關人員撤稿。

對於「觀輿衛士」的後續創新,Albert Yu提出了繼續叠代最佳化演算法、數據安全強化和跨領域融合創新等方向,意在繼續擦亮這把AI輿情管理利刃的鋒芒。

天道智連網路科技創始人許熙堃,在公關行業中率先嘗試將AI輿情辦公系統全面融入服務,並獲得了客戶的滿意。他在【公關公司的AI輿情處置實踐】裏分享了案例。

「原來人力做不到的地方,‘觀輿衛士’都能很好應對」,已經深耕公關領域多年的許熙堃表示,這個AI輿情辦公系統的網路口碑管理、輿情應對管理,幫助行業從基於人工經驗的工作模式,跨越到AI高效輔助工作的新時期。

「輿情總是令人焦躁,要面對很多很復雜的情況」,許熙堃分享使用感受時坦言,「如今有AI,讓輿情應對不再窘迫」。

「以往的思路已經過時了,企業和政府時刻面臨新的輿情挑戰。」許熙堃給出具體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互聯網重大輿情事件超過1800起,通常3個小時就會快速傳播發酵,85%的網民會因負面輿情對企業產生負面印象,如果處理不當則會繼續發酵。而利用「觀輿衛士」AI輿情辦公系統,可以幫助客戶很好地應對突發輿情。

主持人熊平總結,「觀輿衛士」AI輿情辦公系統就像一把寶劍,在輿情分析師的手裏,就能被遊刃有余地揮舞,給企業帶來影響深遠的長期價值。

在隨後的圓桌環節,工業和資訊化部【網路安全產業人才崗位能力要求】標準主要起草人之一、原中國企業報社中國企業新聞網常務副總裁、中正輿情機構聯合創始人方飛,HTC公司中國區公共關系總監韋戍文,三棵樹塗料股份有限公司高級輿情分析師劉穎,發言嘉賓許熙堃以及主持人熊平參與了進一步的討論。

方飛再次強調,輿情對上市公司影響越來越大,是不得不去面對的重要問題。應對預案是非常重要的防線,但是也確實存在不足。不足在哪裏?怎麽利用AI去補足這些漏洞?傳統的積累和AI帶來的新理念,二者應該怎麽有機結合才能實作1+1>2?

2006年進入科技行業公關的韋戍文分享,過去沒有「觀輿衛士」這樣整合了AI方法論的成熟工具,事實、企業的角度、公眾的感受,是三個獨立的事情,而公關主要負責的就是把企業和公眾感受拉平。

鑒於上市公司通常規模較大、決策鏈條長,有偏差很難糾正。基於韋戍文自己的經驗,上市公司的體系還存在決策依據「重監測而輕反應」「多理念而少模擬」等問題,且輿情危機模擬時的烈度比較低、參與的部門少。 「除了公關、市場、核心業務部門,法務、政府關系部門等也要參與進來,提高全員的全員輿情意識,結合「觀輿衛士」AI輿情辦公系統,熟悉輿情處理。

劉穎也分享了類似感受,她表示近期對「優秀的危機公關團隊會把95%的問題消滅在風險和問題階段」這句話深有感觸。她以自身企業為案例,表示身處的建築塗料行業和地產行業的周期波動,曾經的上市公司正常信披一度超預期地演變為斷章取義的炒作。經驗教訓就是必須修正企業流程,使輿情管理系統化、規範化、流程化。

在使用「觀輿衛士」AI輿情辦公系統後,能夠有效幫助工作人員及時發現問題、應對問題。後續再次發送公告時,都要借助「觀輿衛士」進行高效的輿情分析預演,原本兩三天的工作量也能在一天左右時間裏輕松完成。

許熙堃也補充強調,對於企業公關人員、品牌和市場人員,「固定動作」要做好。掌握「觀輿衛士」AI輿情辦公系統等工具的使用非常重要,平時的熟練使用和經常預演,是隨時應對高級別輿情事件的基礎。

方飛最後總結道,目前構成上市公司輿情風險的來源很多,從人事薪酬變動、到股權變化,這些風險點都要被著重考慮放進預案,在AI輿情辦公系統中多預演模擬。主持人熊平也站在產品經理角度表示,要根據這些珍貴的使用者一線反饋來完善「觀輿衛士」,助其成為日臻完美的AI輿情辦公系統。

互動的最後特別開放了現場測試側換。熊平演示了「觀輿衛士」對存量房貸利率下調等真實案例的輿情分析,以及這一輿情辦公系統如何手把手協助使用者完成從監測到投訴、再到生成撤稿函和輿情分析報告的全流程。

不僅能夠監測處理文章,對於網路視訊,「觀輿衛士」AI輿情辦公系統也能妥善監測和處理。 現場演示顯示,「觀輿衛士」可以高精度辨識視訊音訊、文案是否侵權,還能對侵權點位進行螢幕擷取和示意,幫助使用者快捷生成報告,第一時間管理視訊類的輿情風險。

什麽是觀輿衛士?

據透露,觀輿衛士是中國目前唯一的生成式AI輿情辦公系統。相較具有「眼睛發現」功能的輿情監測系統,觀輿衛士是輿情管理的「大腦和雙手」,它幫助使用者分析、預判、總結輿情,並親自為使用者撰寫輿情回應稿、投訴函、評論員文章等等。

值得強調的是,觀輿衛士整合了最前沿的大語言模型技術,並經過法律、輿情等方面的數據訓練,能夠提供一站式、全流程的輿情應對解決方案。觀輿衛士還是中國目前唯一專註政府輿情安全應急處置的大語言模型套用。2024年8月1日,觀輿衛士受邀參加了第12屆互聯網安全大會AI創新獨角獸大賽,並從150個候選計畫中脫穎而出,晉級前十強。

觀輿衛士的研發方是北京領訊時代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同時也是本次沙龍的主辦方,北京領訊時代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旗下擁有中國資本市場頭部財經KOL——BT財經,專業從事財報數據解讀。公司系國內唯一同時擁有境內金融資訊服務備案與深度合成服務演算法雙備案的文化傳媒公司。公司聚集了包括美國AI人工智慧專家、國內資深及留美海歸演算法工程師、自然語言處理專業博士後、國內知名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律師、高級網路輿情分析師、財經媒體人、公關營運等100人+的國內外精英團隊。

北京領訊時代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於2023年開始大語言模型在網路輿情領域套用的深度探索,成功研發出輿情風險管控AI智慧平台觀輿衛士,並在短時間內完成了產品的多次叠代,目前已小範圍投入市場,得到政府、央企、國企等重要合作夥伴的高度認可。

作 者 | 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