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拆解中國」、美國的上半年GDP,讓您看看差距究竟在哪裏?

2024-10-18財經

最近,美國和中國的GDP數據引發了熱議。美國上半年GDP數據不斷上調,達到了14.3萬億美元左右,是中國同期GDP的1.65倍。這個差距背後究竟有什麽貓膩?【事件經過】

今年7月底,美國公布了2024年上半年GDP初值為141217億美元。但好戲才剛剛開始。8月底,美國商務部小幅上調至141273億美元。到了9月底,更是大手筆地將這個數位拔高到142883億美元,比初值整整上調了1666億美元。

這還不算完,如果采用經過季節調整的標準,美國2024年上半年的GDP更是高達144104億美元。相比之下,中國同期的GDP總值為86816億美元,只有美國的六成左右。

為什麽美國的GDP數據會頻繁上調?有人說,這是美國政客的一種策略。美國國債已經高達35.7萬億美元,即將突破36萬億美元大關。按照美國國會的預測,十年後,美債總額將飆升至54萬億美元。面對如此龐大的債務,美國政客需要維持"債務比可控"的假象,而提高GDP數據就是一個好辦法。

中美兩國的GDP構成有什麽不同呢?讓我們來拆解一下。

首先看農業。2024年上半年,美國農林牧漁業創造的GDP僅為1196億美元,占總GDP的0.83%。而中國農業部門創造的增加值高達4579億美元,占比5.27%。中國在農業方面的優勢顯而易見,是全球第一大糧食生產國,也是多種農產品的生產大國。

再來看工業。美國工業部門的產出為18677.6億美元,占比12.96%。其中制造業GDP為14475.3億美元,占比10.05%。相比之下,中國工業部門完成的GDP為28129億美元,占比高達32.4%。

有意思的是建築業。美國上半年的建築業GDP為6493.8億美元,占比4.51%。而中國建築業創造的GDP折合美元只有5316億,居然低於美國。這個數位讓人感到困惑,畢竟中國的基建狂魔之名可不是白叫的。

再看房地產業。美國房地產創造的GDP金額高達19898.5億美元,占比13.81%。而中國房地產給GDP的貢獻僅為4998億美元,占比5.76%。這個差距就更大了。

為什麽會出現如此大的差距呢?原來,這裏面有個"不可貿易品"的概念。像糧食、豬肉、手機、電腦這些可以輕易在國際間流通的商品,價格較難被人為擡高。但是房子、橋梁、公路這些"不可貿易品",以及醫療、理發、行政管理等服務業,它們的定價更多地取決於本地因素。

在美國,這些"不可貿易品"的價格往往被擡得很高。美國的房地產、醫療、教育等服務業價格普遍較高。而在中國,由於勞動力充足,這些行業的價格反而被"向下內卷"。

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是,美國在核算GDP時會計入居民自有住房的虛擬租金,而且是按市場價格計算。但在中國,除了一線城市外,大多數地區都是按成本價折算的。這種計算方式的差異,也導致了美國GDP的虛高。

公共服務業的核算方式也不盡相同。中國采用"收入、生產"雙重核算的辦法,以"收入法"為主,包括員工薪酬、納稅、盈余、資產折舊等。而美國則是按市場價格核算,即便實際投入沒有那麽大,也可以利用虛高價格的方法來擡高GDP。

總的美國在"不可貿易品"方面的GDP遠超中國。美國的農業和工業(主要是可貿易品)GDP合計為19873.6億美元,而中國高達32708億美元。但在包括建築、房地產、批發零售等在內的大多數屬於不可貿易品的行業中,美國的GDP高達12.423萬億美元,而中國僅為5.41萬億美元。

這就是中美GDP差距的關鍵所在。中國在實體經濟方面的優勢明顯,但在服務業等"不可貿易品"領域,卻難以與美國相提並論。這種差距不僅反映了兩國經濟結構的不同,也暴露出了GDP核算方式的差異。

