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被「賣來賣去」很多次後,27年鋰電老廠迎來央企新東家!

2024-10-18財經

鋰電央企力神青島將迎來新「東家」,中國一汽將實作控股,兵器裝備集團、東風公司同步參與。

9月25日,在國資委主辦的央企專業化整合推進會暨重點計畫簽約儀式上宣布了這一訊息。

力神(青島)新能源有限公司(簡稱「力神青島」)是天津力神電池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力神電池」)旗下動力電池業務板塊主體,中國一汽將透過投資控股中國誠通所屬力神青島,實作後者重組。

此次收購訊號明確,官方資訊稱,本次整合是為了「共同打造國資動力電池頭部企業,推動中央企業新能源汽車業務加快實作高品質發展」。這意味著,力神青島將全面融入央企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中國一汽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力神青島是否會註入一汽控股的上市公司將值得期待。」

關於力神青島的往事,在中國鋰電產業發展史上著墨許多,並經歷了多次「賣來賣去」的坎坷歷程。那麽,成立27年來,力神電池是如何一步步從第一梯隊走到行業邊緣的?

27年動力電池央企迎「新東家」

力神電池企業歷史較長,成立於1997年,是國內最早從事鋰離子電池研發與制造的企業之一,曾與比亞迪、比克電池、ATL齊名,曾位居國內動力電池裝機廠商前十名。

力神電池下設消費類鋰離子電池和動力電池兩大業務板塊。

力神電池曾計劃將兩大業務拆分上市。其中,消費電池業務擬借殼美利雲(SZ:000815)在A股上市。但今年2月這項重大資產重組被撤回,借殼失敗;而動力電池板塊(力神青島)則計劃2025年在A股上市。

隨著中國一汽的並購,力神青島或將註入一汽控股的上市公司。

力神青島的動力電池產品主要套用於乘用車、商用車,儲能業務也有一定占比,其國內主要客戶包括一汽集團、東風汽車、賽力斯、吉利和五菱。

力神青島現有動力電池產能8GWh,分別在天津擁有4GWh、青島擁有4GWh。

2025年規劃產能約110GWh,包括天津26GWh(車載)、無錫24GWh(車載)、滁州36GWh(儲能+車載)、青島10GWh(儲能),以及西南、華南等地布局;到2030年產能提升到400GWh,可配套800萬輛新能源汽車。

力神青島100%控股五家子公司

力神的車用動力電池自2005年正式開始量產,儲能業務最早從2010年開始布局,是國內最早涉足儲能領域的企業之一。

華夏能源網了解到,早在2022年1月時,力神青島估值就已接近200億元。

天眼查App顯示,力神青島此前曾完成過兩輪融資:2022年8月,A輪59億元,投資方包括國調基金、五礦創投、濱海高新海河投資、農銀投資、龍江基金、招商資本、中兵投資;2023年8月,B輪融資29億元,投資方包括南網儲能、南網基金、國調基金、全柴動力、滁州城建、金楊股份、昆侖信元基金。

兩輪的註資也大多來源於國企。而本輪參與並購的中國一汽、兵器裝備集團、東風汽車同樣具有央國企內容。

值得註意的是,近年來,民營企業領跑新能源制造領域,鋰電及風電主產業鏈鮮少有央國企成為領軍者。透過本次專業化整合重組,力神青島有望重回市場前列,成為與眾多民營企業並肩競爭的動力電池央企。

「透過本次專業化整合重組,可形成協同落實國家重大戰略、承接戰新產業任務的央企動力電池產業資源平台,進一步提升央企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創新力、競爭力和安全可控性,對於推動央企新能源汽車高品質發展具有重要而深遠影響。」中國一汽相關負責人表示。

並購利好,但危機尚未解除

本次力神與中國一汽的整合是有跡可循的。自2020年,力神電池穩固一汽解放核心供應商地位以來,雙方在戰略、資本、業務、黨建等多個層面有諸多合作。一汽與東風都是力神青島的重要客戶。三大央企入主前,雙方均有充分了解與信任的基礎。

並且近年來,在國務院國資委等部門的鼓勵支持下,央企整車商紛紛加速向新能源汽車賽道轉型。以2023年來看,一汽集團、東風集團、長安汽車三家汽車央企完成新能源汽車直接投資近360億元,投資比重超過60%。

不過,並購之後的新央企面臨的競爭環境,仍有危機尚未解除。

外部危機,來源於動力電池市場競爭加劇,庫存規模高企,裝車率持續下滑。2020年到2023年,動力電池裝車率由76%下滑到50%,今年上半年更是首度跌破50%,至47%,由此帶來的是產能利用率降低。

