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訊息網7月26日報道 在印度財政部長尼爾瑪拉·塞塔拉曼近日向議會送出的2024版【經濟調查】中,促進中國對印度的外國直接投資,被認為是提高印度科技發展和將印度融入全球價值鏈的途徑之一。
印度展望網站7月22日刊發題為【為什麽2024版<經濟調查>希望莫迪政府重新思考對華政策】的文章,對此進行深入分析。文章摘編如下:
2020年,印度與中國的關系發生重大變化。大約在同一時間,印度中央政府釋出了「第三號新聞通報」,加強了對中國在印度的外國直接投資的審查。這使得手機制造商小米和OPPO等知名中國公司難以在印度開展業務。
現在,印度財政部希望中央政府重新考慮對中國在印投資的強硬立場。
印度財政部長尼爾瑪拉·塞塔拉曼向議會送出的2024版【經濟調查】稱:「為了促進印度制造業的發展並將印度納入全球供應鏈,印度不可避免地要將自己納入中國的供應鏈。」
印度並不是近期唯一與中國貿易關系惡化的國家。許多發達經濟體和開發中經濟體都發現自己處於「中國+1」這一全球現象的不同階段。
由於在中國開展業務的成本上升、新冠疫情造成的混亂以及中國與美國之間的敵意,許多跨國公司設法降低因參與中國強大的制造業而帶來的風險。印度也試圖從這一過程中獲益,將自己定位為上述公司要尋找的制造業目的地。
盡管印度確實吸引了蘋果公司供應商生態系等價值創造者更多的關註,但越南和墨西哥等其他國家從「中國+1」政策造成的空白中獲益更多。
現在,經濟調查建議,印度應促進更多的中國投資,以充分利用這一全球現象。它說:「‘中國+1’會導致貿易關系完全脫離中國嗎?事實可能並非如此。以墨西哥、越南和南韓為例,它們是美國從中國轉移貿易的直接受益者。就在這些國家增加對美出口份額的同時,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也隨之增加。因此,即使在追求‘中國+1’的同時,世界也不能完全忽視中國。」
【經濟調查】參照了國際清算銀行的一項研究,說明保護主義關稅對中國大規模制造業的無效性。
在綠色能源和電動汽車等關鍵領域,中國的優勢是如此之大,以至於如果不借助中國的幫助,就很難推進技術轉型。就印度的可再生能源計劃而言,對進口原材料的依賴使其處於「弱勢」地位。中國稀土開采量占全球的60%,石墨產量的全球占比超65%。在加工這些關鍵材料方面,中國是無可爭議的贏家。
這項調查要求莫迪政府「承認並應對關鍵礦物依賴中國所構成的挑戰,這些礦物是生產電動汽車和可再生能源所需的關鍵原材料」。(編譯/卿松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