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和軍工一直以來都是俄羅斯的兩大支柱產業。俄烏沖突爆發以後,俄羅斯的能源就遭到了西方的制裁,這也給俄羅斯的經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這種情況下,俄羅斯就更加依賴像中國這樣巨大的能源消費市場。其實,俄羅斯原本是有機會最大程度的占有中國市場的,但親自將這個優質客戶「推出去」的,就是俄羅斯。
當年中國最需要石油的時候,俄羅斯卻在合作中,出爾反爾、坐地起價......
【一、日本攪局,俄羅斯動搖】
上世紀90年代,俄羅斯的經濟就已經進入了低迷時期,此時能為俄羅斯迅速帶來收益的就是能源產業。
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地區有著十分豐富的石油儲備,為了拓寬銷售市場,增加收入,俄羅斯就想到了近鄰中國。
自從1993年以來,中國就成為了石油凈進口國,此後中國的石油進口數量更是逐年增長。
伴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中國石油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中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也越來越高。
而當時中國的石油超過一半還是來自中東地區,但是中東地區錯綜復雜的矛盾導致政局動蕩不安,這給中國的石油供應帶來很多不穩定的因素。
所以,中國也需要一個長期、穩定且供應豐富、價格低廉的石油供應渠道。
因此,當俄羅斯的石油公司提出,修建一條從西伯利亞到中國東北的運輸管道時,中國也是十分希望達成此項合作。
俄羅斯提議的這條輸油管道就是從伊爾庫茨克州的安加爾斯克油田,到中國大慶的「安大線」。
2001年,「安大線」方案最終確認,雙方甚至都已經開始了計畫中的部份工作,然而這個方案還是出問題了。
日本來攪局了。
一方面,在各國對石油的需求都不斷上升的時候,日本自然也覬覦著俄羅斯豐富的石油資源。
另一方面,日本一直在謀求亞洲政治、經濟主導權,所以也想削弱中國的能源安全,從而實作延緩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目的。
日本像俄羅斯發動了「美元攻勢」,希望俄羅斯將管道終點修建在納霍德卡。
為了說服俄羅斯,日本提出,保證每年會購買5000萬噸石油,這個數量遠遠高於中國的的購買數量。
日本還提出,要提供75億美元的資金幫助俄羅斯開發油田,之後俄羅斯在尋找石油資源的時候,日本也願意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
日本提出的條件很誘人,而俄羅斯也出於自身的一些利益考量,決定停止安大線計畫。
【二、「安大」、「安納」?俄羅斯舉棋不定】
日本主動參與到中俄石油管道計畫的競爭中,這使得正在積極開拓東亞市場的俄羅斯備受鼓舞,為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俄羅斯有些舉棋不定了。
隨著中日兩國競爭的持續升級,日本不斷地提高貸款承諾,甚至將原來的70億美元,最終提升到120億美元。
中國也不得不隨著日本的叫價而有所跟進,因此俄羅斯也因為身價的猛漲產生了一種漁翁心態。
而且在俄羅斯看來,如果修建安納線,那麽將來俄羅斯的石油除了供應中國以外,還可以供應南韓日本等太平洋沿岸國家,甚至進一步可以拓展到整個亞太地區。
安納線會給俄羅斯帶來更多的買方,也會使俄羅斯的利益最大化。
而安大線的修建,不免會使俄羅斯受制於人。這也是因為俄羅斯之前吃過一次虧,所以一直有警惕之心。
俄羅斯在和土耳其合作的「藍流計畫」中,就是因為路線太過單一,導致後期土耳其逼迫俄羅斯降價一半,俄羅斯因此承受了每年20-30億美元的損失。
從此俄羅斯就深深記住了教訓,能源運輸渠道控制權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
除了經濟因素,政治因素也是俄羅斯開始產生搖擺心態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21世紀初,普亭政府一直奉行務實主義,且當時俄羅斯一心想要融入西方國家,戰略重心也都放在西方,與中國的關系並沒有那麽親密。
