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老年人掃碼被騙調查:為領免費雞蛋,被偷偷開通免密支付

2024-10-27財經

「只要掃一掃,就有禮物贈送。」前不久,山東人李女士的父親為領取一盒雞蛋,掃碼成為當地一家新開業小超市的會員,後被拉入一個數百人的社交群,群主聲稱群裏會非週期性免費發放各種禮品。直到有一天,父親花1000元購買了6袋酸奶粉回家,還樂呵呵地稱這款產品有「增強免疫力」奇效,李女士這才意識到,父親陷入了掃碼騙局。

和父親溝通後,李女士發現,老人沈迷掃碼已有一段時日,有時是掃碼領禮物,有時是掃碼做任務領紅包,甚至還掃碼做過刷單,家裏多出來的紙巾、抽紙盒、面條等都是父親掃碼領回來的。「老人總以為能透過掃碼占點小便宜,殊不知背後暗藏了各種風險。」李女士吐槽說。

類似的事情發生在不少老年人身上。他們沈迷於掃碼,卻缺乏對二維碼背後風險的認知,導致被騙,比如有人在公園鍛煉時容易被「免費領禮品」的吆喝聲吸引,掃碼時資訊泄露導致銀行卡被盜刷;有人看到「創業者」以小額紅包為誘餌推廣二維碼,興沖沖掃碼卻被對方盜走社交帳號密碼,批次發送涉詐簡訊;還有人沈迷於掃碼做刷單任務,結果發現是騙局。

受訪專家提醒,數位資訊時代,一些老年人很容易沈迷網路,因缺乏判斷能力而導致權益受損。因此,老年人一定要提升自我保護意識,關註了解二維碼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防止因為蠅頭小利上當受騙。遇到個人資訊泄露時,第一時間透過解綁、凍結等方式止損,同時學會運用法律手段保護個人資訊保安。

貪小便宜沈迷掃碼

個人資訊容易泄露

天津人劉先生的父親今年70歲,熱衷於掃碼領東西,平時在樓下聽鄰居說哪裏可以掃碼領東西,立刻動身前去,且大多時候都是叫上同齡人三五成群地前往。

「只要看到‘掃一掃領禮物’,父親就走不動道了。現在家裏堆了不少雞蛋、飲料和衛生紙,都是父親在小區或者大街上掃碼領回來的。我提醒他很多次,不要隨便掃碼,他就是不聽,看到別人宣傳掃碼領禮物就要去,幸虧至今還沒有上過當受過騙。」劉先生說。

李女士的父親就沒有那麽幸運了。她告訴【法治日報】記者,其父親掃碼的那家超市平常只售賣面粉、面條、雞蛋等商品,隔三差五會給鄰近的老年人免費發放雞蛋、小推車等。

突然有一天,超市工作人員向老年人發放酸奶粉和酸奶機,聲稱這是某品牌廠家的免費促銷活動。為了增加互動,對方非週期性在群裏發放小額紅包,鼓勵老年人分享自制酸奶的照片和視訊。過了一些時日,群主稱有線下保健講座可以免費聽,並且只要聽課就有禮品贈送。李女士的父親和一些群友不明就裏,每天早上6點半就趕去聽課,中午12點回家。

「講座內容都和酸奶粉相關,對方聲稱酸奶粉具有改善腸胃、調節胃酸、增強免疫力等奇效,鼓勵到場的老年人購買,還稱買得越多送得越多,贈品包括活絡油、維生素C片、沙琪瑪、餅乾、椰子油、牙膏、香皂等。」李女士說,父親等人聽了一段時間的講座後,對酸奶粉的神奇功效深信不疑,聽到購買還有禮品,便紛紛掏錢買單。

發現父親被騙後,李女士去核查這家超市的情況,發現對方宣稱「在全國有30多家分店」是假的。等到她想上門討說法時,超市已經人去樓空,社交群也被解散了。

可被騙後,李女士的父親並沒有吸取教訓,後續看到有人以「掃碼做任務領紅包」為噱頭進行推廣時,還是接著掃碼,每天拿著手機做任務,結果非但沒有領到紅包,反而搭進去了不少錢。

記者采訪發現,還有一些老年人因為掃碼領取禮物,導致社交帳號泄露,差點釀成大錯。

河北人蘇女士有一天瀏覽短視訊平台時,意外發現母親的帳號釋出了一條不雅視訊,她趕忙用母親的手機檢視個人主頁,發現登入IP地址顯示為浙江,頭像也換成了陌生人照片,私信裏面已有不少不雅內容。

原來,母親前幾日遇到一個「地推」活動(線上下進行推廣活動),對方聲稱掃碼就能免費領取雞蛋,母親掃碼後發現註冊過程十分繁瑣,幹脆把手機交給「工作人員」幫忙操作。其間,對方以填寫資訊為由,索要了她的身份證號、電話號碼等資訊。

在「工作人員」操作結束後,蘇女士的母親拿著雞蛋滿意地離開了。殊不知這一番操作後,其社交帳號已被對方偷偷登入,並開通了免密支付功能。蘇女士趕緊修改了母親手機裏所有帳號的密碼,移除了所有非本人登入裝置,及時止損。

