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中國首次實作「風箏發電」,發電量遠超地面發電!會撞上飛機嗎?

2024-06-11財經

聲明:本文內容均參照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相信你一定看過海上風力發電,但你知道跟「放風箏」一樣的高空風能發電嗎?這是風力發電的最新黑科技,而中國又一次在這方面實作遙遙領先!

繼2024年1月並網之後,安徽績溪高空風能發電計畫已經在5月初實作首次「發電」,這是中國第一個成功並網發電的高空風電計畫,具有開創性意義。

這種看似跟放風箏一樣的發電模式,究竟是怎麽發電的?未來有沒有可能大規模推廣套用,讓我們用上更便宜的電力呢?

高空風能發電是黑科技還是噱頭?

風能發電就是將風吹過程中產生的動能,轉化成為可利用的電能,這種模式不僅比較環保,還不用像煤炭發電一樣買原料。

但是,想從大自然「白拿」並不容易,因為風一直在變化,所以風力發電穩定性差。

針對這一致命問題,目前有兩種解決途徑:一是提高儲能水平,在風力大時拼命發電,然後將多余的電量儲存下來;

另一種是尋找更加「穩定的風能」,而安徽績溪高空風能發電計畫就屬於這一種。

美國氣候專家卡爾代拉曾指出,地球所蘊藏的風能是全人類所需能量的100倍,但是絕大部份風能分布在高空。

目前全球對「高空」的範圍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說法,像民航領域的高空一般是指7000公尺到15000公尺。

而中國距離地面6000公尺的高空風能密度可以達到地表的20倍,東部安徽、浙江等地的風能密度是世界上最大的。

另外基本上只要高於1000千米,就是永遠有風的,可以實作不間斷發電,可見高空發電具有非常大的潛力。

但是,現在大型的海上風力發電機的高度一般在50-100公尺,而廣州塔的高度是498公尺。

也就是說,要想讓現有的風力發電機到高空發電,至少得建到兩個廣州塔高,這顯然不太現實。

相比之下,「風箏發電」是更有潛力的選項,不過,風箏怎麽能夠發電呢?

「風箏發電」如何執行?

「風箏發電」這一概念最早誕生於十九世紀八十年代,相信放過風箏的朋友都知道,只要讓風箏上升,你就有可能找到比較穩定的風,然後讓風箏一直飄在上空。

目前風箏發電就是利用該經驗,這不僅可以獲得比較穩定的風能,還可以讓一些不具備低空風力發電的地方也用上風電,簡單來講就是門檻成本都比較低。

但可能有朋友會問,既然風箏發電這麽好,那為什麽還要搞傳統的風力渦輪機呢?

因為在大型推廣該技術之前,還需要證明該技術是安全的,不會對人或者動植物產生影響。

畢竟放個風箏都有可能誤傷別人,更不用說放發電裝置了。

目前主流的風箏發電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機載發電,即將發電裝置安在風箏上,然後再透過電線傳到地上,但是這種對風箏的要求比較高,至少要可以搭載小型的渦輪。

另一種是泵送發電,即將發電裝置放在地面,同時將風箏的繩索系在裝置上。

這樣風箏就可以在高空帶動發電機軲轆轉動,從而實作不間斷發電,而我們文章開頭提到計畫,采用的就是泵送發電。

該計畫總裝機容量為2×2.4百萬瓦,可以實作在300-3000公尺的高空發電。

在執行過程中,主要由氨氣球提供動力,等上升到預定高度之後,像雨傘一樣的風箏會開啟。

接著在風力的帶動下,傘組會持續飄在空中並晃動,這樣就可以帶動地面發電機渦輪轉動,從而將風能轉變為機械能,最後再轉化為動能。

早在5月初,該計畫已經實作首次發電,這意味著中國在高空發電上再次取得重大突破。

更值得關註的是,該計畫是「可並網」計畫,這是什麽意思呢?

其實發電中的「可並網」就是指能夠接入「電網」,輸送給各家各戶使用。

一項發電方式能不能真正造福老百姓,最終還是看是否能夠接入電網和讓居民用上更便宜的電。

既然中國第一個高空風能發電計畫已經成功發電,那未來有沒有可能大面積推廣呢?

高空發電還面臨哪些挑戰?

首先是選址問題,高空發電意味著要將飛行器釋放到空中,這不僅會影響到鳥類飛行,還有可能會影響飛機。

現在民航客機的飛行高度一般在2000公尺以上,而高空發電可以達到3000公尺甚至更高。

由此可見,高空發電的選址要重點考慮對民航客機的影響,同時還要考慮對地面人員生活生產的影響。

一旦飛行器因各種各樣的意外墜毀,有可能會給地面人員帶來人身或者財產損失。

因此在推廣前,不僅要保證計畫安全可靠,還要盡量避開人流量比較多的地方。

但是,發電區跟用電區距離太遠也不是好事,因為電力在運輸過程中會出現損耗,所以選址問題是推廣高空發電的一大挑戰。

其次是成本問題,從技術路線來看,高空發電是可行的,但是任何一種技術能否大規模套用還要看「成本」,高空發電也不例外。

其實在老百姓眼中,「物美價廉」的東西就是好的,而電力帶有公共性質,好的發電前提一定是讓老百姓用得起。

但是高空發電的維護成本比地面更高,維護難度也更大一些,加上該技術還處於起步試驗階段,所以總體成本並不低。

至於如何將高空發電成本降下來呢,說到底還是依賴技術創新。

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沒有獲得大額投資或者政府支持,那顯然是非常困難的。

此前安徽績溪高空風能發電計畫也曾因資金問題不得不調整進度,可見企業發展該技術的難度比較大。

還有在後續推廣過程中,高空發電的成本會不會比其他清潔能源低,這也是影響該技術商業化營運的關鍵因素。

除此之外,高空發電還沒有統一、完善的行業規範,也缺乏針對高空發電並網的規格要求等等。

因此,短時間內高空發發電想要大規模推行還面臨不小的挑戰。

但是理論上來講,高空發電每年可以連續發電6500多個小時,占地面積比傳統風電少三分之一。

加上中國已經有地方實作可並網的高空發電,所以未來我們完全有可能用上來自高空的風電。

也期待隨著技術的創新,高空發電能夠給百姓帶來更多的福利!

參考文獻:

科技日報:實作技術突破!中國第一個,成功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