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歐盟:電車報廢後電池須運回生產國!針對中國為何那麽明目張膽?

2024-05-09財經

去年六月,歐洲議會透過了 【歐盟電池與廢電池法】, 提出 只有具備足跡聲明、標簽、數位電池護照的電車電池和可充電工業電池,才能達標進入歐盟市場。並且按照生產方負責的模式,由電池廠家自行解決回收難題。

而在前幾日,歐盟對新能源電池再度提出新規, 要求報廢後的動力電池必須運回生產國進行處理。 除了對電池的生產、回收制定新規外,歐盟還對電池設計、制造、周期制定了許多新標準。

新法案對中日韓以及歐洲各國都實施的統一標準,看似一視同仁,但實則影響最深的仍是中國。 中國電池產能占比全球70% 以上,這無疑是對中國電車的一記重拳。

電池回收難題

報廢動力電池會嚴重危害環境,這是所有電車抗議者以及環境保護者反對新能源電車的常用理由。從客觀角度分析, 如果報廢動力電池得不到妥善的回收處理,的確會影響到生存環境。

目前市面上的 三元鋰電池 磷酸鐵鋰電池, 內部所含的大量電解液具備著巨大毒性與腐蝕性,一旦發生泄露會造成嚴重環境汙染。 並且三元鋰電池的正極材料鎳、鈷、錳,負極材料石墨都是重大汙染源 ,其中鎳、鈷、錳等重金屬對水源土地的影響最長可達 50年

歐洲新法案意味著電池生產商在初期的設計制造階段,就要考慮電池的回收利用,確保電池便於利用回收。星恒電源董事長馮笑評價道: 新法案制訂統一高標準,樹立新門檻,只有達標企業才能進入市場,能起到良幣驅逐劣幣的成效,有助於電池行業的長遠發展。

不可否認,新法案的頒布確實有助於電池的再利用,環保清潔以及透過回收創造新的經濟價值,對全球電池回收市場有著積極推進作用。

從表面角度分析,這是基於世界環保理念所制訂的合理要求。但歐盟背後本質,實則是為了保護本土燃油車產業鏈,所提出的披著環保外衣的自保策略。 這無疑是歐盟對中國乃至整個亞洲所揮出的一記重拳。

電車時代的到來,促使動力電池制造成為了許多國家的重點產業,放眼亞洲更是如此。全球十大電池制造商,其中 六家是中國企業,三家是南韓企業,一家是日本企業 。有人評價目前全球動力電池格局是 「一超兩強」 ,其中一超是中國,兩強則是日韓。

2023年日本動力電池裝機量全球占比 7% ,而南韓則是 23.8% ,而中國的份額則高達 62.9% ,超過其他國家的總和。中國在動力電池的產量和技術上都處於領先優勢,占據著無可撼動的主導地位。

2022年的動力電池制造能力中, 中國以近900吉瓦時的制造力占據全球77% 的總產能 ,可謂傲視全球。排名第二的波蘭僅占6%,不足中國的十分之一,中國在電池制造領域的優勢保守估計持續到2027年,將占據全球制造總量的69%。

美國的電池產能在激勵政策的刺激下,預計在未來五年提升10倍以上。不過無論美國的電池技術如何發展,都無法撼動中國的主導地位,美國情報會主席馬克·華納與能源自然資源會主席喬·曼欽親口說過: 美國的電池技術落後亞洲先進技術在10~20年左右 。此話並非危言聳聽,要知道 整個亞洲的電池市場份額占比全球95%以上 ,這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

龐大的電車市場背後,也潛藏著巨大的電池退休隱患。根據財經報道, 截止2022年底 中國已經有51萬輛新能源電車報廢,產生廢舊電池高達24.1萬噸。 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預測,2025年中國新能源電車報廢量將達到 2000萬輛 區間,退休電池量將突破60GWh,2030年將再度飆升至 350萬噸

而歐盟新法規的頒布,對中國電池不合格回收渠道將產生嚴重打擊,畢竟出海電池要迎合歐盟標準,對於不合規渠道就要進行重新洗牌。其次歐盟本身也憂慮廢舊電車即對燃油產業造成沖擊,又會汙染本土環境,於是幹脆透過立法手段將問題完全拋給生產國解決。

