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3日,中國企業報發文【家電下鄉中標企業驚現品牌無厘頭】。
痛斥各中標小企業混水摸魚,企圖在家電下鄉政策中分得一杯羹。
報紙特別點名一些德不配位的洗衣機企業,專善於在女人身上做文章,註冊「樂妻」、「賢妻」、「巧手好媳婦」等商標博眼球。
其中一家寧波企業,為自家產品取名為「愛妻王子」。
這家企業的老總,若以其父的百萬家底來看的話,也許算是個王子,但要說他愛妻,恐怕難以茍同。
他就是王銀達,背負上億債務的落魄董事長。
(王銀達)
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孔夫子所說的「女子」,是指古時候沒有受過多少教育,心胸和視野有限的無知女人。
而王銀達的妻子,不屬於這一類。
從她果斷離婚、轉移財產、架空財務等一系列利落操作中可以看出,她不是尋常女子。
反觀王銀達,奢靡鋪張、婚內出G,確是放縱欲望、實打實的「小人」。
他從200萬起家,短短10年時間,打拼出4億巨富;
而後用更短的幾年時間,火速破產,欠下4億巨債。
有人說,他是栽在了女人手裏;也有人認為,是經營決策的失誤。
這位富二代是非功過究竟如何,我們一起來看看。
(王銀達)
1972年,王銀達出生在浙江省慈溪市三節村。
雖沒能投胎在大富大貴的家庭,但有幸得了個好父親。
父親王宏慶,在改革開放的推波助瀾下投身商海,成為最早一批時代弄潮兒,積累起百萬家產。
殷實的家境讓王銀達在十幾歲時,就過上了吃穿不愁的公子哥生活。
但物質水平上去了,思想境界卻沒有隨之提升。
富貴之家和暴發戶的最根本區別,就在於對教育的重視。
父母忙於賺大錢,根本無暇顧及自由散漫的兒子。
對其學業從不過問,只管好吃好喝地供著。
而王銀達也自認為不是塊學習的料,潦草過完高中生活後,就直接進了部隊當兵。
1993年,21歲的王銀達退休,到父親開辦的射釘廠工作,主要負責物料采購。
或許是得益於部隊的鍛煉塑造,抑或是突然長大懂事了。
王銀達在父親手下幹得不錯,踏踏實實積累了一些經營管理經驗。
看到兒子改頭換面,全然沒有之前大手大腳的樣子。
王父欣慰不少,趁熱打鐵給他物色了一個聰明漂亮的媳婦。
希望他能好好過日子、搞事業。
說不定將來還能子承父業,將家族集團做大做強。
王銀達沒有父親想得這麽多,他是走一步看一步,心裏始終不安分,總琢磨著自有一番作為。
九十年代,王銀達看到家電市場日益火爆,覺得大展拳腳的機會來了。
他便起了另立門戶,自主創業的念頭。
於是,他向父親提出分家。
王父料想他心性已定,便豪爽拿出200萬給他做啟動資金,又另辟了10畝地給他建廠,全力支持兒子的創業夢想。
1997年,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
王銀達的電風扇廠紅紅火火地開起來,還沒等新品站穩腳跟,他又接著開了取暖器的生產線。
他判斷,現在家電市場大火,多一條產線,就能多賺錢。
工廠的小電器外觀時尚、設計前衛,很合王銀達的口味。
然後,他學著其它企業的做法,在家裏美滋滋地坐等客戶上門訂貨。
從這一開始的起步之路,就可以看出王銀達奉行多多益善,而忽視市場容量情況的偏激經營方針。
不出所料,在一無人脈,二無宣傳,三無調研的先天缺陷下,賣不出去的電風扇、取暖器遭遇一批批退貨,積壓在倉庫吃灰。
王銀達第一次創業試水,就賠得幹幹凈凈。
好在這時的他還知道反省,認為失敗原因有二:
別家能夠坐地等售,是因為已經經歷過考察推銷階段。
有了一定的客戶群體,所以現在才有資本「守株待兔」;
過度追求產品新潮,直接提高了生產成本。
致使價格超出廣大消費者的承受能力,忘了不是誰都跟他家那樣有錢;
王銀達從小不知人間疾苦,誤認為社會也會像家裏人那樣順著他,想怎樣就怎樣。
