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華為剛剛釋出的新機,系統不是微軟,處理器也不是英特爾

2024-06-07財經

華為新機棄Windows用鴻蒙,技術自主受挫,前景存疑?

最近,華為推出了兩款新的台式電腦產品——擎雲W515x和W585x。這兩款新機型最大的亮點,就是采用了華為自主研發的麒麟9000C芯片,而非傳統的英特爾CPU;作業系統也不再使用Windows,而是華為自家的KOS V10和UOS V20兩種商用系統。這無疑是華為在芯片和作業系統領域自主創新的一次重要嘗試。

不得不說,華為此次推出自主芯片和作業系統的新機型,著實讓業界驚訝不已。英特爾和Windows在PC領域可謂是統治地位,其效能和生態體系都已臻成熟。 而華為的麒麟芯片和鴻蒙系統,雖然在手機領域已有一定積累,但要在PC端與英特爾和Windows一較高下,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首先從芯片效能來看,麒麟9000C雖然采用了8核12執行緒的設計,並整合了Mali-G78 GPU,但與英特爾最新的酷睿處理器相比,無論是單核還是多核效能,都存在一定差距 。這在需要強大計算能力的場景下,可能會影響使用者體驗。

鴻蒙系統雖然在手機端已經打下一定基礎,但要在PC端與Windows正面競爭,生態體系的缺失無疑是一大短板 。Windows在辦公軟體、遊戲、驅動程式等方面,都已形成了龐大的生態圈,而鴻蒙系統在這方面還處於起步階段,短期內很難完全取代Windows。

即便華為在芯片和作業系統方面取得突破,但要完全擺脫對外國技術的依賴,仍然任重道遠。整個PC產業鏈條錯綜復雜,從顯示器、記憶體到主機板等,都有大量外國廠商的技術參與。要在這些領域全面自主創新,無疑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華為此舉的重要意義。作為一家科技公司,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核心技術,無疑是最為根本的發展基石。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自主可控,不受外部因素的影響。從這個角度來看,華為此次推出自主芯片和作業系統的新機型,其實是一次重要的戰略布局。

華為在芯片和作業系統領域自主創新的前景如何?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要在這兩個高科技領域全面趕超英特爾和微軟,絕非一蹴而就。

就芯片而言,雖然華為的麒麟系列在手機領域已經有不錯的表現,但要在PC端與英特爾正面競爭,仍有很長的路要走。英特爾多年來在CPU架構、制程工藝等方面的深厚積累,使其在效能和能效比方面占據明顯優勢。要全面超越英特爾,華為需要在芯片設計、制造工藝等多個環節持發力,這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和人才儲備。

而在作業系統方面,鴻蒙系統雖然已經推出,但要在PC端構建起完整的生態體系,仍任重道遠。 Windows在辦公軟體、遊戲、驅動程式等領域已經占據絕對主導地位,使用者習慣和生態釘選效應都是鴻蒙系統需要面對的巨大挑戰 。要在這些領域全面趕超Windows,需要華為在生態建設、開發者吸引等方面下足功夫。

不過,華為並非是一家單打獨鬥的公司。在芯片和作業系統領域,已經有不少國內企業在自主創新的道路上砥礪前行。比如,在芯片領域,龍芯、申威等企業都在不斷推進自主CPU的研發;在作業系統領域,統信軟體、中標軟體等公司也在積極推進國產作業系統的發展。如果這些力量能夠形成合力,或許會加快自主創新的步伐。

華為在芯片和作業系統領域自主創新的道路註定是曲折的,但意義重大。作為一家科技公司,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核心技術,是最為根本的發展基石。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自主可控,不受外部因素的影響。

要在這兩個高科技領域全面趕超英特爾和微軟,絕非一蹴而就。英特爾和微軟在CPU架構、制程工藝、生態建設等方面,都有著深厚的積累和優勢。要全面超越他們,需要華為在資金投入、人才儲備、技術創新等多個環節持續發力。

不過,華為並非是一家單打獨鬥的公司。在芯片和作業系統領域,已經有不少國內企業在自主創新的道路上砥礪前行。如果這些力量能夠形成合力,或許會加快自主創新的步伐。

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自主創新的道路註定是曲折的。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阻力和挑戰,需要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和決心。 但只要堅持不懈,終有一天,我們一定能在這兩個高科技領域實作自主可控,掌握核心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