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華為辟謠投資柔宇,宣布破產的柔宇科技,犯了三個錯誤

2024-06-11財經

端午節假期開始之前 ,昔日估值超過500億元的 「獨角獸 」柔宇科技進入破產清算 程式,引發外界的關註。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主任劉姝威更表示華為曾提出投資柔宇但被拒,劉自鴻是一位科學家,但他不具備經營管理企業的基礎知識和經驗。劉姝威認為,唯一能救柔寧科技的方法就是他結束管理層,保留他持有柔宇科技的股份,而最終劉自鴻選擇了不同意這項要求,這就導致了現在的局面。

但目前華為辟謠了曾經投資柔宇的說法,表示華為從未有此投資計劃,也未提出投資要求。

因此,柔宇走到破產,與是否接受華為投資沒有關系,那麽柔宇科技的問題到底出在哪?

柔宇科技到底問題出在哪?

資料顯示,柔宇公司的創始人劉自鴻的履歷非常耀眼,17歲拿下江西省撫州理科高考狀元,21歲清華大學電子工程學士, 26歲拿下了美國史丹佛大學電子工程博士學位;他還擔任過美國IBM全球研發中心顧問級工程師,創立柔宇後,更是直接登上了富比士中國富豪榜。

柔宇的核心產品就是」柔性顯示器「,2018年6月,柔宇科技投資約110億元建設的全球首條全柔性顯示器大規模量產線在深圳正式點亮投產。

2014年8月1日,柔宇釋出一個震撼的訊息,其發明了全球最輕薄、可直接用於智慧型手機領域的彩色AMOLED柔性顯視器,可以自由卷曲伸縮,其厚度僅約0.01公釐,不足頭發絲直徑的五分之一,並建立了全球首條全柔性顯示器大規模量產線,並釋出業內第一個Micro-LED彈力柔性屏技術。

劉自鴻接下來提出了「柔性+」的概念。2018年10月面向全球釋出首款可折疊屏手機——柔派。2年後又推出折疊屏手機柔派2,兩款手機都宣布售罄,預約人數幾十萬,但天貓顯示,柔宇天貓銷量還不足700台。柔派2的天貓成交僅有190筆。

而後來的事實也證明,柔宇的柔性屏手機鮮有人問津,公司難以為繼。

劉姝威曾經透露:「2021年第四季度,深圳市政府聘請多家專業機構對柔宇科技的全柔性屏投片生產線進行現場考核,考核投片良率達81.6%」。

但最終,柔宇到破產最後一刻也沒有人來救,到底是為什麽?

柔宇犯的問題在於,它一直強調它的產品是柔性屏,刻意把自己與手機通用的OLED螢幕區分,想拔高自己產品的創新性與顛覆性,這導致了兩個問題, 其一,柔性屏概念不清晰,你沒有把自己的螢幕歸於OLED,導致手機廠商不願意用你的螢幕 ,因為廠商不願承擔這個風險,你的產品是否能適用於手機,廠商會存在這個擔憂。

其二,你作為一家創業公司,在折疊屏的風口之下,一面世就強調你的顛覆性,但是否具備它所宣傳的產品能力與競爭力? 這是業內一直在質疑的事情,OLED螢幕的市場玩家,全球是以三星為代表的AMOLED以及國內就是京東方、唯信諾,華星光電、和輝光電,天馬這幾家。這些公司每年投入的巨大的研發費用,柔宇領先的邏輯在哪裏?