卻不成想,小試牛刀過後,就把200萬敗得精光,讓他頭回明白了世間「險惡」:
「還是經驗不足,只有創造出價效比高的產品,才能被市場認可。」
找到原因後,27歲的王銀達又跟家人借來幾萬塊錢,準備東山再起。
這次失敗,對他來說,只是成功路上的一個小跟頭。
有錢好辦事,只要有父親托底,他就不會敗到哪裏去。
重振旗鼓後,王銀達學乖了。
這次,他先老老實實去市場進行深入考察,然後選定了飲水機這個前景廣闊的藍海領域;
同時,他堅持薄利多銷、以銷定產的發展方向,克制擴張。
那時為數不多的其它投產工廠,一台飲水機能有100多塊的利潤。
而王銀達第一批出產的40台飲水機,一台只賺50塊。
在本就供小於求的有利市場下,王銀達舍利搶灘的做法收效顯著,很快就以優越的價效比開啟銷售局面,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穩定客源。
1999上半年,王銀達謹慎試銷1萬台飲水機,把平均每台利潤控制在30元。
到下半年,依據良好的市場反饋。
他果斷大批投入生產,以量取勝,迅速搶占消費市場,形成規模效益。
工廠當年銷量達到驚人的50萬台,不僅一舉收回損失和成本,還賺得盆滿缽滿。
2000年,創業僅三年後,王銀達正式組建寧波達能電器公司。
隨後,王銀達沒有停下擴張腳步,他一方面保持多設廠、多開線的縱深規模策略;
一方面又向技術含量相對較高的大家電,發起橫向進軍,投入1000多萬開發雙桶洗衣機。
王銀達復制貼上平價微利的成功模式,讓洗衣機這個新鮮高檔家電,進入萬千平民百姓家中,當年銷量達到可觀的5萬台。
2003年,他又投資4000多萬,擴廠房、添裝置、搞設計,將飲水機和洗衣機產能分別擴大到70萬台和150萬台;
2004年,公司開始與海信、威力等國內知名大企業合作,為其定牌生產;
同時,公司產品走出國門,在海外市場發光發熱,外銷一度占據總銷售的1/3。
王銀達極具商業頭腦,盤算得很清楚:
「30%的產品做國際市場;40%-50%給國內一二線品牌貼牌;30%左右做自主產品。」
這種多元化格局的商業模式,被他稱為「三足鼎立」。
如此一來,既可以使資源整合最佳化,又能實作優勢互補、合作共贏,還可以防範單一投放的風險。
2007年,王銀達上線冰箱計畫,很快就成為除洗衣機這個生錢產品外,另一條「印鈔」產線,年銷量上萬台。
至此,王銀達的高光時刻來臨。
歷經十年奮鬥,他手中一開始的200萬,兜兜轉轉、層層疊加,變成了4個億,順利走上人生巔峰。
這一年,他才35歲。
事業有成,身家上億,成為名副其實的有為創二代。
他不無驕傲地說:「利潤每年都以翻番的速度增長,十年時間,從200萬到4億,資產增幅200倍。」
俗話說盛極必衰,但之後幾年,王銀達仍有好運傍身,公司依舊發展得如火如荼。
衰落的是王銀達的父親。
2008年,王宏慶去世。
最大靠山轟然倒塌,王銀達悲痛萬分。
為盡孝心,他為父親修建了一座豪華墓地:
兩座威武雄獅立於墓碑兩旁,一條石雕臥龍棲於身側,規模宏大,引人矚目。
而王銀達的奢侈作風,卻不是從此時開始,而在許多年前,就可見端倪。
他酷愛豪車,在人均還是自由車代步的年代,他就已經穩坐後排皮椅上,高調出行。
還是1998年那會,王銀達絲毫沒有受第一次創業失敗的影響,最先豪氣買下一輛桑塔納;
次年又入手一台別克,接著就是買買買,陸續購入S級奔馳、寶馬、保時捷等奢華坐騎,把車庫停得滿滿當當,活脫脫一個大型名車展覽館。
如果說對外擺闊,還可以勉強解釋為出於面子、排場的需要。
那麽,私下個人生活的揮金如土,則說明本質如此。
王銀達開始穿16萬一件的義大利客製名牌服裝,非貴不買;
時不時就飛去國外高端旅遊一番,享受生活、體驗人生;
連喝水的馬克杯,都必是數千元一只的人無我有限量款;
王銀達奉行勞逸結合的休閑原則,為此在辦公室旁邊,花費數百萬修建假石涼亭,還專為寶貝女兒開鑿了一個露天遊泳池。