值得註意的是,美國統計部門似乎有意透過不斷上調GDP數據來維持其"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的地位。每次公布初值後,他們都會擇機修正,而且基本都是往上調。各大媒體在初值公布時會大肆報道,但對後續的上調卻往往選擇性忽視。

這種做法引發了一些質疑。有人認為,美國在透過"數位遊戲"來掩蓋其經濟的真實狀況。尤其是在美債持續創新高的背景下,美國政客更需要透過提高GDP來穩住"債務比可控"的虛像。

我們也不能否認美國經濟的實力。即便不考慮這些統計方法的差異,美國在many高附加值產業和服務業領域的優勢仍然明顯。中國雖然在制造業等實體經濟方面表現出色,但在創新、金融、高端服務等領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總的中美GDP的差距反映了兩國經濟結構和發展階段的不同。中國正在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同時也在努力提升服務業的品質和效率。而美國則在利用其在高端服務業和創新領域的優勢來維持經濟增長。

這場GDP的較量,不僅是數位的比拼,更是兩種不同經濟模式的較量。對於中國未來的挑戰在於如何在保持制造業優勢的提升服務業的品質和效率,實作經濟的全面升級。而對於美國如何在保持服務業優勢的重振制造業,恐怕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這場中美GDP的較量引發了網友們熱烈的討論。讓我們來看看網友們都說了些什麽。

有網友調侃道:"美國這GDP數據怎麽跟股市一樣,天天往上拉,生怕人不知道他們是第一似的。"

還有人吐槽:"美國這是把房子當ATM用啊,房價一漲,GDP就噌噌往上竄。"

有經濟學專業的網友分析說:"美國這麽玩兒,遲早要出問題。GDP虛高,掩蓋不了實體經濟的萎縮。"

也有人對中國的數據表示擔憂:"咱們的GDP核算是不是太保守了?該算的都算上了嗎?"

有網友對比了兩國的產業結構,說:"看來咱們還是得加把勁兒發展服務業啊,不然總被人家卡脖子。"

還有人對美國的統計方法提出質疑:"這麽搞,誰還敢跟美國比GDP?感覺像是在打假賽。"

有網友則表示:"別光看GDP,咱們要看的是老百姓的生活品質。GDP高不等於生活好。"

也有人持相反觀點:"GDP再怎麽說也是國力的體現,咱們還是得努力追趕。"

有人對美國不斷上調GDP數據的行為感到不滿:"這不是自欺欺人嗎?數位好看有什麽用,解決不了實際問題。"

還有網友指出:"美國這麽做,不就是為了維持美元霸權嗎?GDP高了,美元就有底氣。"

有人則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其實這反映了兩國的發展階段不同。美國已經是後工業化社會,服務業占比高很正常。"

也有網友表示樂觀:"別灰心,咱們的實體經濟基礎好,慢慢來,早晚能趕上。"

有人調侃道:"美國這是把GDP當成了'國內泡沫總值'啊,看著挺好,其實都是虛的。"

還有網友說:"與其糾結這些數位,不如想想怎麽提高科技創新能力,那才是真正的國力。"

有人則從歷史角度分析:"想想幾十年前我們的起點,現在能發展到這個程度已經很不錯了。"

也有網友提醒:"別光盯著美國看,我們要走自己的路,發展適合國情的經濟模式。"

有人對未來表示擔憂:"美國這麽玩兒,會不會引發新一輪的經濟危機?"

還有網友說:"感覺美國這是在玩數位遊戲,但國際社會好像都預設了這種玩法。"

有人則從個人角度出發:"管他們怎麽算,我只關心我的薪資能不能漲。"

有網友總結道:"不管美國怎麽折騰,我們還是得踏踏實實幹好自己的事。紙面上的數位不重要,實打實的發展才是王道。"

這些評論反映了網友們對中美GDP差距的多樣化看法。有人質疑美國的統計方法,有人擔憂中國的發展現狀,也有人對未來持樂觀態度。無論如何,這場GDP之爭確實引發了人們對經濟發展模式和國家實力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