同時,鋰價進一步探底,並持續處於低位。2022年11月,碳酸鋰最高觸及60萬元/噸,然而,今年以來,碳酸鋰價格已跌至10萬元/噸下方,擊穿大多數鋰雲母提鋰企業成本線。

本輪暴跌對鋰電行業造成極大負面影響,或將淘汰一批落後產能。

即便是龍頭企業寧德時代,增速也開始下滑,營收同比下降。不僅如此,寧德時代還在9月披露,擬對宜春碳酸鋰生產安排進行調整,市場將其解讀為關停的訊號。

內部危機來源於力神青島自身競爭力不足。2015年,力神動力電池出貨量排在比亞迪和寧德時代之後,位列國內第三,到2017年時卻跌出前七位,逐漸脫離第一梯隊。

力神電池曾在2017年曾制定了「雙百億」目標——銷售額突破100億元、鋰電池年產能達10GWh。不過當年的業績並不理想——力神電池當年營收45.67億元,凈虧損3.48億元。

在動力電池行業洗牌中,力神電池的市場份額被逐步擠壓,公開資料顯示,力神電池2019年時市占率為3.1%,排名國內第四,2020年市占率降至1.4%,跌至第九位。此後便徹底跌出行業前十。

不過,在如此激烈的市場中,三大央企此時入主力神青島,或有望為後者提供足以「續命」的現金流,也補足自身產業鏈短板。

多次股權易主致「傷身」

雖然力神電池曾先後多次對外宣稱擴產,但部份計劃未能落地實作。一方面原因來自於公司治理層面變化連連,控股股東多次更替,另一方面原因則是多次IPO失利,資金上遇阻,相關戰略推進的信心也受到影響。

據天眼查資訊顯示,2010年到2022年的十余年間,力神電池共計融資7輪,歷次投資方包括金浦投資、中國石油、中國誠通、光大中船、中電基金、電科投資、中國中信金融資產、國調基金等。

在此次一汽入主之前,力神電池控股股東已經過多次更換,僅法人代表就在2010年到2021年裏變更過5次。

力神電池第一任控股股東是中國電科。在上世紀90年代,天津市政府召集6家國有投資機構共同出資2億元組建力神電池時,中電十八所既以技術入股,也投資拿出3180萬元真金白銀,獲得新公司的實際控制權。

早在2004年,力神電池就曾謀劃上市,不過由於股市新規而卡殼;2005年,力神計劃在港股主機板上市,由於股權不清晰,專利不被認同導致方案被否;2008年時,力神再度沖擊IPO,不料遭遇經濟危機,股市急轉直跌,上市計劃又被擱淺。

此番三次沖擊IPO未果,但力神電池保持了高速增長,2009年,其全年銷售電池1.22億只,銷售收入15.5億元。

正是在這一年,瞄準新能源業務的中海油,看中了力神電池,斥資50億元成為其第一大股東。彼時,中海油掌舵人傅成玉著力發展新能源業務,他對力神電池高層表示,「3年之內,你們不用考慮賺錢的事情。」

此後,力神電池擴建20條產線,業務也開始由小型的消費電池轉向更大尺寸的動力電池,三年間建成2億Ah、兩萬輛純電動汽車的配套產能,並稱要「努力打造全國最大的新能源產業基地」。

不過,傅成玉在2011年離任後,中海油的新能源領域投資放緩,2013年其新能源部門走向解散。也是在這一年,力神電池業績急轉下滑:2012年營收30億元,凈利潤1.22億元,而2013年1至7月實作營業收入15.61億元,凈利潤由盈轉虧,凈虧損9566萬元。

2015年,中海油徹底結束,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中國電科)重新接手,再度成為力神電池控股股東。

到2017年9月,力神電池對外募資不低於16億元,用於蘇州華東基地、青島計畫、天津計畫等的建設資金及補充流動資金。當年11月,力神電池的股東普天新能源、夢舟股份(現名鑫科材料)將手中所持力神電池股份作價出讓。

同年,國機汽車戰略投資約5億元入股天津力神電池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3.5%。

直到2020年9月,中國電科宣布將持有力神電池的全部股權無償劃轉給中國誠通;當年11月,雙方完成股權轉讓,中國誠通成為力神電池控股股東。

至此,力神電池被「賣來賣去」的命運暫時告一段落,開始大刀闊斧改革,重新梳理組織架構。也是從2020年起,明確了消費鋰電池與動力電池兩大業務板塊,並加速產品叠代和擴產的速度。

然而,時移世易,鋰電行業早已風雲變幻,經歷了數次行業洗牌。在眼下市場集中度已經很高,價格戰仍未結束的局面下,力神青島此次能否借一汽之手突出重圍?

(轉載請標明出處,文章來源:華夏能源網 ,微訊號:hxny3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