儼然一個世外桃源小天地。
辦公室的家具都是國外進口的高級貨,仿佛這樣,才配得上他幾億身家的尊貴。
當然,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為了「振奮軍心」,王銀達也舍得為公司砸錢。
2008年,王銀達拿出自己所賺的4個億,又向銀行抵押貸款拿到3個億,斥巨資拍下300畝土地,建起達能產業園。
他豪情萬丈,立誌要打造一個全國領先的高規格創業園區。
王銀達的高規格標準之一,就是裝修不能差。
除一般設施外,園區裏還建起亭台樓閣、水池假山,力求為員工打造一個花園級別的優美辦公環境。
這個燒錢大計畫,歷時4年完工,占地35萬平方米,超大廠房吸引來13家優質電器企業入住。
每天上千名員工進出,一派妍妍向榮之景。
王銀達的大手筆,不僅解決了當地幾千人口的就業問題,更為政府貢獻了不菲的財政稅收。
他也因此屢屢被評為慈溪優秀企業家,在四裏八鄉赫赫有名,一時風光無兩。
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王銀達的宏圖霸業還在蒸蒸日上。
2007年底,國家試點推行家電下鄉政策。
只要購買家電產品的農民,就能獲得一定比例的財政補貼。
這是拉動內需,刺激農村消費的惠民政策,也是各大小家電企業百年難遇的發展崛起機會。
王銀達風聞到訊息,立馬下令全面開動所有產線,進一步擴大規模,能生產多少就生產多少。
他準備借助時代東風,摩拳擦掌狠狠再賺一筆。
隨著公司越來越壯大,需要的人才也越來越多。
可惜沒什麽文化的王銀達,對人才不怎麽會分辨。
他天真地認為:「我寧可相信親戚,也不相信外人,至少親戚不會坑我。」
他卻忽略了:外人可能為利緣聚緣散,而親戚除了為利,還會因情而翻臉。
王銀達先是讓聰明漂亮的老婆擔當財務總監,全權把控公司財政大權;
後又經不起枕邊風的吹拂,讓一波波娘家人進廠落戶。
那時候,有一位在公司兢兢業業幹了六年,才升上主管的員工抱怨:
「自己費心費力定下的品質管控規定,比不過做倉管的王總親戚一句話。」
廠裏有時候反饋上來品質問題,王銀達也交給下面去處理,而全然不知出問題和處理問題的人往往是同一撥人。
有一段時間,公司收到大量投訴和退貨。
經查證,是做采購主任的自家親戚拿了供應商回扣,選用質次價高的零部件以次充好,導致整批產品出問題。
從采購到行銷,妻子娘家人的勢力無處不在。
禍根已種,而王銀達還沈溺在更大更強的幻想裏。
如果說內部管理有問題,還可以大義滅親下手解決。
可若沒有看清形勢,盲目前行,則會加速敗落。
其實有那麽一小會,王銀達似乎「回光返照」般的意識到危機。
2008年底,他在接受慈溪新聞網采訪時,若有所思地說:
「與大牌比,我們確實存在行銷渠道短、服務水平低、品牌影響力弱等差距。」
他說得很好,對自身不足認識得全面且正確。
可是,僅僅是這麽一小會。
在知道和做到之間,還有很大一段距離,而王銀達的深刻認知,似乎僅僅停留在嘴上。
內憂外患之下,敗局早已註定。
2013年,家電下鄉政策戛然而止,浪潮褪去,王銀達猛然發現自己在裸泳。
當時早有報道暗示:「一大批中小企業下鄉搶市場,可能會引發農村市場新一輪的洗牌和無序競爭。」
王銀達憑借低價的「無序競爭」,在政策下確確實實賺到一些真金白銀;
但也因為與低價相對應的低質,而慘遭「洗牌」。
他只看到了前半部份的短暫利益,就火力全開,不停歇地生產,把眼前滿坑滿谷的存貨當成了鈔票。
雪上加霜的是,品質問題層出不窮,產品「越賣越多」。
貨賣不出去,供應商的貨款沒法結清,銀行催還款,王銀達的資金鏈即將斷裂。
快刀斬亂麻,最終,王銀達的妻子出手,給了他致命一擊。
雖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
但王銀達夫婦育有一兒一女,看在孩子的份上,妻子怎能如此絕情?
