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為經濟向上結構向優提供堅強能源保障

2024-10-14財經

業內普遍認為,近期的一攬子增量政策將對能源領域產生積極影響,特別是在促進新能源投資、提高能源效率和改善企業營運環境方面,從而進一步增強能源對實體經濟的支撐能力。

▲圖為山西省運城市平陸縣東石山100百萬瓦農光互補光伏發電計畫。人民圖片

「一子落而滿盤活」。隨著一系列重大舉措的推出,作為現代社會的血液,能源將更加有力保障高品質發展和高水平安全。

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對當前經濟形勢進行深入分析研究,並就後續經濟工作作出安排;9月2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一攬子增量政策的落實工作;10月8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釋出會上,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詳細闡述了系統落實一攬子增量政策的具體舉措,即加力提效實施宏觀政策、進一步擴大內需、加大助企幫扶力度、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努力提振資本市場等五個方面,以紮實推動經濟向上結構向優、發展態勢持續向好。

業內普遍認為,近期的一攬子增量政策也將對能源領域產生積極影響,特別是在促進新能源投資、提高能源效率和改善企業營運環境方面,從而進一步增強能源對實體經濟的支撐能力。

能源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用能保障是支撐高品質發展的關鍵。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趙辰昕介紹,為加強要素配置保障,助力實體經濟發展,國家發改委進一步明確了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的具體舉措,即有效拓展增量用能空間、深入挖掘存量節能潛力和加力實施國家重大計畫能耗單列。

積極拓展增量用能空間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有火電、鋼鐵、非金屬礦產品、煉油焦化、化工和有色金屬六大高耗能行業,這些行業的總能耗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50%以上。

與此同時,發電、制造建築、交通運輸是中國三大主要碳源。以建築領域為例,2020年,全國建築全過程能耗總量為22.7億tce(標準煤),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為45.5%。其中,僅建材生產階段能耗就達11.1億tce,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為22.3%。

建築行業作為能耗大戶,低碳和零碳目標給其帶來機遇和挑戰,這將涉及建築行業的大變革和用能觀念的改變。建科公共設施營運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哲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建築綠色低碳轉型是中國實作「雙碳」目標的重要領域,在碳達峰碳中和的「1+N」政策體系中,【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十四五」建築節能與綠色建築發展規劃】等政策明確了建築綠色低碳轉型路徑,建築節能行業向縱深發展將成為必然趨勢。建築材料生產及建築執行階段是建築全過程能耗和碳排放的主要來源,因此,節能減碳的路徑也很清晰,主要針對建材生產和建築執行階段。比如,推廣綠色建築材料,選用永續、有機、環保的建築材料,減少對環境的影響;透過合理的建築設計,減少建築總能耗及溫室瓦斯排放。

業內認為,減少高耗能行業用能,拓展增量用能空間至關重要,這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重要舉措,對於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推動全球永續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十四五」以來,國家發改委透過完善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政策,已經明確不再將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費納入能耗調控。隨著可再生能源的快速發展,這項政策可拓展的用能空間逐步擴大。從目前的情況看,用好用足這項政策,還有不少需要加力的地方。為此,近日釋出的增量政策進一步明確,在開展固定資產投資計畫節能審查和節能目標責任評價考核時,要嚴格將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費量予以扣除,以此引導地方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鼓勵透過購買綠電綠證增加可再生能源消費,從而為經濟社會發展騰出增量用能空間。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孫傳旺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主要的增量用能管理措施包括能耗監控、需求預測和資源排程等手段,相關交易機制涵蓋用能權交易市場、綠電交易市場和碳交易市場等形式。在確保用能需求的基礎上,可以透過建立靈活的能耗管理制度、實施有效的市場化交易機制,發展清潔的綠色低碳技術,降低能耗強度並擴充套件增量空間。推動用能方式轉型升級和電能替代,是實作經濟社會能耗雙控與碳排放雙控的重要手段,有助於減少各部門碳排放,提升整體環境品質。

「當前的增量用能空間,實際上仍遵循與經濟發展相協調的規律執行。目前,中國正全力以赴保障經濟高品質增長。」中國新能源電力投融資聯盟秘書長彭澎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當前的增量用能主要表現為電能的增量需求。為此,相關部門積極推進電能替代工作,包括電動汽車發展以及電鍋爐等其他電裝置的普及。此舉旨在實作電能對煤、油、氣等傳統能源的替代。目前,這些措施正在有序推進並逐步落實中。」

有效挖掘存量節能潛力

除了拓展增量用能空間,挖掘存量節能潛力同樣重要。目前,中國全社會存量用能規模約為「十四五」新增用能空間的10倍,深入挖掘存量節能潛力能夠為經濟社會發展騰出巨大用能空間。「我們將統籌運用中央預算內投資、超長期特別國債等資金渠道,結合深入實施‘兩新’等工作,加力支持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裝置更新,以存量挖潛積極保障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的合理用能需求。」趙辰昕說。

