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潮聲丨上海之後,蘇杭「外資第二城」之爭塵埃落定了?

2024-07-27財經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李超然

圖片來源:新華社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在近期商務部公布的今年1至6月全國吸引外資情況中,長三角的「三巨頭」們頂峰相見——除了上海穩坐「外資第一城」,杭州、蘇州實際利用外資也挺進前三。

最新統計數據的出爐,也讓一個老話題再次熱了起來:杭州和蘇州,究竟誰是長三角利用外資的亞軍。

那麽,面對最近幾年來杭州招商引資的迅猛直上,這個話題是否已有定論?面向未來的城市利用外資競爭,什麽又是制勝關鍵?

異軍突起 長三角唱響引資「雙城記」

盡管有上海珠玉在前,杭州和蘇州此次的成績也足夠亮眼。

在面對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地緣政治動蕩等因素交雜的大環境,杭州憑借上半年實際利用外資46.6億美元的成績逆勢上揚,首次來到全國第二。

這樣的好成績並不是一揮而就的。

近幾年,杭州實際利用外資總量始終保持在全國前五的第一梯隊。2023年亞運會進一步放大了杭州對世界的放射線,當年實際利用外資僅次於上海、北京、深圳,排在全國第四,增速則位列全國第一。

今年上半年,這個成績再一次重新整理,按照杭州80億美元的年度目標計算,上半年已經完成了近58%。

越來越多的外資「用腳投票」杭州,其原因不盡相同,但究其根本,都是看中杭州未來發展的空間。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新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明文彪認為,杭州新質生產力發展較快,數位經濟、智慧物聯走在長三角前列,相關的人才儲備和配套體系都已形成,特別是杭州這幾年打造五大產業鏈生態圈,註重產業鏈上下遊生態的塑造,以鏈招商,這是吸引外資的很重要原因。

圖片來源:新華社

在杭州身後,蘇州作為老牌外資強市,同樣展現出長三角開放視窗的吸重力。

據相關數據統計,在蘇州投資的外資企業已近2萬家,累計使用外資超1600億美元、位居全國第三。在這裏,有中新合作的工業園區,也有「德企之鄉」、「日資高地」。

除了此前打下的基礎,蘇州上半年在招引方面下了不少苦功。

今年4月,2024蘇州全球招商大會舉行,世界500強企業有429家到會參與,新能源、高端裝備、新一代資訊科技、先進材料、生物醫藥及大健康等以新質生產力為主的367個計畫集中簽約。

在當月投入使用的德國光學儀器巨頭蔡司蘇州研發制造基地計畫中,蔡司大中華區總裁兼執行長福斯特提到了選擇蘇州的理由。他說,蘇州有高品質人才儲備資源和完整的供應鏈、供應商集群,讓蔡司在長三角地區形成全面的供應商網路,提升研發效率。

而這也是蘇州作為全球最佳投資目的地之一的魅力所在。

增減背後 蘇杭發力經濟新動能

坐擁相似的長三角區位優勢,杭州和蘇州都是繼上海之後,長三角「外資第二城」的最有力競爭者。

蘇州在吸引外資方面發力更早,根據統計數據,在2010年,蘇州全年實際利用外資達到85.35億美元,是杭州當時的兩倍還多。

然而近五年,杭州實際利用外資總量均高於蘇州,最高數值也略勝一籌,這是否說明杭州和蘇州的長三角「外資第二城」之爭已經有了勝負?

答案遠非看上去那麽簡單。

上海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南通大學長三角現代化研究院院長何建華認為,蘇州數據上的暫時落後是不同階段發展需求所造成的。

在何建華看來,蘇州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蘇南模式,也就是鄉鎮企業階段。而第二階段則是大量吸收外資、發展本土產業階段。在這一階段,蘇州得地利之便,承載了上海的溢位效應,許多外資企業在昆山落戶,一度讓昆山有「小上海」之名。

蘇州的近2萬家外資企業經濟貢獻幾乎占到了全市的一半。2023年蘇州外資企業進出口占全市進出口額的56%,外商工業產值占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的50%。

而現階段,江蘇全省提出要「高品質構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蘇州作為排頭兵,也開始在多方面豐富自己的經濟發展動能。

明文彪認為,促活民營經濟就是蘇州一招重要的棋。從2019到2023年,蘇州民營企業工業產值占比從36.7%提高到46.7%,4年半時間提升了10個多百分點。而同期,外資企業的工業產值占比剛好也下降了10個多百分點,這一正一負,反映了蘇州的經濟韌性在增強、結構也在最佳化。

圖片來源:新華社

有意思的是,杭州發力引入外資的底層邏輯也十分類似。

「針對外資,杭州是在做增量,蘇州是在做減量,這和兩地的企業結構有很大的關系。」明文彪認為,杭州民營經濟和民間資本發達,2023年民營企業貨物進出口占全市的76%,民營規上工業企業家數占全市的88.5%,可以說杭州的經濟有七、八成都是民營經濟創造的。

透過引進外資,杭州可以進一步最佳化自身經濟動能,讓經濟增長的助力更多元。雖然近幾年杭州引進外資數量增多,但外資在杭州經濟中的體量還不算大,還留有非常大的增長空間。

從「量」向「質」 外資之爭進入新格局

當前,由於全球經濟疲軟和貿易戰等因素的影響,各國吸引外資的數據都有所下降。在這樣的趨勢下,吸引外資競爭勢必會愈演愈烈。

對於資方來說,外資進入中國已經不像20、30年前,在許多方面都有領先優勢。近年來中國制造業發展迅速,許多原先有外資優勢的產業被國內企業占據,外資匯入時,會用更審慎的態度來考慮當地的產業鏈、營商環境等,以求跨國資本利潤最大化。

例如,在杭州外資到資規模排名第三的計畫中,全球第四大汽車集團斯泰蘭蒂斯以約15億歐元購買浙江零跑科技股權,其看中的就是零跑作為全域自研新能源新勢力企業的核心部件研制能力和杭州完善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零跑汽車 圖片來源:新華社

對於引入外資的一方,尤其是長三角的一線城市,外資的「質」已經比「量」成為更重要的關註點。

明文彪認為,目前有兩種外資值得把握。一種是占據全球價值鏈高端的,對本地產業鏈供應鏈有集群式帶動效應的,能彌補中國卡脖子和無人區的企業;另外一種是能透過國際企業管理理念,倒逼本土企業商業進步的外資企業,比如在電信、互聯網、教育、醫療、金融、風險投資等領域。

同時,打造良好的產業生態和營商環境,也將成為吸引外資的關鍵條件。

剛剛釋出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簡稱【決定】)中提到,要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規範地方招商引資法規制度,嚴禁違法違規給予政策優惠行為」。這也就意味著,一些地方透過違規出台「小政策」、形成「稅收窪地」的招商方式已經走不通。同時,【決定】還提到要「深化外商投資和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依法保護外商投資權益」,這將深刻改變招商引資格局。

「不論是內資還是外資,未來比拼的肯定不是政策優惠,而是產業生態和營商環境。」明文彪認為,對於外資企業而言,法治化和國際化是關鍵。相關部門要有國際化視野,規則、規制、管理、標準要和國際商業標準相通相容,制度環境要透明穩定可預期的,從過去的單純要素開放走向真正的制度開放,這是外資企業看重的。

「轉載請註明出處」