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天福集團創始人李瑞河:一生一事為茶香

2024-05-09財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在縷縷茶香之中,品茗人生,仿佛是天福集團創始人李瑞河的人生寫照。

年近90歲的李瑞河,經歷了中國茶產業逐漸榮登世界之首的璀璨歷程,並用自己的一生為「茶」寫下了新的註解。

天福集團創始人李瑞河 受訪企業供圖

潮起潮落 茶以為道

李瑞河出生於台灣省南投縣,兩百年前,他的祖先從福建省漳浦縣帶著茶種到海峽對岸從事茶葉種植,到李瑞河已是第七代。在茶樹叢中長大,使他自幼便對茶十分了解,當看到家中世代辛苦勞作也無法改善貧困的情況時,一粒「茶種」便種在了李瑞河的心間,他要透過自身努力改變茶葉價格低廉的現狀。

自此,他透過和家人經營茶葉店、跑市場、豐富產品,到自己開茶業連鎖店、建立天仁茗茶、創新茶品、開展茶藝培訓等,把茶產業做得有聲有色,徹底改變了人們心中茶葉是低廉商品的傳統印象,帶動了台灣省茶產業的發展,提升了茶農的收入,提高了茶葉價值,並推向中國茶走向了世界。多年來,天仁茗茶一直是台灣茶葉第一大品牌。

而人生有時就像一葉茶,有翠色欲滴的光鮮,也有風吹而墜的深沈。1990年,李瑞河經歷了證券行業的投資失敗,一時之間讓他在商業叢林中跌落至谷底,意誌消沈。

最終,還是茶給了他支撐的信念,讓他自己走出了困局。

李瑞河曾說道:「這次跌倒,就算只有撿到幾顆石頭,也要當做寶貝,不能白白受傷。」

就這樣,1993年,李瑞河帶著年少時的初心,回到自己的祖籍地福建重新出發,再次讓茶香溢滿山間。

李瑞河回到福建的第一步,是在福州市經營優山茶場,李瑞河為自己在福建設立的新公司取名「天福」,即「天仁」的「天」,加上「福建」的「福」,堅定了以福建為根據地,大力拓展大陸市場的信心和決心。當時,優山茶場采摘方式和生產方式還很落後,李瑞河選擇親力親為,經常在一線教授員工如何采茶,穿著寬松的襯衫、戴著鬥笠和擦汗的毛巾,與當地的茶農融為一體。而這時的他已經59歲了,熱情和鬥誌卻絲毫不見少。

隨後,李瑞河又在漳浦縣興建了集茶葉銷售、餐飲、休閑於一體的天福茶莊。步履不停,1994年,首家門市店天福茗茶在福州開店;1998年,生產茶食品的天仁食品廠開工;2002年,開設高速公路天福服務區;2004年,四川夾江天福茶園正式建成……至今,天福集團已在全國開設了1400多家門店、12家工廠、5個高速公路服務區,李瑞河杯中的茶香飄向了全國各地。

天福茗茶門店照片 受訪企業供圖

天福茗茶初建之時,國內茶葉的品牌建設還未形成規模,多數名優茶有著「叫好不叫座」的景象。天福茗茶首先從品牌形象入手,設計了深入人心的茶壺標誌和中式風格的門店裝修,引領了茶葉品牌的風潮。同時,天福茗茶註重產品品質和服務,打造了眾多符合消費者喜好的產品,不斷提升服務品質,在消費者心中樹立了良好的口碑。「天然、健康、人情味」的天福茗茶品牌形象逐漸形成。

數據顯示,1993年全國茶葉產量60萬噸,全國茶園面積約780萬畝;2023年全國茶葉產量355萬噸,全國茶園面積5149.76萬畝,居世界第一。李瑞河正是這段中國茶產業高速發展的見證者和親歷者。他曾多次表示,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也必將是中國茶的世紀,「茶,將成為中國的形象大使,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把美好的生活沿著‘一帶一路’播撒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茶和天下 兼濟家國情懷

弘揚中華茶文化,振興中國茶產業是李瑞河心中一直惦念的事。

「中國茶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如果沒有將茶文化挖掘和弘揚開來,茶葉就會缺少了核心的價值。」李瑞河說。

