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輝達GTC大會成為投資圈最火的「熱詞」,機器人賽道火爆,產品叠代迅速,人形機器人成為AI的重要套用場景之一,科技股再度成為市場的關註焦點。「新質生產力」概念吸引資金關註,相對於傳統生產力,「新質生產力」強調科技創新對產業的主導作用,以高端芯片、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制造業迎來廣闊發展空間和廣泛投資機會。
人形機器人概念
會引發哪些投資機會
浦銀安盛戰略新興產業混合基金經理、浦銀安盛高端裝備混合擬任基金經理李浩玄表示,人工智慧以及其對映下的人形機器人,都是海內外投資者非常關註的新興領域。從AI產業的情況看,目前美國的科技巨頭走在最前沿,對映到A股,也可以看到光模組、伺服器之類的產業鏈延伸。目前AI還沒有產生非常重磅的爆款套用,但AI方向的月活使用者和日活使用者其實已經非常多,各科技巨頭的資本開支和投入巨大,所以AI算力是目前具有較高確定性的發展方向。
在實際投資中,比較關註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的硬體環節。人形機器人 產業鏈可以跟汽車產業鏈形成高相似度類比,中國作為制造業強國,在部件的制造與組裝上已經具有豐富經驗。如果人形 機器人未來「放量」,對相關部件的需求有望爆發。
人形 機器人產業鏈目前還沒有進入量產階段,或者說在準量產階段,真正到量產並不遙遠,很有可能在今年的下半年或者明年。整個產業鏈從遠期來看空間非常大,可能會比肩汽車的市場規模。在產業早期,對產量的預計會比較保守,隨著後續的發展更加明晰,對廠商的產量會進行重估。
以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為例,目前還在0到1的發展過程中。既然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許多資金都會提前布局,因此股價會領先於基本面啟動。早期對市場情緒、交易擁擠度、估值都要去進行評估,如果情緒過於「高漲」,則要保持謹慎態度。涉及人形機器人概念的股票,無論是真正在產業鏈中,還是「蹭概念」,此類品種在具備一定上漲空間的同時,未來波動也會比較大,所以要註意股價的階段性情緒風險,把好風控關。
目前正在發行的浦銀安盛高端裝備混合基金主要投資高端裝備主題相關的優質企業。該基金聚焦市場風向和企業成長性,自下而上優選個股,嚴格選擇大空間、高景氣度的優質成長賽道,在基礎設施、機械、化工、周期等領域進行長期重點跟蹤與研判。該基金註重組合成長空間,力求在有效控制投資組合風險的前提下,實作基金資產的長期穩定增值,提升投資體驗。
「新質生產力」
帶熱哪些行業板塊
浦銀中證滬港深遊戲及文化傳媒ETF基金經理羅雯表示,簡單來講,「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品質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新質生產力」需要透過及時套用科技創新成果,布局產業鏈,大力發展數位經濟的路徑來實作,這種新興生產關系是綠色的、生態優先的,未來相關的產業或都將從中受益。
這種產業結構升級會帶來非常多的市場機遇。例如,各個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現代服務業等「新質生產力」領域,是基於當前科技進展和中國國情的戰略選擇。中國經濟面臨的資源供給、科技供給、內外需求等諸多約束,皆需要在科技創新和產業更替中解決。這既契合中國自身國情,也吸取了全球經濟體轉型的經驗教訓。
「新質生產力」熱潮下,投資者可以將目光投向「硬科技」基金產品,即關註側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題指數基金,如光伏龍頭ETF、智慧電車ETF、遊戲傳媒ETF等。涵蓋智慧電動車、光伏產業、遊戲傳媒等上下遊產業鏈的公司,都和「新質生產力」相關度很高,投資者可以透過相關ETF一鍵布局。
人工智慧成為
海外市場上漲重要驅動因素
浦銀安盛全球智慧科技基金經理石萍表示,AI主題公司是年初至今美國股市超預期上漲的重要驅動因素。市場仍期待美聯準在6月份首次降息,且美聯準的量化緊縮可能在5月份開始放緩,流動性短期來看比較充沛,對於樂觀情緒可能有一定的放大作用。穩定的經濟環境將有利於企業保持良好的盈利能力,隨著美聯準降息落地,更低的財務成本將有利於以智慧科技為代表的新興產業獲得融資,增加資本開支與研發,促進智慧科技叠代。
石萍認為,當前AI的行程還在早期,在跟蹤整個價值鏈的過程中,註意到目前在大模型叠代的同時,大公司也逐漸在內部部署AI工具提高工作效率。隨著數據及雲基礎設施的完善,使用AI新互動界面、能產生AI新收入以及面向消費者的計畫可能在今年陸續推出。將努力在成長賽道上挑選基本面紮實的公司,爭取獲得更高的風險調整後收益。
風險提示 :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以上提及的個股和行業僅作舉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基金管理人承諾將本著誠信嚴謹的原則,勤勉盡責地管理基金資產,但並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基金的過往業績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亦不構成投資收益的保證或投資建議。中國基金運作時間較短,不能反映市場發展的所有階段。了解基金詳細情況,請務必認真閱讀【基金合約】及【招募說明書】等法律檔。如需購買本基金,請您關註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相關規定,提前做好風險測評、並根據您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購買與之相匹配的風險等級的基金產品。本資料中提供的意見與評述僅供參考,並不構成對所述證券的任何操作建議或推薦,依據本資料相關資訊進行投資或行事所造成的一切後果自負。材料中的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公司立場,不作為投資建議,且具有時效性,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