記者采訪獲悉,為有效抑制不合理新增用能需求,國家發改委已明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計畫盲目無序上馬。與此同時,鼓勵地方透過購買綠電綠證增加可再生能源消費。

孫傳旺表示,當前中國全社會存量用能規模與新增用能空間的差距,展現出巨大的節能降碳潛力與用能增量空間。未來應聚焦於提升清潔能源使用占比,積極推廣生產裝置智慧化和低碳化管理,從需求側和供給側形成合力推動能耗控制與用能增量。中長期來看,節能降碳工作的重點在於加強政策引導與市場激勵,推動可再生能源技術創新與能源市場化交易,提高可再生能源滲透率,降低節能增量成本。

彭澎認為,未來,能源結構將發生重大轉變。以往,我們著重強調節能的重要性,但隨著大量風電和太陽能電力並入電網,現在更希望企業具備彈性用電能力。也就是說,在電力供應充足時,企業能夠增加電力使用;在電力供應緊張時,企業能夠相應減少電力消耗。這一轉變過程將透過市場機制進行引導和實作。透過市場機制的引導,采取分時電價策略,即在不同時間段設定不同電價,以此逐步培養使用者的電力使用習慣。這種彈性用電模式能促使企業更多地使用綠電,尤其是在風電和太陽能大發時間段內。

挖掘存量節能潛力已有成功案例。針對高緯度極寒條件下電氣化運輸難題,中國五礦集團(黑龍江)石墨產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五礦石墨」)聯合多家企業攻克相關技術難題,透過多載電卡換電技術、5G通訊技術和新能源補能技術實作運輸車輛低碳作業,並結合多載過程中的重力勢能回饋和空載返程途中的換電補充,合理分配電池使用時間和最佳化運輸路徑,大幅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降低運輸系統能耗,實作了純電動礦卡在高寒地區的高效平穩執行,保證了采礦運輸電動化。目前,雲山石墨礦已實作全部使用純電動礦卡運輸,每年可減少碳排放2000噸以上;礦區透過建設分布式風電和光伏、箱式儲能等設施,實作每天平均發電約4800度,有效降低了辦公區碳排放,為實作「零碳」辦公提供了充足的清潔能源。

推動重大計畫建設減碳降碳

重大計畫建設如何減碳降碳?業內認為,可針對特定行業的節能降碳行動推廣綠色低碳技術,實施建設計畫的碳排放環境影響評價,在重大計畫建設中有效實作減碳降碳目標。

以耗能大戶建築行業為例,可透過采用更好的保溫材料、改進建築結構設計、安裝高效暖通空調系統等措施,減少建築能源消耗。在建築中利用太陽能、淺層地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替代傳統化石能源,有效減少溫室瓦斯排放。

「例如,中國建設科技集團創新科研示範樓運維管理計畫,是按綠色建築三星級標準設計建造的辦公綜合體,也是‘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示範計畫,總建築面積4.1萬平方米,透過開展低碳運維方法研究,最佳化運維管理能力、建設智慧運維管理平台,提高運維管理效率,計畫整體節能率達到24.6%,節約能源費97.9萬元/年。」張哲介紹,再比如,中國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集團懷柔科技創新基地計畫,總建築面積12.76萬平方米,透過運維管理功能提升、智慧運維平台管理功能規劃部署,預計整體節能率可達20%—30%,管理成本降低30%以上。

以石墨產業為例,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石墨生產國,2022年中國天然石墨產量為85萬噸,占全球總產量的65.38%。高產量意味著中國在石墨生產過程中消耗了大量能源。當前,中國石墨產業發展仍面臨采選資源利用率低、資源價值利用不充分、高質化技術較為落後、精深加工技術不足等問題,產品與技術難以滿足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求。

石墨產業正在尋求更加低碳的生產方法。五礦石墨進行了有效探索,以「以碳減碳、以碳治碳」理念建設綠色低碳產業示範園,透過將「5G+工業互聯網」、雲端運算、大數據、自動化等技術手段運用到大型礦山建設中,打造國內首家「5G+工業互聯網」綠色低碳智慧石墨礦山,實作了礦山的集約化、綠色化、低碳化和智慧化開采。「利用‘風光’等可再生能源服務於產業,可以實作降碳減碳目標。我們著力在科研賦能產業、產業促進科研上發力,實作石墨產業延鏈補鏈強鏈,提升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核心競爭力。」五礦石墨科技研發中心相關負責人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

記者采訪獲悉,為有效助力重大計畫建設減碳降碳,目前國家正研究將一批符合國家重大生產力布局、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支撐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大計畫納入「十四五」能耗單列範圍,相關計畫的能耗將不再計入計畫所在地省級政府節能目標責任評價考核範疇,強化對國家布局重大計畫的用能保障。

文丨本報記者 蘇南 王林

End

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編輯 | 閆誌強

中國能源報聯系電話:010-65369450,信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台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