2002年,天福茶博物院正式在漳浦縣開館,博物院對茶的品種、種植方式、各地的飲茶特色和各國茶文化進行了展示,向社會普及茶葉知識並弘揚茶文化。

漳州科技學院照片 受訪企業供圖

2007年,李瑞河興辦了非營利性高等職業院校——天福茶學院(現更名為「漳州科技學院」),培養茶葉專業人才。目前,學院開設了38個專業,包含茶藝與茶文化、國際經濟與貿易、學前教育等專業,其中茶藝與茶葉行銷、藝術設計專業獲教育部認定為國家級骨幹專業,在校師生數超1.6萬人。

「建茶博物館和茶職業院校,弘揚茶文化,提升茶農、茶商的數量與素質,帶動產業發展,是我一直以來的心願,沒想到這些願望都在大陸成功實作了。」提及中國茶,李瑞河總是難掩激動之情,「中國人應以中國茶而感到自豪,隨著國家的富強,中國茶會走向世界,引領世界的喝茶風潮。」

天福養生文化村照片 受訪企業供圖

而李瑞河的心願單並未就此完結。2022年,李瑞河在漳浦縣創辦了天福醫院,這是一所大型非營利性三級綜合醫院,也是李瑞河一片丹心報桑梓,助力當地醫療和養老民生事業發展的又一舉措。2023年,在天福集團成立三十周年之際,天福養生文化村正式投入營運,與天福醫院共同組成天福醫養產業園。據介紹,天福醫養產業園是集醫療、康復、護理、養生、旅居、度假於一體的高端醫養結合機構,用地面積600畝,總投資10億元,采用國際創新理念的醫養結合的康復式新養老模式,致力於打造「海峽兩岸養生第一村」。

多年來,天福集團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以自身力量帶動產業發展,李瑞河的「茶夢」正是「中國夢」的生動實踐。「茶葉的儲存時間長,采摘時間也長,是很好的經濟植物,加上政府的有力管控,茶產業可以成為促進鄉村振興的有力代表,帶動農民增收。」李瑞河說。

李瑞河初到漳浦縣盤陀鎮建設天福茶莊時,由於茶價值不高,許多茶農將茶樹砍掉改種其他作物,茶園從1000多畝縮減到了100多畝。天福透過改良茶樹品種,提高制茶技術,使當地的茶產業迅速發展,建成「種、產、銷」的特色產業鏈,帶動當地農民收入。2001年,盤陀鎮被授予「中國茶文化鎮」稱號。據可查到的最新數據,2016年,盤陀全鎮共建立有機茶園2處,現代農業基地11個,種植茶葉面積1.5萬畝。

今年年初,天福雙江普洱茶加工園區、天福霞浦觀光工廠陸續封頂,兩大計畫將有力地發揮天福集團產業鏈優勢,整合普洱、白茶兩大茶葉資源,帶動當地產業發展,有效提升茶農收入。近年來,天福集團陸續在各大茶葉原產地建設工廠,提升茶葉生產科技水平,推動中國茶產業的高品質發展,以茶韻悠長促振興,提供了鄉村振興新的發展樣本。31年發展歷程,天福集團始終保持著李瑞河到大陸創業時的初心,取之於茶,用之於茶,造福於社會。

「茶可以和身心,可以和社會;可以和兩岸,也可以和天下;以茶為媒,可達大道。」自小與茶為伴,李瑞河在茶中悟出了茶中乾坤。今年已經近90歲的他,還是堅持每周有三天去品管室審評茶葉,把關茶葉品質,「我希望在有生之年為茶的事業、茶的文化、茶的發展,做更多的貢獻,也希望吸引更多年輕一代加入弘揚茶文化的事業之中」。

擇一事,終一生,不為繁華易匠心。李瑞河認為自己並不聰明,但他卻對茶用足了心血和努力,將自己的生命智慧寓於茶中,寄與天下愛茶人。

人生如茶,嘗過苦澀,歷盡千辛,只要永懷熱愛,就能品味回甘。(張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