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強勢反彈,重登工業王座!GDP領跑四大直轄市

2024-10-25財經

重慶,又回來了!在疫情和經濟寒冬的雙重影響下短暫沈寂的山城,如今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實作強勢反彈。隨著工業支柱產業全面復蘇,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爆發,重慶在2023年前三季度GDP增速達到了6.0%,不僅領跑全國大盤,還位居四大直轄市之首。

重慶經濟逆襲:四大直轄市增速第一

數據顯示,重慶在四大直轄市中經濟增速遙遙領先。

- 北京:GDP 33462.0億元,同比增長5.1%

- 上海:GDP 34389.18億元,同比增長4.7%

- 重慶:GDP 23244.31億元,同比增長6.0%

- 天津:GDP 12673.87億元,同比增長4.7%

相比之下,全國的經濟復蘇情況相對疲軟,特別是受房地產市場冷卻的影響,不少一線城市的經濟增速未能達到預期。但重慶不僅頂住了壓力,還在各大直轄市中一枝獨秀,成功實作了「逆風翻盤」。

工業成為重慶經濟復蘇的核心

重慶經濟的全面復蘇,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其工業的反彈。在2022年,重慶的第二產業增速僅有3.3%,而今年前三季度,這一數位已上升到6.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1%,顯示出重慶在工業領域的韌性和潛力。

這背後,有幾個關鍵產業的表現尤為突出:

- 材料產業:同比增長8.7%,貢獻了58.1%的工業增長

- 汽車產業:同比增長8.0%,其中新能源汽車成為最大亮點

- 裝備制造和電子產業:雖然部份細分領域仍有下降,但總體呈現穩定回升趨勢

2023年前三季度,重慶制造業重回高位,並且產業結構日益最佳化。尤其是在新能源和材料領域的突破,讓重慶找到了擺脫傳統產業桎梏的新增長引擎。

而且重慶汽車工業的強勢復蘇無疑是經濟逆襲的核心因素。2023年重慶汽車總產量達231.79萬輛,時隔多年後重新躍升為全國第二大汽車生產城市。特別值得關註的是,新能源汽車的爆發讓重慶再度站上了汽車產業的浪尖。

- 新能源汽車:產量59.43萬輛,同比增長1.3倍,占全市汽車總產量的22%,占全國新能源汽車總產量的5%。

- 燃油車:雖仍占主要比重,但產量同比下降15.4%,顯示出傳統燃油車市場正逐步萎縮。

新能源汽車的崛起不僅讓重慶在激烈的城市競爭中脫穎而出,還助推了上下遊產業鏈的全面復蘇。數據顯示,賽力斯、金康新能源、小康動力等企業的爆發式增長,讓重慶的工業發展邁入了全新階段。

重慶新能源汽車的崛起離不開賽力斯的強力加持。憑借旗下主打車型——問界M7和M9的熱銷,賽力斯在市場上掀起了新一輪搶購潮。公開數據顯示:

-2023年1-9月,賽力斯新能源汽車銷量31.67萬輛,同比增長364%

- 問界M9連續6個月成為中國豪車市場50萬元以上車型的銷量冠軍,打敗奔馳、寶馬、奧迪等老牌勁敵

賽力斯的成功,不僅讓重慶汽車產業實作逆襲,還帶動了金康新能源、滬光電器等上下遊企業的蓬勃發展。

盡管重慶的房地產開發投資在前三季度同比下降了9.7%,但這並未拖累整體經濟的復蘇步伐。重慶透過大力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投資,實作了經濟的「強勁築底」。上半年,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9.7%,工業投資增長8.8%,合力推動了全市投資增長。

重慶的成功經驗表明:即便房地產市場陷入低迷,只要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如新能源汽車和制造業,依然能夠實作城市經濟的逆襲。

重慶的強勢反彈再度驗證了一個道理:產業是經濟發展的根本。在各大城市競相爭奪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大背景下,誰能搶占產業高地,誰就能在未來的經濟競爭中占得先機。

正如當年的一汽成就了長春、二汽崛起於十堰,新能源汽車也正在重新定義中國城市的經濟版圖。重慶的逆襲之路讓我們看到:汽車產業不僅是一個城市的經濟引擎,更能決定一個城市的未來命運。

當然重慶的成功絕非偶然,而是經濟政策、產業布局和市場機遇共同作用的結果。如今,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速發展,各大城市正掀起一輪新的競爭風暴。合肥、鄭州、西安等城市也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上頻頻發力,勢頭不容小覷。

合肥已經憑借超100萬台的新能源汽車產量躋身全國前三,鄭州的比亞迪工廠也讓當地新能源汽車年產量一躍突破70萬輛。未來的經濟格局充滿變數——誰能在新能源產業中拔得頭籌,誰就能成為下一個城市經濟的「領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