這無疑是給中國為首的世界電池龍頭設立了一道巨大的考驗,迫使各國電池廠商提前布局,制定完善電池回收制度,建立完善體系。 畢竟歐盟此次以環保為擋箭牌,冠冕堂皇的提出電池回收新門檻,對此我們確實無話可說。

中國電池回收現狀

目前廢舊動力電池的處理方案共分為兩種:一是 梯次利用 ,將輕度報廢的退休電池回收篩選,用於儲能、太陽能路燈等領域。二是 回收提取原材料 ,適用於重度報廢的電池,透過提煉電池材料的重金屬來迴圈利用。

首先我們弄清楚什麽是廢舊電池?廢舊電池並非完全報廢的電池, 按照新能源業界標準,電池實際容量低於80% 以下就將面臨退休,業界普遍認為電車的動力電池組往往使用八年就需要換新。

電車是高耗能產品,對電池有著嚴格的高效能要求,一些淘汰退休的動力電池可能實際容量還在70%~80%之間,直接報廢有些可惜,它們在低耗能領域還能繼續發光發熱。比如華為2014年就開始占據UPS電池的世界第一,所謂USP電池,就是帶儲能裝置的不間斷電源,是退休動力電池的完美再利用場景。

早在2018年8月,工信部、科技部、商務部等多家部門就聯合釋出了 【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管理辦法】 ,為電車電池組的梯次利用作出了規範指導。

即使是完全報廢的電池,透過化學方式依然能提煉出材料當中的 鋰、鎳、鈷、錳 等重金屬。 每噸三元鋰電池能提取出價值4.29萬的鎳、鈷、錳、銅、鋁。

2022年電池級碳酸鋰價格飆至每噸60萬,根據國內電池回收企業格林美透露, 現在透過電池回收的碳酸鋰,甚至比原礦開采成本還要低十分之一。 並且含鋰廢料的價格也一路飆升超過了新貨,由此可見, 廢舊電池本身的可開發利益是完全足以支撐回收產業鏈的。

根據EV Tank機構提供的數據,2022年中國鋰電池正極材料出貨194.7萬噸,同比增幅78%,中國回收鋰電池與材料共29.9萬噸,增幅為41%。 預計2025年全球鋰電池回收規模為78.6萬噸,2030將達到143.6萬噸 。

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資本市場率先嗅到了動力電池這塊美味的蛋糕,並進軍了市場。寧德時代作為動力電池大哥收購了邦普迴圈來進擊電池回收賽道 ,去年寧德時代宣布將佛山投資238億 建造規模化迴圈利用生產基地 ,早在2021年邦普迴圈回收電池總量就占到了全國的 50%, 僅2023上半年,寧德時代依靠電池材料回收業務就實作營收 126.82億元

截止去年6月, A股資本市場有56家上市公司著手布局動力電池回收業務 ,贛鋒鋰業宣布加碼電池回收業務,格林美也決定先後與嵐圖汽車、梅賽德斯-奔馳中國等公司建立新能源全生命周期價值鏈。

原材料價格的增長刺激著企業源源不斷的入局動力電池賽道,其中包括大量註冊資本不足1000萬的小微企業。2022年國內新增電池回收企業3.9萬家,其中小微企業就高達 3.1萬 家。

2018年至今,工信部連續釋出4批符合電池回收規範的企業名單, 但這些合規企業承接的退休電池不足25%,其余75%的退休電池實則流向了不達標的小企業消化。 不可否認,目前動力電池回收產業仍呈現出 小、散、亂 的面貌,聯想到鋰電池回收行業還未面臨真正爆發期, 未來國家需要再度提升電池回收門檻,讓行業呈現出新面貌。

從這一點考慮,歐盟的新法規對於國內電池行業整治實際上是壓力也是動力,法規將剔除掉絕大多數不規範渠道,所以這是壓力也是動力,能避免未來一場環境危機。最後就是 中國電池回收企業需要將回收廠布局到國外去,這能最大限度降低回收成本,還能保證資源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