俄羅斯的經濟一直難以復蘇,日本也開始止步不前,而中國的經濟卻處於強勢崛起的路上。
在俄羅斯和日本看來,如果任由中國強勢發展下去,東北亞地區的力量對比必然會走向失衡,因此俄羅斯對中國也生出了警惕之心。和日本合作,將來也有機會能夠圍堵中國。
此時,俄羅斯國內的矛盾,也成為了俄羅斯想要放棄安大線計畫的助推器。
當時,俄羅斯進行安大線計畫實施的單位之一是尤科斯石油公司,該公司也是安大線的主要供油公司。
尤科斯公司當然是安大線的主要支持者,可是俄羅斯的其他幾家石油公司不想讓尤科斯獨吞中國市場的巨大利益,因此也希望能夠改修安納線,他們也就有機會在市場上分一杯羹。
尤其是俄羅斯管道公司,這家公司壟斷了俄羅斯境內所有的石油管道修建以及經營,因為安納線距離較長,所以這家公司每年可以多收入至少2億多美元。
另一方面,普亭正在一心想要打擊國內的寡頭,尤科斯公司也是其打擊物件。
2003年10月,尤科斯公司總裁霍多爾科夫因為涉嫌欺詐和逃稅被捕,其公司股份也被全部凍結。
這件事情雖然不會改變安大線所特有的政府計畫協定的性質,但確實對這個計畫實施有一定的影響。
但是,俄羅斯內部對於修建安納線,也有很多的顧慮。
畢竟,安納線全長4000多公裏,是安大線全長的1.7倍,所需資金自然也是安大線的兩倍,且修建資金全部都是要由俄方承擔的。
日本號稱的數十億的貸款,雖然一直喊得很響亮,卻始終都是一句空口承諾,根本沒有任何保證。
還有人提出,日本的消費市場遠遠比不上中國,很多人質疑,日本是不是真的能做到每年承諾的5000萬噸石油的購買量。
最後在綜合考量各方面利益之後,俄羅斯提出了一個折衷方案。
【三、結束爭論,修「泰納線」】
俄羅斯既不想失去中國這個大客戶,又不想放棄更多的利益,因此在2003年2月提出了一個新方案。
這個新方案就是,將兩條線合並為一條線。也就是說,依然修建安納線,但是在這條幹線上修建一條通往大慶的支線。
俄羅斯還向中國承諾,這條支線會先開工。為了保證這個方案的實施,5月底,中俄之間再次簽署了相關協定。
但是這個方案日本卻不能接受,日本再次勸說俄羅斯放棄分支,還提出再次追加對俄羅斯的投資力度。
日本的不依不饒又讓俄羅斯動搖了,安大線方案再次被束之高閣。這件事情的最終結果是,2004年12月31日,俄國政府最終決定修建「泰納線」。
泰納線是從泰舍特到納霍德卡,整條路線都在俄羅斯境內,對俄羅斯來說,這條路線不僅能保住能源的控制權,也能繼續開拓太平洋沿岸國家的石油市場。
對於中國市場,俄羅斯提出,條件合適的時候,可以修建一條到中國的支線。但是支線和幹線的輸油量之間有著很大的差別,不過當時的中國也只能接受這個次優選擇。
俄羅斯此種做法,看起來好像做到了利益最大化,但實際上他們的損失遠遠高於中國。
泰納線地質條線復雜,修建成本很高,這給俄羅斯帶來了一定的經濟壓力。最嚴重的損失是,俄羅斯失去了原本對俄羅斯石油高度依賴的中國這個大客戶。
安大線的夭折讓中國開始考慮石油進口的多元化問題,如今中亞、西亞等國家已經成為中國能源進口的主要方向。
中哈石油管線的輸油量幾乎是安大線的兩倍,俄羅斯不僅失去了對中國石油市場牽制的能力,也失去了中國的一大部份石油市場。
不過此後的中國依然將和俄羅斯的石油合作,作為中國油氣戰略中的重要環節,畢竟作為能源需求大國,選擇越多,我們的主動權也才越多。
近些年,俄羅斯的外交已經開始「向東看」,俄羅斯政府也十分重視與中國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尤其是經濟領域的合作。
俄烏沖突以後,西方加強了對俄羅斯的制裁,俄石油和天然氣出口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中國需求量大,距離近,自然是俄羅斯十分願意結交的優質大客戶。而在當前國家環境下,中國和俄羅斯的合作也有助於實作兩國之間的雙贏。
「安大線」雖然夭折了,但中國也因此增強了抵禦石油危機的應變能力和靈活性,中國的海外石油供應環境也越來越安全。
一路走來,中國的發展經歷了太多的挫折,但就是因為一次又一次戰勝挫折、走出困難,中國才能真正一步步實作崛起。
編輯:浮生
責編: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