說到底,還是王銀達自己作的。
沒有逃脫「男人有錢就變壞」的魔咒,婚內出G全城皆知。
公司岌岌可危,他救場的方式不是進廠處理,而是投入了小蜜的溫柔鄉。
以為好好睡一覺,明天又是嶄新的一天。
一向溫柔賢淑的妻子得知後,怒不可遏,在多次哭鬧無果後,采取了最實際的制裁手段:
她利用公司財務總監的身份,毫不費力把所有資金全部轉走,只侮辱性地給王銀達留下2000塊錢。
這下子,現金流徹底被堵,公司賬面上赤裸裸躺著欠銀行3億、供應商1億的債務。
2015年,妻子一紙「休書」,向法院遞交申請,與王銀達正式起訴離婚。
當年8月,曾經無限輝煌的達能電器公司全面停業。
短短兩三年時間,王銀達就從人人尊稱的「王總」,變成了資不抵債的「老賴」。
無奈之下,為了還債,王銀達低價變賣多棟豪宅、心愛車子、珍貴名表。
曾經一身16萬的高定西裝,也只能鎖在衣櫃,換上了路邊60元一件的地攤貨。
可是窟窿太大,哪怕如此節衣縮食也是杯水車薪。
因為還不上銀行貸款,2017年5月,王銀達以涉嫌榨取貸款罪,被拘禁一個月後取保候審。
後又被判有期徒刑3年,緩刑4年執行。
因此戴罪之身,他每個月都要去社群按手印,以確保未離開慈溪市,相當於在一定程度上被限制人身自由。
與此同時,拿不到錢的多家供應商聯合起來,闖進王銀達公司要賬。
每天喧鬧爭執,尋死覓活。
尤其2019年2月的那次集體討債,讓王銀達見識到曾經把酒言歡的合作者們的厲害:
「有的供應商不出面,直接讓家裏老人坐著輪椅來找我要錢;
還有人幹脆帶了電飯鍋,在我這裏做飯,做好了長期戰鬥的準備。」
當年3月,王銀達名下的工業園和幾家工廠被法院依法拍賣,所得錢款抵償了部份銀行債務。
幾十萬平方米的廠房,法院要求他3個月內必須搬完清空,否則又要被拘禁。
於是,他慌不擇亂地將所有裝置全部折舊清售,只求盡快處理掉,以免再受牢獄之災。
王銀達目光黯淡,生無可地說:「從小做事業,做了20年,辛辛苦苦做出來的事業一夜成空,這就是人生的跌落,一夜成空。」
他反復念叨著「一夜成空」四個字,仿佛不可置信,又好像太過明白。
而令這一切成空的罪魁禍首是誰呢?
是政策風向捉摸不定,還是人心更為難測?
外界環境都只是客觀因素,善用它,就能飛黃騰達,正如他當初靠此發家致富一樣;
反之,逆勢而行或者大意忽視,就會被市場果斷拋棄。
所謂命運,不過是自身能否主動與時代潮流相契合而已。
如今,曾經氣派奢華的產業園大廳,已經人去樓空,堆滿雜物;
王銀達的總裁辦公桌上落滿灰塵,窗戶玻璃碎裂殘缺;
專門為喜歡玩水的女兒打造的專屬遊泳池,也早被抽幹,青苔雜草叢生;
他和家人曾嬉戲小憩的空中花園,已然殘花敗葉滿地,淒涼一片。
當初為了方便管理公司,王銀達把家安在了辦公6樓。
同樣大費周章精心裝潢,雕欄畫棟樣樣齊全,古董字畫光彩奪目。
他還將母親也接過來同住,共享天倫之樂。
現在,所有一切都被命運收回,年邁的老母借宿在姐姐家,他和女朋友在外租房子住。
是的,王銀達還有人愛。
在他破產後,經人介紹認識了這位女朋友,兩人情投意合走在一起。
但一開始,女朋友根本不知道王銀達是曾經身家上億的集團董事長,直到他被抓走關了一個月,才得知他的真實身份。
難能可貴的是,女朋友並沒有因此遠離他。
仍然不離不棄守在他身邊,陪他熬著不知什麽時候才會結束的苦日子。
後來,王銀達在朋友的幫助下。
把園區一些舊裝置重新利用起來,恢復了一條生產線開工,賺到的所有收入都先用來還債。
他自述道:「從2016年起,公司在慢慢磨合經營,經營到最後都是在還債,可債永遠都還不清。」
這債很多,除了明面上的這幾億,還有很多前妻的親朋好友,以他的名義四處借的錢,他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少。
回想起以前,每當他想看賬本時,前妻都以各種理由推脫拒絕,他現在才略微醒悟:
原來一切災難,老早都有預警,只是他安全沒留意。
1997年-2007年,從200萬起家到凈賺4個億,王銀達奮鬥了10年;
2008年-2013年,從利潤4個億,到負債3個億、欠款1個億,賠完全部身家。
總共耗掉8個億,他只用了5年。
然而,王銀達並沒有打算就此註解完自己的人生:
「我相信幾年後,我還會東山再起,再創輝煌。」
這是2019年5月,他留給采訪鏡頭的最後一句話。
巴頓將軍說: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準,不是看這個人站在頂峰的時候,而是看這個人從頂峰上跌落低谷之後的反彈力。
成敗雖只一瞬,但通往成或敗的道路,卻是由自己親手鋪就。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王銀達未來將會如何,依然尚掌握在他自己手中。
人生海海,起起伏伏,惟願大劫之後,你我都能擁有劫後重生的強大反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