「我平常也經常掃碼,沒有遇到過問題,誰知道這次竟然險些出了大事。」母親得知真相後後悔莫及,稱以後再也不會貪圖便宜隨便掃碼了。

掃碼入群購買課程

埋頭刷單落入騙局

采訪中,記者註意到,還有一些老年人因沈迷於掃碼,落入刷單陷阱。

來自江蘇的張女士今年65歲,平日除了照看孫子沒有其他事情,空閑時喜歡在短視訊平台掃碼做任務領紅包。前段時間瀏覽某社交平台時,她看到一則兼職廣告,便掃碼添加對方為好友。對方聲稱「權威正規平台購物刷單,大額返利有保障」,張女士信以為真,拿著手機認真看完了對方發來的所謂刷單教程。

隨後,張女士按照對方要求開通某平台信用支付,並在某購物平台向一個手機號充值話費50元。充值完成後,對方稱張女士操作錯誤,與其開啟螢幕共享,「手把手」教學讓張女士再次分批購買了2990元的充值卡。

購買完成後,張女士發現其購買的充值卡已被對方使用,找對方詢問卻沒有得到回復。張女士這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遂報警。

退休在家的河北人王女士平常喜歡拍視訊,時不時會剪輯一些短視訊上傳至網上。為了提高自己的剪輯水平,她只要看到免費的教程便掃碼學習。

一天,她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一則廣告,宣稱「只需在家操作手機,剪輯視訊的收入就能超過你的主業。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一個新興的賺錢職業——手機視訊剪輯。這個平台剛推出,知道的人不多,現在加入,今年你的錢包一定能鼓起來。掃碼加入群,我會手把手教你如何操作……」王女士心動了,主動掃碼進了群。

入群後,群主給所有成員「免費」上了5天培訓課,課程內容主要是「成功學」——「退休的人、在家閑著的人更應該去賺錢」「利用空閑時間賺錢」「其他人已經成功帶貨,實作了粉絲變現,你還好意思閑著嗎」……被「洗腦」5天後,王女士天天拿著手機研究做短視訊,最後為了提高剪輯技能,在群裏花2880元買了一套視訊剪輯課程。

「其實就是20多條短視訊的教學,內容就是加一些旋轉類的特效,類似於做PPT,內容簡單老套。這些教學視訊的知識完全可以透過互聯網搜尋到。」王女士介紹,每個視訊連結下面都配有激勵性文案,比如「自古成功在嘗試,不嘗試永遠不會成功,成功的一半就是勇氣,大膽嘗試,往往更能成功」等。學完這些視訊後,群主聲稱,想要學習更高級的技能,需要重新交學費報名並購買一款售價499元的××工坊軟體。

意識到被騙後,王女士聯系對方申請退課退款,卻被告知「教學進度條已經拉完,代表你已經學完了,無法退款」。

記者在某第三方投訴平台檢索發現,像王女士這樣被賺錢課程誘騙掃碼的老年人不在少數,有人被忽悠購買了很多高階、進階課程,花費1萬多元,卻並未實作對方宣稱的打造個人IP、賺錢變現等效果。

有投訴者介紹,掃碼入群後,其被群主忽悠購買了一套視訊剪輯課程,對方承諾沒有任何隱性消費、可以隨時退款,可課程開始不到一周,其被要求額外支付400多元購買AI軟體,不買就不能繼續後面的課程學習。

加大違法打擊力度

提升判斷防範能力

「這是當前數位化社會開發中出現的一個值得重視的數位鴻溝問題。」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公共財政與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許光建說,部份老年人對數位社會的發展還不適應,對網路消費領域的實際情況不是很熟悉,看到掃二維碼有利可圖,就容易沈迷,最後成為不法分子的坑騙物件。

北京冠領律師事務所主任周旭亮認為,一些老年人生活比較節儉,愛貪圖便宜,加上風險防範意識較弱且具有從眾心理,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常見的掃碼騙局型別多樣,有網路謠言、虛假廣告、網路詐騙、低俗色情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資訊閉塞、認知較弱等特點,詐騙手段花樣百出,很多老年人直至遭受重大實際損失才發現上當受騙。

有業內人士介紹,「地推」引流目前正成為一些不法分子坑騙老年人的主要渠道,常見形式有三種:在街邊以「掃碼送禮」的形式吸引老年人,只要用手機掃一下二維碼,就能得到一個小禮品,實則是為詐騙活動提供幫助;以店鋪新開業為由,用紅包做誘餌,甚至主動幫忙操作手機,其目的是利用群眾手機號註冊社交帳號或發送涉詐簡訊;偽造代理公文,稱為群眾開通電子政務服務,但實際上是為詐騙活動提供幫助。

如何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權益?

周旭亮建議,建立健全老年人權益保護機構,設定專門的法律援助中心,暢通維權渠道等。家人要多與老人溝通交流,分享資訊社會的各種經驗,提升老人的判斷能力。

「從社會防範角度,除了公安部門日常展開的專項打擊行動外,還要充分發揮科技的作用,安裝防騙軟體及時攔截可疑來電,過濾垃圾短資訊。同時普及網路基礎知識,提升老年人對新技術的適應水平,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周旭亮說。

許光建提出,相關部門要加大對網路詐騙行為和違法人員的打擊處罰力度。消費者協會和城鄉社群基層組織要積極開展法治宣傳活動,為老年人答疑解惑,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

當老年人已經陷入掃碼騙局時,他們又該如何采取行動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呢?

周旭亮的建議是,要及時與家人溝通,切不可出於羞愧錯過維權最佳時機;要固定好證據,比如聊天頁面、廣告界面、支付憑證截圖保存;要及時向公安部門或者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提供線索,尋求幫助,必要時可透過訴訟渠道維權。

(來源:法治日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套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