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發展氫能汽車,降本是關鍵

2024-06-08財經

■本報記者 張勝傑【 中國能源報 】( 2024年05月27日 第 09 版)

「在綠色低碳政策和示範套用的驅動下,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行程明顯加快,氫能技術創新取得新突破,自主可控、較為完整的上下遊產業鏈基本成型,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套用快速推進,車用氫能供給體系進一步完善。」【中國能源報】記者在5月23日召開的【氫能汽車藍皮書(2023)】(以下簡稱【藍皮書】)釋出會上了解到,截至今年4月底,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累計示範推廣超2.2萬輛,車型結構也朝著向多元化方向發展。

但是,記者註意到,氫燃料電池汽車市場驅動的商業化運作模式還需要創新,氫能儲運的成本比較高,加氫站的建設審批難度比較大。那麽,如何推動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更好發展?

核心技術基本實作自主化,車型不斷豐富

「如今,隨著頂層設計不斷完善,各地氫能產業政策密集出台,中國燃料電池汽車市場需求持續釋放。」據【藍皮書】副主編王建建介紹,這在國家、地方釋出的多項政策中都有體現——

2023年8月,六部門聯合釋出【氫能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3版)】。作為國家層面第一個氫能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建設指南,該檔被業內認為是中國氫能產業標準化的頂層操作手冊。

從地方上看,各地也進行了突破,如廣東、山東、河北、吉林等地提出探索在非化工園區建設制氫加氫一體化站相關政策。

得益於政策的「加持」,中國氫燃料電池核心技術創新日益加快,自主產業體系趨於完善。比如,國產質子交換膜和催化劑核心材料已基本實作自主化研發,部份技術指標具備一定優勢,並具備批次化供應能力,均勻性、良品率等指標處於行業領先水平,並實作了多車型、多場景裝車套用。

市場是氫燃料電池汽車執行的晴雨表。王建建說,這幾年,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車型供給結構不斷豐富。「值得一提的是,牽引車和專用車成為市場主流。」

數據顯示,從2023年前三季度市場終端表現來看,25噸燃料電池半掛牽引車、4.5噸物流專用車、31噸自卸汽車成為氫燃料電池汽車市場主流。如今,中國燃料電池汽車套用場景已從早期單一的公交領域套用向客運班車、城市物流、冷鏈運輸、渣土轉運、市政環衛、倒短運輸、公務用車、共享出行等多場景套用拓展。

發展環境仍需最佳化,降本增效是關鍵

與此同時,中國燃料電池汽車產業仍存在突出問題。例如,市場驅動的商業化運作模式還需創新、氫能儲運成本較高,加氫站審批建設難等。

「太貴了、用不起……」會上,記者時不時聽到這樣的聲音。據中國工程院院士衣寶廉介紹,「貴」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氫燃料電池發動機比較貴,導致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售價是燃油車的2—3倍、鋰離子電池汽車的1.5—2倍;二是加氫站的建設費用比較高,大約是1200萬—1500萬元;三是加氫費用高達60—70元/公斤。

【藍皮書】顯示,在制氫方面,目前車用高純氫整體供應不足,備受關註的「綠氫」在汽車上套用極少,工業副產氫的供應穩定性不能完全保障,部份區域存在「有車無氫」的局面;在儲運方面,目前外供氫加氫站氫氣運輸以20MPa長管拖車為主,單車實際卸氣量僅為250公斤,導致氫氣運輸效率低、運輸成本高,當運輸距離為100—150公裏時,氫氣的運輸成本高達10元/公斤左右。

此外,加氫站建設和營運仍面臨較大挑戰。加氫站審批流程極其復雜。記者了解到,自2023年以來,全國加氫站建設和投運進度放緩,已建成的加氫站空間分布不均,投資建設成本高,車站協同較差,加氫便利性低,良性的市場化運作模式尚未形成,部份區域存在加氫站利用率不高、有站無車、營運困難等問題。

深挖套用潛力,積極融入「雙碳」目標行程

目前,氫燃料電池汽車正處於示範套用向商業化推廣套用的過渡期。未來隨著可再生能源制氫規模的擴大,燃料電池汽車的節能減碳潛力也將進一步得到釋放。

據【藍皮書】預測,到2025年,中國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將達到6萬—8萬輛;到2030年左右,交通領域氫能套用將進入規模化、商業化發展階段,燃料電池商用車全生命周期成本將與傳統燃油車相當;到2035年,中國氫能產業將進入市場驅動增長階段,燃料電池汽車將實作百萬輛級的推廣套用。

發展目標已明確,如何才能實作?

【藍皮書】建議,首先,在國家層面,要加強引導,各級主管部門需相互協作,持續完善頂層設計,加快管理創新和政策創新,明確氫能產業監管體系和責任部門,最佳化氫能計畫規劃、立項、審批等管理工作流程,破解制約氫能產業發展的堵點,營造良好的宏觀政策環境。同時,引導地方政府有序建設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集群,探索符合本地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市場需求的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避免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計畫建設。

其次,要以用車場景需求為導向,挖掘燃料電池汽車多元場景套用潛力。在工業副產氫富集的石化化工、冶金產業集聚區加快推進中重型燃料電池汽車規模化示範套用,重點圍繞化工產品、鋼材、煤炭等各類多載貨物運輸場景,以及城際物流、市郊物流等中遠途運輸場景,提升燃料電池中重型燃料電池貨車的套用規模;也可嘗試在公務用車、網約車、租賃用車等場景開展燃料電池乘用車的示範套用。

最後,還要積極融入「雙碳」目標行程,完善配套生態體系。例如,積極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綠氫」溯源認證、示範套用碳足跡追蹤、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和節能減排評價體系建設,支持套用減排量納入溫室瓦斯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形成對車輛套用的經濟性補償。

「透過制、儲、運、加各供氫環節協調降本,終端加氫費用降至每公斤30元以下,在使用環節,氫燃料電池汽車和燃油車相比,就有有利競爭了。」衣寶廉表示。

中國能源報聯系電話:010-65369450,信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台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