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管濤:如何看近年來中美經濟總量對比的波動

2024-02-13財經
作者為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
2023年,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實際增長5.2%,名義增長4.6%,按市場匯率(年均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折算,名義GDP為17.89萬億美元;美國實際增長2.5%,名義增長6.3%,名義GDP達27.36萬億美元。同期,中美名義GDP之比為65.4%,繼上年下降5.9個百分點後又回落了4.2個百分點。
2022和2023年,中國實際GDP增速分別高出美國1.1和2.7個百分點。在中國實際GDP增速領先美國的情況下,兩國經濟規模差距連年擴大,一是因為美國通脹高而中國通脹低,中美名義GDP增速差距逆轉。2017~2021年,中國名義GDP復合平均增速高出美國4.4個百分點,2022和2023年卻分別低了4.3和1.7個百分點。二是因為在內外部因素綜合作用下,人民幣匯率遭遇階段性調整。過去兩年,年均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分別下跌4.1%和4.6%。
前述經濟現象引發了關於中國經濟追趕是否見頂的討論。然而,當前兩國經濟均是「兩低一高」,只是產出缺口方向不同,中國經濟潛在增速領先美國較多的狀況並未改變,「見頂論」恐言之尚早。2020~2023年,中美復合平均增速分別為4.7%和2.0%,較2015~2019年分別低了30%和22%。只不過,美國實際經濟增速高於潛在增速,指向正產出缺口,低增長伴隨著低失業、高通脹。中國實際經濟增速低於潛在增速,指向負產出缺口,低增長伴隨著低通脹、(結構性)高失業。這是中國實際GDP增速快於美國,卻給人感覺中「冷」美「熱」的關鍵所在。但同時也意味著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速仍在5%左右,依然超出美國潛在增速約3個百分點。
實際經濟增速偏離潛在增速較多、物價漲幅過高或過低均非常態,未來都要向均值回歸。在經濟過熱的背景下,美聯準啟動了四十年來最快、最陡峭的緊縮周期。到2023年底,美聯準青睞的個人消費支出(PCE)和核心PCE通脹同比分別為2.6%和2.9%,較2022年7.1%和5.6%的高點明顯回落。自2023年9月起,美聯準連續四次跳過加息,於12月份會議暗示加息結束,並在2024年1月份聲明中刪除了考慮額外緊縮的表述。即便如此,美聯準依然強調在對通脹持續邁向2%更有信心之前不認為降息是適宜的。
最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上調2024年美國經濟增長預測值至2.1%,1月份美國新增非農就業創一年來新高,均顯示美國經濟有「不著陸」跡象,反映美聯準反通脹任務尚未完成。鮑威爾曾多次表示,為讓通脹進一步回落,需要容忍美國實際經濟增速低於趨勢值。這意味著美聯準或將更遲更少地降息,進一步抑制美國名義GDP過快增長的勢頭。相反,為彌合負產出缺口,中國將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強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這將推動國內通脹溫和擡升,改變名義GDP增速偏低的局面。2023年底,中國增發1萬億國債並提高赤字率,日前又宣布了2022年以來最大振幅的降準。
影響兩國經濟對比的匯率因素也是非線性的。在匯率靈活的情況下,沒有只漲不跌也沒有只跌不漲的貨幣,而且漲多了會跌、跌多了也會漲。當匯率由市場供求決定時,市場匯率是內生而非外生的,圍繞經濟基本面對應的均衡匯率水平上下波動,同時會經常出現偏離基本面的過度升貶值。
匯率漲跌是經濟執行的結果而非目標。將「強大的貨幣」列為建設金融強國的六大核心關鍵金融要素之一,不等於追求人民幣對外升值,而是讓匯率反映經濟基本面,發揮促進宏觀經濟穩定和國際收支平衡的穩定器作用。中國政府提出,到2035年人均GDP達到中等已開發國家水平,有人將人民幣升值列為其實作的前提條件之一。然而,更為可能的路徑是,若中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回歸潛在產出水平,將有助於順利實作前述遠景目標,同時人民幣對外幣值企穩回升也將水到渠成。
此外,進行各國經濟比較,除用市場匯率折算外,還可以用購買力平價(PPP)匯率。購買力平價是根據同一種商品和服務在不同國家的售價是相同的一價定律,來反映各國商品和服務綜合價格的比例關系。以此作為國際經濟比較的貨幣轉換系數,可以消除各國間的價格水平差異,能更真實反映各國及世界經濟實際規模和發展變化。與市場匯率相比,購買力平價受短期因素影響較小、穩定性較強。當然,該方法也有不足之處,即不可貿易的商品和服務是不可比的,難以準確估價。
根據IMF測算的購買力平價折算,中國相對美國的經濟差距近兩年是繼續收窄而非擴大。受益於國內低通脹,2022和2023年人民幣購買力平價匯率分別為3.99和3.81元人民幣/國際圓,各同比上漲4.7%。同期,中國名義GDP分別折合28.35萬億和29.84萬億國際圓,與可比口徑的美國名義GDP(美元的購買力平價匯率為1美元/國際圓)之比為117.3%和121.0%,分別同比上升0.7和3.6個百分點。
市場匯率與購買力平價匯率各有優劣、各有用途,難以相互替代,可以相互補充。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通常會提供這兩種方法測算的各國及世界經濟總量,以及購買力平價加權的世界經濟增長及各國經濟發展對世界經濟的貢獻。
綜上,應理性看待近年來中美經濟規模對比的波動,既不能掉以輕心,也不必過分渲染。實作中華民族復興偉業,取決於我們能否做對事情。我們要保持戰略定力,堅持宏觀調控與結構調整並重,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引領,著力推動高品質發展,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推動中國實際經濟增速回歸趨勢值,並盡可能長時間維持潛在增速處於中高速區間。
責編:史健 | 稽核:李震 | 監審:萬軍偉
(來源: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