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美聯準不聽命於政府,到底是為什麽?

2024-07-20財經

美聯準不聽命於政府,背後原因是什麽?

在全球金融領域,美聯準的角色至關重要,其決策和行動對美國乃至世界經濟都有著深遠影響。然而,一個顯著的現象是,美聯準並不完全聽命於美國政府,這種獨特的關系值得深入探究。

從制度設計層面來審視,美聯準的獨立性有堅實的基礎。美聯準由在華盛頓的聯邦準備理事會和全美 12 家聯邦準備銀行共同構成。其中,聯邦準備理事會的 7 名委員由總統提名,經參議院批準任命。但一經任命,他們在政策決策時就需保持相對獨立,避免受到政治幹預。例如,委員們的任期長達 14 年,且任期相互錯開,這就使得總統在其任期內無法對委員會的構成進行完全掌控,減少了政府對美聯準決策的直接影響。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作為美聯準的貨幣政策決策機構,其成員包括聯邦準備理事會的 7 名委員、紐約聯邦準備銀行行長以及其他 4 名聯邦準備銀行行長(每年在其余 11 家儲備銀行行長中輪流產生)。這種成員構成方式,分散了決策權力,降低了單一政治力量對貨幣政策的過度幹預。

在資金來源方面,美聯準具有相對獨立性。美聯準的營運資金主要來源於其所持證券的利息收入以及向金融機構提供服務所收取的費用,而非依賴政府財政撥款。這使得美聯準在經濟決策中能夠保持一定的自主性,不受政府財政預算的束縛和影響。

歷史的經驗教訓也促使美聯準保持相對獨立。在過去,當政府過度幹預貨幣政策時,曾引發過諸多問題。20世紀70年代,美國政府為了刺激經濟增長和就業,迫使美聯準維持過於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了嚴重的通貨膨脹。那段時間,美國的通貨膨脹率一度超過兩位數,物價飛漲,經濟陷入混亂。

而在相反的案例中,20世紀80年代,美聯準主席保羅·沃爾克堅持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貨膨脹,盡管這一政策在短期內導致了經濟衰退和失業率上升,但從長期來看,成功地將通貨膨脹控制在了合理水平,為後續經濟的穩定增長奠定了基礎。這一案例充分展示了美聯準在獨立決策時,能夠以長遠的經濟穩定和健康發展為目標,不受短期政治壓力的影響。

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和信心是美聯準保持獨立的又一重要原因。如果美聯準的決策受到政府過多的政治幹預,市場參與者對貨幣政策的預期將變得不穩定。例如,如果在選舉年政府為了追求選票,施壓美聯準實施過於寬松的貨幣政策,市場可能會出現過度投資和資產泡沫,一旦政策轉向,又會引發資產價格暴跌和金融市場動蕩。

在國際經濟和金融事務中,美聯準的獨立性同樣具有重要意義。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的不斷加深,美聯準的貨幣政策具有顯著的溢位效應。如果美聯準完全聽命於政府,在國際經濟合作和協調中,可能會因政治因素而做出不利於全球經濟穩定的決策。

以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為例,美聯準迅速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規的貨幣政策措施,如將聯邦基金利率降至接近零的水平,實施大規模資產購買計劃(量化寬松政策)等。這些決策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美國金融市場,防止了危機的進一步惡化。如果當時美聯準完全受政府政治因素左右,可能無法及時、果斷地采取這些措施,危機的影響範圍和持續時間可能會進一步擴大。

經濟理論和學術研究也為美聯準的獨立性提供了有力支撐。大量的實證研究表明,獨立的中央銀行能夠更好地控制通貨膨脹、促進經濟增長和維護金融穩定。例如,一些學者透過對不同國家中央銀行獨立性與經濟績效的對比研究發現,中央銀行獨立性較高的國家,長期通貨膨脹率普遍較低,經濟增長更加穩定。

然而,需要明確的是,雖然美聯準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但它與美國政府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協調與合作。例如,在經濟面臨重大危機或系統性風險時,美聯準需要與政府的財政政策相互配合,共同應對挑戰。

總之,美聯準不聽命於政府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這種相對獨立性在維護美國乃至全球經濟金融穩定、促進經濟永續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在未來,如何更好地平衡美聯準的獨立性與政府的經濟政策目標之間的關系,依然是一個至關重要且值得持續關註與研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