而尤其是柔宇曾經有釋出過自己的手機,從柔宇手機的螢幕表現來看,它跟市場主流廠商釋出的產品比,直觀感受是顯示器分辨率低,整個產品設計、軟體適配做的也是一般,在手機市場沒有競爭力,最終的銷量不佳也印證了這個事實。

所以我們看到,國內手機大廠全都做了折疊屏,沒有一家采用柔宇的產品,華為的顯示器是京東方的,小米的屏是華星光電的,oppo折疊屏內外屏分別是三星和京東方的。

簡言之,柔宇科技的柔性屏技術,沒有得到市場認可,在手機螢幕全面轉向OLED的情況下,如果柔宇的螢幕真的具備強大的顛覆性,技術優秀、良品率高、產品符合市場需求,不太可能找不到買家,融不到資。手機廠商也沒道理不選擇更優質的螢幕供應商。

因此,柔宇曾經一時風頭無量,但卻後來無人問津,問題就出在, 資本前期的炒作,把柔宇的產品與技術過度的誇大,影響了公司的誠信信譽,最終的產品印證了柔宇存在過度行銷的問題,產品無人買單,同時也導致資金鏈跟不上。

顯示器行業是一個需要大量研發資金去投入叠代技術的行業,如果沒有足夠的資金註入,想要在產品體驗上打敗行業頭部玩家,難度太大。在公開資料裏,柔宇從創立到2021年9月這近十年期間,共進行8輪融資,獲得股權投資約61.97億,債權融資約36.53億,加起來至少融到了90億。但實際對於顯示器這個行業,杯水車薪。京東方A上市以來累計直接融資958.76億元。

劉姝威說柔宇有柔性屏技術,但是一直沒有轉變成可以大規模商用的產品,部份或歸結於創始人的技術基因,從劉姝威的說法來看,公司內以及投資人裏面有明白人,當然這方面的原因或許也存在,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創始人,往往都存在自負的傾向。

當然更關鍵的一個原因在於,柔宇在供應鏈與產能上是其薄弱環節,但卻在戰略定位上出現錯誤。 據相關數據顯示,在6代線產能中,柔宇的產能僅為15K/月,而京東方每條6代生產線產能均為45K/月,和輝光電6代線產能為30K/月,柔宇科技的OLED面板產能是最差的。

在這種情況下,柔宇科技其實最需要透過大廠的產品搭載柔宇的顯示器把自己的供應鏈與產能做強,口碑打響,柔宇應該安心做一個供應商,但柔宇卻自己下場做了手機,與其他手機廠商搶「首創折疊」的名頭,這犯了一個定位錯誤, 就是柔宇沒有準確給自己定位,沒有在供應商,與手機制造商之間做出選擇。

如果定位為顯示器供應商,先發名頭應該給到一家有實力的廠商,讓這家廠商透過產品口碑與銷量打響柔宇的名頭, 但是柔宇自己下場做手機,與手機廠商去競爭,誰又願意用你的螢幕?當然一種情況下可能不得不用,就是你的顯示器是絕對領先的,但問題是,從後來的產品來看,柔宇並沒有做到絕對領先性。

柔宇破產帶來的教訓

總的來說,柔宇走到今天,首先是過度行銷導致柔宇柔性屏的概念模糊,它過度強調這種螢幕能套用於各種終端場景,卻沒有凸顯出在某個單一場景的領先性優勢。

而在同行之間,柔宇無論是供應鏈、資金、產能以及產品力表現,各方面都不占優勢的情況下,這個時候,其實柔宇更需要定位為供應商,讓外界的資金註入來做強自己產能,但柔宇即想做供應商,又想下場做手機廠商,導致兩種身份產生沖突,與手機廠商產生競爭關系,沒有廠商願意用。

而自己下場做手機,在市場成熟期,難度可想而知,自己的產品表現不被市場認可,銷量做不起來,產能也不夠,資金鏈一斷,破產就在意料之中。

科技技術如何落地到產品,形成商業化,依靠顛覆式的「概念行銷」與包裝就能成功的時代過去了,在產業分工高度精細化的今天,戰略定位與選擇尤為關鍵,在技術、產品、產能優勢沒有形成的時候,產業鏈就想從頭吃到尾,既要做供應商,又要做產品制造商,什麽都想要,往往難逃失敗的結局,這或許是柔宇的失敗留給人們的教訓。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授權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